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扬州人物

萧禹

[公元1890年-1948年]

萧禹为[公元1890年-1948年]

  萧禹(1890~1948),女。扬州人。父亲为扬州郊外穷塾师,自小随父念过许多书。16岁因贫困所迫出嫁淮安西门大街杨家作姨太太。杨家是地主兼营商业,每年收租二三百石,商店年利润三五千元。生育四男二女,后丈夫亡故。她从精神和物质诸方面积极支持儿女的革命活动,并抽暇阅读高尔基「亲》和其他进步书刊。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次子德基(即杨述)的动员下,她和长子本基(即杨道生)毅然舍弃三四百亩土地,二十多间瓦房和一个杂货店,携带若干细软,率领合家大小奔赴武汉,走上革命道路。民国27年(1938年)转成都,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四川临时工委的安排下,出资两根金条租赁房屋,创办“战时出版社”,作为党的秘密活动据点。省委在这里开会碰头,有时邀请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参加,她站岗放哨,或送茶供饭。周恩来曾亲临厨房看望,称赞其菜肴的家乡风味。她不但招待大家吃住,而且资助许多同志奔赴延安或敌后的盘川,被尊称为“救亡母亲”、“革命妈妈”。更深夜静,还看书读报,写诗作文,抒发革命热情。她在《故乡》诗中写道:“我的儿女都奔波四方,他们都是为了劳动人民,为民族解放奔忙。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站在自己的岗位上。”“我虽年迈,并不徒伤,决不能让时代巨轮,将我抛弃在路旁。”国民党特务逮捕了她的儿子杨道生(时任中共乐山中心县委书记)后,她断然拒绝劝降。不久,同儿媳汪蕙芳搀携两个孙子匿居隆昌乡下,依靠为附近的师范学校师生洗衣服做针线,糊口度日。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终于把这家老小找到,护送延安。她和任锐、陶承等倍受敬重。后患脑溢血,半身不遂。民国37年9月3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去世,终年58岁。毛泽东主席秘书田家英为她书写墓志:“女共产党人杨萧禹,……笃信真理,教子革命……尝毕其私蓄,为党兴办事业;殚其精力,为党掩护工作。爱子成仁而不顾,镣铐在前而不屈,险巨备经,忠贞若一。”中直机关党委敬送挽词:“您自己革命,儿、媳革命,孙子又革命。您是好母亲,好婆婆,好祖母。您是一个模范的女同志。”女作家韦君宜长篇小说「与子》就是以萧禹为原型,反映了这个封建家庭的姨太太转变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曲折过程,为中国和世界文学画廊增添了一个新的革命母亲形象。
  
同年(公元189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