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钢百(1884~1984) 冯钢百,字百炼,号均石,广东新会人。冯自幼喜爱美术,14岁到广州当童工,曾拜袁祖述为师,习人像 。18岁后以 为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墨西哥,初当洗衣店、餐馆杂工,业余学画,后进墨西哥国立美术学院学习。宣统三年(1911)以优异成绩毕业,获美国驻墨西哥...[详细]
庾恩旸(1884—1918) ,又名泽普,别号墨江、枫渔,民国陆军中将,滇军将领,云南墨江人。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队第六期。留学日本时,参加了同盟会。 1909年2月,云贵总督沈秉堃电调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学生回滇供职,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庾恩旸与李鸿祥、谢汝翼、李根源、唐继尧、黄毓成、殷承瓛、...[详细]
丁超 (1876-1954),字浩忱。辽宁省新宾县人。1911年5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回国后,历任陆军第二混成协第四标教练官、东三省军械局科员、陆军学校副官、奉天军械厂科长、吉林都督府副官长等职。1919年任北京步军统领衙门总参议兼军械库总办。不久返回东北,充黑龙江督军署参谋长...[详细]
崔文运(1884~1934)陕西绥德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绥德南区从事革命斗争。1934年1月,中共陕北特委根据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特派员的意见,将中共绥(德)清(涧)中心区委改建成中共绥(德)清(涧)县委,由崔任县委书记。同年4月,中共陕北特委又决定在绥德、清涧两县分别设立...[详细]
陈善臣,字子恭,自号通玄子,溪坪下街人。清光绪十年(1884)出生。善臣博学多才,能诗文,通医书,尤工书法。宣统元年(1909)拔贡。其后应聘在白琳、三沙、柘洋等地两等小学以及省立第三中学、汉英中学任教。任教期间曾兼任霞浦县教育局董事、霞浦学界联合会会长、自治公所委员等职。 民国15年(19...[详细]
陈坪,又名陈仔坪,清光绪十年(1884)生于南安石井苏内。其父陈谱盘为提线木偶艺人,世称“嘉礼盘”。陈坪13岁到石井镇岑兜村“福良兴”高甲戏科班学戏,拜洪三天为师,初学苦旦,继学老生,后攻男女丑,并学会鼓板等打击乐。陈坪对各行当的表演及文武场面均很精通,尤以演女丑最为著名,他演出的主要剧目有《荔...[详细]
陈楚楠(1884~1971年),原名陈连才,祖籍嘉禾里,出生于新加坡。童年在当地学校学习英语和马来语,并在家中补习中文。十五六岁即随父习商,父死后与兄共同经营橡胶、菠萝种植园,并开设一座菠萝罐头厂。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海外。陈楚楠对康有为颇为崇敬,加人林文庆和邱菽园组织的好学会...[详细]
陈朝栋,又名孙梁,号基斋,安溪县感德里桃舟乡(今桃舟村)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8岁就塾。时永春基督教会莅乡传教,深受其影响。三十二年偕妻同赴永春,入教会学校,成绩优异,被派为永春曲斗乡宣教士。三十四年进入厦门回澜圣道大学就读,宣统元年(1909)转福建甲种商业师范学堂。民国元年(191...[详细]
柴振治 (1884~1966)字叔平,府谷县柴家墕村人。祖父柴立本系清朝拔贡,在任河南太康县县令期间,曾因奉朝廷命令总领修补黄河缺口而获重奖。离任时,购置大量图书返籍。其又一生行医。 在藏书丰富、医学门第的家境中,他自幼广览群书,尤其喜爱儒学经典与《内经》、《伤寒》、《金匮》、《本草》、《景...[详细]
