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张德明 [公元1885年-1975年,秦腔著名演员]

  • 张德明(1885-1975) ,又名保祥,陕西省岐山县故郡乡故郡寺人。秦腔著名演员。 清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初六日生。从小家境贫穷,母亲给人锥帮纳底,父亲卖菜为生。 光绪十六年(1890),随父逃荒要饭,被卖给汉中一财主家。 光绪十八年(1892),入汉中府天顺科戏班(娃娃班)...[详细]

杨试锋 [公元1885年-1931年]

  • 杨试锋(1885~1931年) 杨试锋,号穿札,泰日桥人。民国11年春,聘苏北籍作头师傅,于泰日桥东南创建乐善砖瓦窑,生产土青砖瓦,供应浦东各地。杨善于经营,重视广告宣传,在奉、南、川三县广为张贴,定期预售“红票”,八折优待。生产管理有完整制度,职责分明,制坯计件,烧窑保质验收。成品...[详细]

杨材藻 [公元1885年-1946年]

  • 杨材藻(1885~1946年),别号献廷,坡头乡槐树庄人。 早年毕业于河南省法政学校。1912年,杨材藻与杨致宾等出面筹资,创建了泰山庙小学。1931年,学校更名"济源县公立十六完小",杨任校长。1934 1935年间,他支持在外地求学的进步青年杨伯笙、史向生等利用假期同该校教员聚会,组...[详细]

杨宝 [公元1885年-1935年]

  • 杨宝(1885—1935年),葛村乡南寻村人。自幼学戏,出师后一直在沁阳行戏班主演文武小生,嗓音高亢浑厚,唱腔铿锵激昂,在幕里一句“挑帘”,能叫满堂喝采,人送外号“盖八县”。他的拿手戏有《虎丘山》、《凤仪亭》等,1935年在本村被土匪杀害。...[详细]

徐茂燎 [清][公元1885年-191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徐茂燎,籍 贯: 广东花县人 生卒时间: 1885——1911-4-27 于1911年“3.29”之役,攻两广总督署转战至二牌楼华庆里,被敌围困,被流弹击中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大华村 大华村位于建设北路两侧,面积约4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详细]

熊秉坤 [公元1885年-1969年]

  • 熊秉坤(1885—1969),原名祥元,又名炎炳,字载乾。江夏修元乡熊家湾人,后迁石嘴袁家河楠木庙村。早年因父亲早死,家道中落,读书不成,乃入商店当学徒;曾在武昌平湖门一带码头做搬运工。后入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当兵,升正目;1909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宣统三年(1911年)春,加入共进会,...[详细]

熊炳琦 [公元1885年-1959年]

  • 熊炳琦(1885—1959) 字润丞,原籍山东济宁,长居天津。青年时入伍于保定,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和参谋学堂(系北京陆军大学前身)。任北京禁卫军二等参谋官,曾三度赴日本考察军事及观操演习等。深得冯国璋之信任,并委以直隶都督府参谋长,江苏都督府参谋长,北京陆军大学校校长,曹锟直鲁豫巡阅使署参...[详细]

夏兆麐 [公元1885年-1948年]

  • 夏兆麐(1885~1948),字绍侯,号耐庵。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生。泰州人。地方文献专家。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两淮师范本科,民国16年(1927年)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社教讲习会学习,毕业后在泰县县立图书馆供职,先后任馆员、主任。同时担任泰县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县政府文献会委员、...[详细]

王树常 [公元1885年-1960年]

  • 王树常,字庭五,1885年9月1l日(清光绪十一年八月三日)生于今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肖寨门乡南三台子村的一个地主家庭。王父锡珠,兄弟两人,迨至王锡珠支撑门户时,家道开始中落。王树常兄弟五人,他适其中。王树常自幼丧母,幸遇家中贤慧女工李周氏悉心照料,不致孤苦无依。童年的不幸使他养成不苟言笑的内向性...[详细]

童曙明 [公元1885年-1958年]

  • 童曙明(1885—1958) 满族,西安市人。出身于仕宦家庭,知礼达义,性柔和善,生活俭朴,为人正直。民国22年(1933)任扶风县县长。时值该县大旱,庄稼颗粒无收,虫灾、瘟疫漫延,全县16万人剩下不到10万。他到任后立刻查访灾情,具文上报省府,请求减免税赋,久未见复。后获悉陕西省主...[详细]

陶芑生 [公元1885年-1965年]

