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济源人物

杨材藻

[公元1885年-1946年]

杨材藻为[公元1885年-1946年]

  杨材藻(1885~1946年),别号献廷,坡头乡槐树庄人。
  早年毕业于河南省法政学校。1912年,杨材藻与杨致宾等出面筹资,创建了泰山庙小学。1931年,学校更名"济源县公立十六完小",杨任校长。1934
  1935年间,他支持在外地求学的进步青年杨伯笙、史向生等利用假期同该校教员聚会,组织"杜八联农林协会",交流新思想,宣传抗日救国。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材藻身为国民党济源县河防局长,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他在县城创办的"和合涌"杂货店,成为中共地下党的联络站。是年11月,豫北特委书记张萃中主持的中共济源县委成立会议,就是在这个杂货店召开的。同月成立杜八联抗日自卫团,杨被推选为名誉团长。为了支持抗日,他主动将原河防局的30余支 交给自卫团。在他的支持下,杨伯笙等于1938年5月,率自卫团员120余人,赴邵原北寨参加八路军。
  1941年夏,中共济源县委重建杜八联自卫团,杨材藻任团长。在县委的领导和杨的组织下,自卫团分四路向盘踞在毛岭、-、桥沟、柳沟等地的伪军一个团发起进攻,将其全部赶出了杜八联。
  1942年夏,日军再次占领杜八联地区。杨材藻坚持民族正义,不为日本人做事。次年夏,他接任国民党济源县长,因其不愿-,不到一年便被撤职。他的侄儿杨天心投靠日军,危害人民,他发觉后便下令将其处决。而他另两个侄儿杨伯笙、杨力勇等投身革命,却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与保护。1946年,杨材藻在群众运动中被错整而死,享年61岁。
同年(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