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南平市> 建瓯人物

谢源

[公元1890年-1982年]

谢源为[公元1890年-1982年]

  谢源,字伯渊,建瓯县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民国4年(1915)与邑人黄润、张炳、叶簵、谢煌等积极筹备建立图书馆。民国7年建瓯县公立图书馆落成,议定先由筹备同人自献藏书,然后向地方宿儒学人募集,并向各界募款,充作必需费用。民国9年谢源任馆长,无薪给,惟求粗奠基础。民国12年谢源向笋商劝募,年得沙笋捐附加银圆300元,自此有正常经费,得购进新书、报刊、杂志及儿童读物等。馆址也自缪公祠(今实小址),迁五夫子祠,先后设立阅览室、图书室、书库等,粗具规模。民国14年7月,谢源赴南京、上海、杭州等处参观先进图书馆,并在南京参加全国图书馆协会年会。返闽时,更向上海各大书局募集新书,并聘建瓯籍在省木商及热心地方文化事业人士为赞助人。募来四部丛刊全集、万有文库第一集、二十四史及新科学丛书等,计1.2万余册。建瓯图书馆业务日渐兴盛,颇得社会赞扬。民国18年5月举行建馆10周年纪念大会,扩大了社会影响。民国21年,得政府批准,更名为建瓯县立图书馆,正式纳入国家文化事业体系。当年,谢源征集展品带省参加福建省社会教育成绩展览会,得二等奖状。此时馆址再迁建学明伦堂(今-东半),宇舍宽敞,环境幽雅。但驻军56师特别党部要占用。经谢源折仲,才同意拨款另修鼓楼为新址。为发展新馆需要,谢源又向省、县各赞助人再征得四库全书珍本、福建通志全部、万有文库第二集全部及各种丛书1万余册。至抗日战争前夕,藏书已达5.8万余卷,与厦门、福州2个图书馆并列,为全省三大图书馆之一。谢源于民国27年辞职。先后任馆长达24年,半生心血尽瘁于此。
  谢源辞退后,仍关心馆务,因藏书繁多,建议聘专人编成《建瓯图书馆藏书目录》甲乙两编。民国34年,建瓯县政府奉南京政府内政部通知,以抗日战争胜利要求设置县文献会纂辑文献。谢源被委任为县文献会主任委员,并照规定成立修志馆,谢源聘请地方人士开馆修志,历时1年,完成全志三分之一初稿,并出版民国35年《建瓯文献年刊》一册。嗣因物价暴涨,经费不足,工作中断,所辑志稿也散失无存。
  民国25年建瓯-改组为消防委员会,谢源被推为常委会主席。民国27年抗日战争初期,参加抗敌后援会消防工作团,谢源任团长。建瓯频遭日机轰炸,消防工作团在救火救伤中,谢源均到灾场指挥。民国31年-改组,谢源在家设诊所行医。1982年无病而卒,终年93岁。
同年(公元189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