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庸,字翊云,晚号澹翁,祖籍长汀南岩丁屋岭,清光绪四年(1878)农历三月二十七日生于四川壁山。(其祖怀廷曾为壁山县令),他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清末历任学部普通司司员兼京师法政学堂教务长,修订法律馆纂修,法政学堂教习监督,大理院详谳处推事等职,武昌起义后,他随唐绍仪南下,与革命军进行“南北和谈...[详细]
胡景伊 (1878-1950)字文澜,出生在一个重庆巴县一个从事制盐业的家庭。1901年(光绪27年),他获官费派赴日本学习军事。他先入学成城学校,后来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歩兵科第三期。与他同期的校友有蔡锷、蒋百里等。留学期间,他参加了蓝天蔚组织的拒俄学生军、军国民教育会。 1904年(光绪3...[详细]
黄肇河 (1878~1948) 黄肇河,字润轩,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人,清光绪四年(1878)出生于当地名门望族之家。幼读诗书,勤奋好学,酷爱书法,光绪二十六年中举人。民国初年曾任众议院议员,因目睹北洋政府官场腐败而辞退回家,并焚毁证件以示决裂,从此居家以书法自娱。由于其知识渊博,尤其是文...[详细]
高世秀(1878—1940),字志清,男,汉族,定边县盐场堡乡二楼村人。清光绪四年(1878)六月初六生于宁夏银川市,父名大茂,经商,比较富有,除经营一处油坊外,还养骆驼20余峰,兼营驮脚贩运。高兄妹二人,自幼受父母宠爱,豪放任性。少年不喜读书习字,专爱舞枪弄棒,练就一身武艺,喜好结交,行侠仗义...[详细]
菲利普 (1878-1957),英国领事官。1898年来华,为使馆翻译学生。1906年任头等助理,1910年代理汉务参赞,1911年任副领事。1913~1920年任上海领事。1921年任福州领事,1922年任驻牛庄领事,1923年任驻哈尔滨领事。1926~1929年为远东诸领事馆监察主任。...[详细]
范毓桂(1878~1941),号秋帆,建宁县城关人。自幼随祖父范祖义在浙江官邸读书,童年入泮。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于全闽师范学堂,毕业后任建宁县高等小学堂教员。宣统元年(1909)举拔贡。毓桂善书法,行楷皆工。性豪放,嗜酒而少醉。民国3年(1914),应建宁县知事聘请,任总纂,编修《建...[详细]
蔡运升(1878--1959)字品三,生于双城县北正黄三屯,晚清拔贡。1908年保定法政学堂毕业后,历住浙江巡抚文案、黑龙江省都督府参事秘书长、巡按使署首席参议、北京政治会议议员、黑龙江省政务厅厅长、国务院咨议、吉林永衡官银钱号总办、吉长道道尹、滨江道道尹兼北满交涉员。他在任职期问,颇有政绩,也...[详细]
白毓庚(1878~1933)字秋陔。陕西咸宁新筑西王村(今属西安市灞桥区)人。少时即性情刚烈,读书的同时又习武练剑,由陕西陆军武备学堂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九月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十月初六(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详细]
张锡铭(1878-1952),又名张北成,字载若,南曹村人。幼读医,志在四方。因清末旧试废止而从医。熟读医书,苦攻医学"四大经典",熟诵《伤寒论》、《医宗金鉴》等古典医书。一生擅长于"伤寒"、"霍乱"、"麻疹"等疾病诊治。1905年行医于尉氏、鄢陵之间,绰号"张神仙"。 1939年,国民党八...[详细]
15岁给小站一家船主当伙计,常为袁世凯练兵的小站营地运送军需物品,发展到为军队承包军装被服,如东北军军装全由其承做,章由此起家,并开办恒源帆布长,自产自供帆布布料,后又协议与直隶纱厂合并组成恒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恒源纱厂)。 1930年,章又接办北洋纱厂,成为当时著名的工商业者。章瑞庭热心教...[详细]
于驷兴,字振甫,号艮庐。1878年生于安徽寿州(今寿县)。 吉林将军恩泽幕府,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随恩泽由吉林调任黑龙江。1900年1月23日,恩泽因病出缺,黑龙江副都统寿山署黑龙江将军。于驷兴转入寿山将军幕府。8月,沙俄入侵,寿山将军殉国,于驷兴扶灵柩送至杜尔伯特贝子府寿山内兄处,...[详细]
袁康侯(1878~1927),名祖成,号退僧(退生),以字行。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生。泰州人。民国烈士,同盟会会员。袁少有才子之称,擅长诗文书法。光绪三十三年出任泰州教育会坐办兼书记,次年因海安凤山两等小学堂急需教员,亲自前往任教。宣统元年(1909年)任南洋劝业会调查科科员。辛亥革命后,...[详细]
许钧(1878~1959.2),字平石,号子猷、蘧庐散人、散一居士、凝一居士,晚号怡安,祖籍开封县杏花营乡。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在开封城北张湾决口,许家被洪水淹没,沦为赤贫。其父后赤手进城,以苦力谋生,晚年借钱10串,做小杂货营生。1878年12月19日,许钧生于开封城内塘坊口街。幼聪...[详细]
许沅(1878~1972),字秋帆,南京同文书院毕业。其父许黉竹在南通为张謇助手,许沅少年时得以活动于江南各地。民国成立后,出任外交部上海交涉使,后又担任过郑州交涉使。上海交涉使公署大厦就是他任职时所建。他精通数国外语,在对外交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工商业者利益不遗余力。在当时的弱国外交中,他处...[详细]
夏诒霆(1878~1944),字挺斋。清光绪四年(1878年)生,江阴县(今江阴市)澄江镇人。近代外交官。他早年以附贡生获清廷驻德使馆官费生资格留学欧洲,学成后历任清驻西班牙、法国等使馆书记官、秘书官等。辛亥革命后回国,历任袁世凯政府国务院秘书、驻日本横滨总领事、代理驻西班牙全权公使等,民国5年...[详细]
吴炳荣 (1878—1941年)北海松表岭村人,青年时到北海经商致富,在珠海西开设胜隆号,专营日用陶瓷器及铁镬等炊具,又与人合资开设兴隆庄,经营生猪出口业务。民国17年(1928年)秋,投资大洋4000元在高德七星江畔创建吴园缸厂,年产粗陶缸、煲、钵等8万件,兼营榨油作坊(原址即今国营陶瓷厂)...[详细]
孙炽昌(1878~1944年) 孙炽昌,号邢伯,金汇镇人,清末科贡生,一镇首富。民国2年1月当选为众议院候补议员。民国4年,袁世凯为了称帝,强行召开所谓“国民代表大会”。10月22日,孙在本县当选“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11月20日,各省区投票完成,全部赞成君主立宪,孙炽昌也投票赞...[详细]
沈竹白(1878.8.28~1914.1.28),名嘉炎,字竹白,号明甫,后以字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书香世家,祖、父两世宦居河南,定居开封。祖父如椿,字茂堂,号蓝畦,在清吏部任职,并历任河南许州州判,郏县、镇平县知县,裕州知州,"皇清诰授中宪大夫"(碑文),祖母封一品诰命夫人。父宣昭,字宜甫,...[详细]
刘凤楼(1878~1911.12),字子修,河南省襄城县人。河南第二师范学堂完全科毕业,后任教于中学堂。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后,刘凤楼与张钟端等共谋起义大事。1911年12月,河南辛亥革命起义时,任革命军督队长。他四处奔走,争取陕西、湖北义军声援,联络京汉铁路沿线豪杰,准备在起义时劫清军粮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