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玺(1890—1943)乐陵县(今乐陵市)人。鼓书艺人。家境贫寒。16岁时,拜邻村段家鼓书艺人王江中为师,学唱东路大鼓(亦名老东口) 。苦练3年,学会演唱《花驴》《三国演义》《伐树望友》《截江夺斗》《回荆州》等书目。后与弟左玉成、左玉堂在惠民、阳信一带边练功边演出,演唱水平显著提高,得到好评...[详细]
朱恒璧(1890-1987)药理学家。江苏阜宁人。1916年毕业于上海哈佛医学院。1918年、1923年两度留学美国。回国后,曾任湘雅医学院、协和医学院教师,上海医学院院长、教授。建国后,历任浙江医学院、浙江医科大学教授、药学系主任。1931年参与创建中华医学会,任总干事。五十年代大力提倡并深入...[详细]
张同谱(1890—1913)字寰宸。寒亭区大常疃村人。1906年秋考入潍县广文学堂,并加入同盟会。1913年黄兴等委任他为鲁东讨袁军支队司令。后因叛徒出卖被捕。他不为靳云鹏利诱所动,于1913年9月在济南小校场就义。 ...[详细]
张瑞亭(1890—1928)海阳县(今海阳市)南庄人。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27年任山东省参议会议员,致力于国民革命。次年,以山东省稽查员身份赴烟视察市政,遭刘珍年忌恨。1928年10月9日夜,刘珍年派人将其杀害。 ...[详细]
张念胜(1890—1945)郓城县张菜园村人。古筝演奏艺人。原跟本村张念中学筝唱琴书,后拜黎邦荣为师学习古筝和古曲。对于扬琴、坠琴、软弓京胡也能熟练演奏。热衷于培养学生,教艺认真,既教筝、琴,也教唱琴书,培养了一些优秀古筝艺人。 ...[详细]
张里元(1890-1975),又名张之一。山东定陶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 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 1923年,任西北垦殖考察委员,带领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农民去绥远开垦荒地。 1925年,参加冯玉祥的西北军,任军法处主任。 193...[详细]
张伯秋(1890—1964)名张涛,字伯秋,以字行。沂水县城关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科政治系。此后,历任山东省第一女师、省立一中教员,省教育厅科长、省实业厅第一科科长、省乡村建设研究院文书股长,邹平实验县县政府秘书、代理县长等职。1938年参加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翌年参加山东国民党抗敌...[详细]
于学忠(1890—1964)字孝侯。蓬莱县(今蓬莱市)于家庄人。他生于旅顺,少时就读于黄县崇实中学。1908年(宣统元年)考入通州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1911年入毅军任排长、连长。1917年,任北洋陆军十八混成旅炮兵营长。1921年秋,川鄂战起,提任团长,后任十八混成旅旅长、第二十六师师长、长江...[详细]
姚宾才(1890—1967)临淄县孝感乡(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田家庄人。在临淄西关创办“益成祥”花边庄。他创立花边大套新工艺,打破了花边长期的带形规格。 产品“青州府花边大套” 深受外商青睐,作为临淄特产一直享誉国际市场。1967年去世。 ...[详细]
杨芷江(1890~1947),名湘,字芷江,别号老叟。祖籍溧水县,生于滨海县临淮镇。爱国民主人士。杨自幼好学聪慧,善诗文,早年入淮安府学堂、南京两江师范及江南高等学堂读书,后入安徽公立专门法政学堂法律科学习。民国3年(1914年)毕业,任塞北关监督。民国9年,任河南督理靳云鄂的秘书长和直鲁豫巡阅...[详细]
杨焕彩(1890—1965)别字佩章。沂水人。国民党陆军少将。日本陆军步兵学校第十三期、南京陆军大学第十二期毕业。历任黄埔军校兵器教官,国民革命军军官教导团队长、 营长、团长,山东省保安司令部参谋、科长、参谋长。1936年2月授陆军少将。抗战爆发后,曾任山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苏鲁豫边游击挺进...[详细]
徐天柄,又名徐坚,字仲叔,曾用名吴青,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演丰镇昌城村人,1890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以农为业,农闲时兼作小贩维持生活。与徐成章(即徐天宗)是堂兄弟,天资聪颖,灵敏过人,能说会道,还写得一手好文章。青年时期与徐成章一起加入进步人士组织的励志社。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详细]
徐树芳,原名徐崇德,又名徐邦云,参加革命后改名为徐树芳。海南定安县定城镇大底村人,1890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徐光焕是位贡生,父亲徐继蕃是清末的秀才,母亲王氏是位勤俭贤惠的家庭妇女。徐家兄弟6人,徐树芳居长。徐树芳从小跟随父亲刻苦读书,后来在定安县立高等小学就读,毕业后被村中乡亲聘请当教师。 ...[详细]
徐明富(1890~1944),金坛县建昌乡沟嘴头村人,出身贫苦家庭,祖辈务农。民国26年(1937年)冬,日军侵入金坛建昌圩,烧杀抢掠,人民深受其害。次年6月,新四军一支队东进茅山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沟嘴头村地处建昌圩大芦滩西侧。他家单门独户,坐落在四面环水的土墩上,只有一座小木桥通向陆路。水里...[详细]
薛怀玉(1890—1969)艺名薛鹏。金乡县肖云寺人。12岁入姚翰林科班,工文武小生,很快成为科班的主演。抗战爆发后,他在丰县城南与武功演员王东海合作办起了梆子科班(“薛家班”)。1940年率薛家班投奔湖西抗日根据地为抗日军民演出。1942年春,湖西专署正式收编薛家班,命名为“湖西流动剧社”,任...[详细]
萧禹(1890~1948),女。扬州人。父亲为扬州郊外穷塾师,自小随父念过许多书。16岁因贫困所迫出嫁淮安西门大街杨家作姨太太。杨家是地主兼营商业,每年收租二三百石,商店年利润三五千元。生育四男二女,后丈夫亡故。她从精神和物质诸方面积极支持儿女的革命活动,并抽暇阅读高尔基「亲》和其他进步书刊。 ...[详细]
褚文郁(1890—1957)字宗周。海阳县(今海阳市)西坊坞村人。幼读私塾,后入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学习,毕业后于1917年到烟台执业,自办《爱国报》。1929年,烟台0会长澹台玉田以红字会会长的名义,聘其为烟台恤养院第二副院长,并负责筹建。 他将《爱国报》并入红字会,改名《胶东报》,仍兼社长。1...[详细]
温晋城(公元1890——1969年)原名学峤,字晋城,后以字行,宁都梅江镇人。他早年东渡日本,留学于高等工农学校,并在那加入同盟会。民国后,历任江西都督府副官处长,军政治部主任、师长等职,参加讨袁护法战争;1927年转入政界先后任建设厅秘书、县长、行政区专员、行管政委会中将主任秘书、省政府委员...[详细]
王玉璞(1890—1941)原名楷,字玉璞。莒县小店镇前山头渊村人。革命烈士。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倾其家产全力支持抗日。先后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六团三营营长、莒中行署主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41年8月12日,在莒县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孙焕彩部作战时牺牲。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