  • 陶芑生(1885~1965年),号大。枫泾镇人。少时随父习医,后又拜外科名医倪云桥为师,刻苦攻读《外科正宗》、《洞天奥旨》等专著,尤对《疡科心得集》潜心研究。20岁在枫泾开业行医,以“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为宗旨,遇贫困者求医,不收诊金,免费送药,时有士绅汪周南,患脑疽久治不愈。后请他诊治,霍然而...[详细]

沈和尚 [公元1885年-1982年]

  • 沈和尚(1885—1982) 又名沈芝祥。本县三墩乡人。沈家4代祖传习医,家传专治老烂脚的秘方,疗效显著,名声渐著。1961年8月,《解放日报》、《健康报》和《新民晚报》都曾登载有关沈和尚治疗老烂脚的报道,称他为“治疗老烂脚的土专家”,名声大振,湖南、安徽、黑龙江及香港等地,上门求医者甚多。...[详细]

沙淦 [公元1885年-1913年]

  • 沙淦(1885~1913),字宝琛,别号愤愤。抗袁英雄,烈士。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生于通州(今通州市)李观音堂。通州公立高等小学高材生。光绪三十一年东渡日本,留学东京成城警监学校。后加入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回国,著书办报,宣传革命,极力抨击袁世凯违背民意,破坏共和。...[详细]

阮德山 [清][公元1885年-19年]

  • 江苏丹徒籍革命志士阮德山(1885-1911),清末入伍,1911年加入同盟会,参加广州举义,在进攻两广督署战斗,不怕牺牲,冲锋在前,英勇杀敌,以娴熟的 法,准确的投弹,毙伤清兵数十名,后与华金元为保护负伤的战友徐国泰,在督署门内壮烈牺牲,葬于广州黄花岗,应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阮德...[详细]

任辰生 [公元1885年-1968年]

  • 任辰生(1885—1968)温县南张羌村人,自幼家贫。任对打井有丰富经验,1951年率全家自建砖井一眼,粮获丰收,全村人相率向他学习,掀起了打井抗旱热潮。1952年,他领班在本乡建井119眼,帮外乡建井94眼,当年被评为劳动模范,先后出席了县、地、省和华北区劳模会。1953年,他总结了“深耕八寸...[详细]

盘珠祁 [公元1885年-1984年]

  • 盘珠祁(1885—1984) 号斗寅。容县人。6岁启蒙读书,14岁进大馆习八股文,后改做策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试进梧州府学就读,三十二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学习。宣统元年(1909)经考试被选派赴美国威斯康星州首邑预备学校学习,次年进威斯康星大学农学院就读,1914年获该校研究院硕士学位。...[详细]

马尚志 [公元1885年-1941年]

  • 马尚志(1885~1941),小名玉印,义马市千秋乡王礼召村人。他排行老大,是豫西著名石匠,人称大石匠、大马师。 马氏幼年家境贫寒,在私塾读书不到三年便停学回家。求学期间,对雕刻绘画有特殊爱好。村北里许涧河对岸的白龙庙,是远近闻名的香火圣地。庙中五彩缤纷的壁画,栩栩如生的塑像,美丽...[详细]

马驹誉 [公元1885年-1958年]

  • 马驹誉(1885—1958) 回族。字冠麒,笔名躯宇。宣化(今南宁)人。幼时家贫而好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秀才,补为廪膳生。虽受私塾教育而喜欢接受新生事物。曾创办立达学校,开设《史记》、《说文解字》、《四书》等课程。1912年与雷沛鸿、蒙起鹏在南宁创办《西江报》,任主笔。民国初年,先...[详细]

马佛樵 [公元1885年-1965年]

  • 马佛樵(1885.6~1965.10),原名马振波,字佛樵,后以字行,回族,河南省民权县伯党集人。 马佛樵十年寒窗苦读,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开封应顺天乡试,得中举人。1906年,他作为试用知县赴陕西长安(今西安)任职,1915年调任陕西肤施(今延安)县知事,1920年调任陕西陇县知...[详细]

刘介 [公元1885年-1968年]

  • 刘介(1885—1968) 字锡蕃。百寿(今属永福)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入广西优级师范学堂选科就读,宣统二年(1910)肄业。1912年至1929年先后任柳城中学教员、罗城知县幕僚、庆远中学校长,省立第一师范、第二师范校长,三江县县长、省视学、融县(今分属融水、融安)县长等职。任融县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