曹浩森(1884年—1952年2月5日),名明魏,字浩森,号浩笙,别名继善,以字行。1884年出生于江西省都昌县周溪乡牌楼村。陆军上将。长期任高级军事幕僚,颇有儒将风度。他同李烈钧(武宁人),刘峙(吉安人)、熊式辉(安义人)、方天(赣县人)并列为江西籍中以军职而擢任文职的五员“封疆大吏”。 ...[详细]
艾火贤(1884~1938),梅林戏艺人,艺名阔咀旦,泰宁县朱口人,祖上世代务农。艾幼时喜观剧,凡到朱口演出的戏班,都前往观看。17岁入“福庆班”,从师萧荣顺、江火春,工旦角。艾聪慧,善模仿,扮相佳丽,嗓音甜脆。入班后,很快登台献技,崭露头角。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闻名于江西北部及闽西北诸县。后自...[详细]
周成山(1884-1966),阎立泉(1901-1983),都是修武县新街人,为姑表兄弟。 成山幼年父母双亡,外祖母(阎之祖母)怜其孤苦,将他收留抚养。11岁随舅父在城内西大街一个小饭铺当学徒,9个冬春只学会一些简单面食操作技术。1904年,改入东大街"同泰馆"饭庄学艺。由于他歉逊好学,刻苦...[详细]
张志潭(1884—1936),字远伯,直隶(今河北)丰润人,前清举人。曾充任陆军部候补郎中;1914年任绥远道尹;1917年任内务部次长,同年段祺瑞执政时,任国务院秘书长,不久充任段祺瑞督办参战事务处机要处处长;1919年1月任陆军次长;1920年8月至1921年5月任内务总长;1921年5月至...[详细]
章培余(1884~1913.7),字读三,号宗裕,原籍浙江绍兴。其父章炳仁晚清时在河南省城开封任道台一职,章家遂落籍开封,当时章家住鹿角胡同。章培余幼读私塾,后毕业于河南法政专门学堂。当时法政专门学堂与中州公学、优级师范及大河书社为同盟会在开封的秘密活动基地。章培余加入同盟会后,在省城各学校及浙...[详细]
张春斗(1884-1962),字薇辰,后署名文辰,孟县张厚村人。 张文辰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事业。临碑法帖,一丝不苟。每闭门临池、日课数百字,从不间断,且专心致志。即使外出,文房四宝也随身带之。或有空闲,却端坐临习,旁若无人。文辰初临褚遂良帖,几于乱真;后又涉猎汉隶,钟鼎各体,学而不厌,求素不...[详细]
尤海仙(1884.1~1939.7),乳名雨水,学名德水,河北省昌黎县人。其父是清光绪年间的庠生,后中乡试副榜,无意进取,例报礼部注册,分发河南省归德府任司府事(等于未入流的州判)。为免坐吃山空,其父又经营碱业。尤海仙随父来到开封。 尤海仙在10岁前,生活颇优裕。他曾读4年私塾,来汴续读约年...[详细]
杨廷玺(1884—1951) 恶霸地主,人称“十阎王”,扶风县天度乡上晁留村人。全家13口人,占有耕地1000余亩,除180亩雇工自耕外,余皆出租,以高租盘剥佃户。民国年间,凭借叔父、西北民军总司令杨万青之势,网罗地痞流氓,称霸一方,谋财害命。民国19年(1930),指使子、侄棒打、...[详细]
谢台臣(1884年~1936年) 原名丕阁,濮阳县新习乡鹿斗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中秀才。1905年,谢台臣以"一县英才"被保送到直隶省立保定优等师范。毕业后从教于大名直隶省立第十一中学、保定高等师范(前优师)附中、天津同文书院。 1921年,谢台臣当选为直隶省参议院...[详细]
吴子周(1884~1957年),原名鹤龄,以字行,镇江人。少时,潜心经世致用之学,读赫胥黎《天演论》,深以清代国势崩颓为忧。从其伯父吴兰宾习医,勤于学习,有所成就。 宣统年间,与陈邦贤等人创立丹徒县自新中医专科学堂,开中医教育风气之先,与沪、扬等地医友合作,兴办《医学扶轮报》,又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