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宝鸡市> 岐山人物

张德明

[公元1885年-1975年,秦腔著名演员]

张德明为[公元1885年-1975年,秦腔著名演员]

  张德明(1885-1975) ,又名保祥,陕西省岐山县故郡乡故郡寺人。秦腔著名演员。
  清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初六日生。从小家境贫穷,母亲给人锥帮纳底,父亲卖菜为生。
  光绪十六年(1890),随父逃荒要饭,被卖给汉中一财主家。
  光绪十八年(1892),入汉中府天顺科戏班(娃娃班),历七八年后学成出科、登台演出。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一出《秦琼卖娃》和一出《回西岐》唱红西乡、洋县、城固一带。
  民国初年,返回岐山原籍,先入兰积良戏班和华庆社(张家班),后进永顺社(高家班),成为高家班的台柱子,闻名岐山、凤翔、宝鸡各县,人称“张班长”。
  张德明初习小生,后工道袍须生,终以演衰派老生盛名于艺坛。虽目不识丁,但会戏甚多,演出本戏近百本,为观众所称道的拿手戏就有20余本。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所扮《上煤山》的崇祯王、《回西岐》中的周文王、《辕门斩子》中的杨六郎、《四进士》中的宋士杰、《法门寺》中的宋国士等角色,久负盛名,百演不衰。尤其是演《甘露寺》,有活乔老之称。其唱腔高亢宏亮,跌宕起伏,吐字清晰,道白咬字真切,韵味醇厚,高低相间,感情逼真,以致有“看了张班长的《拉骡子》,就是戏迷也发痴”之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与创建岐山县人民剧团,同年被选为宝鸡专区第一届文联代表大会代表,1953年又被选为岐山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6年,应邀出席在西安举行的“陕西省首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曾代表西路老艺人出席陕西省首届戏曲观摩会员大会,演出《拉骡子》、《奉琴》、《抱琵琶》、《双灵牌》、《诸葛撑船》、《李白醉写》等传统剧目,省电台曾录音播放。
  1956年冬,调西北戏曲研究院(今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在以后9年间,经其口述,挖掘整理成《蛟龙驹》等103本传统剧目,使优秀剧目得以流传。并带徒传艺,广交同行,切磋技艺,艺友中有三意社社长、著名秦腔演员苏育民和中国四大名旦之一、省京剧团艺术总指导尚小云等,深受同行、学生敬重拥戴,称其为“张爷”或“张老”。
  1965年1月,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退休归里。
  1975年农历正月初六病逝,享年90岁。
同年(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