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晃(1872~1939年) 裴晃,字纯熙,别号化天小隐,奉城高桥人。18岁入泮,后因仕途无望,遂无意功名,专心教育事业,受委主肇文学堂教务16年,后设徐氏家塾。民国9年,为提高儿童爱乡观念,搜集资料编印乡土教材《奉贤乡土历史》和《乡土地理》。裴善书法,时与泰日桥朱昂若齐名,求书者纷...[详细]
刘春霖(1872-1942),字润琴,河北省肃宁县人,后曾迁居天津。青年时即以诗文、学识称道于士林。清光绪三十年(1904)殿试夺魁,成为天津第一个金榜题名的状元。他是天津封建文人中第一个中状元的人。此后第二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取士的制度,刘春霖便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刘春霖清末曾历...[详细]
雷在汉(1872—1952),原名雷沛洋,因萌发反清复汉之志,易名在汉,号鲲池。南宁津头村人。原为仕宦之家,因父早丧而辍读从商,在邕宁县良庆圩其叔父开的杂货店做店员。辛勤学艺,数年间成为店中能手。虽在校读书不多,但好学不倦,喜爱诗词,著有《纯剑诗集》。 光绪三十二年(1906),雷加入同盟...[详细]
胡应升(1872~1911年),出生于连江县丹阳镇朱山村一个贫苦农民之家。性浑厚,与人相处较随和。因家境贫寒,幼未读书,却爱习武,早年以泥瓦工为职业,青年时当过马江水师兵勇。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应升随黄忠炳加入透堡光复会,受进步思想熏陶,放弃泥瓦匠职业,积极从事革命。经常往东塘村与同盟会...[详细]
黄继曾(1872~1911年),字公续。家资富厚,急公好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和光绪三十四年,皖南休宁等地水灾,他集资10万缗(千文)以作救济。后云南、山西、徐州、淮北等地饥歉,复捐银10万余两。八国联军侵华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竞以兴学救亡。他慨然以培植人才为己任,光绪三十一年独创明...[详细]
陈光远(1872-1939),字秀峰,直隶武清(今属天津)人。在天津租界的北洋寓公中,是首屈一指的百万富翁。他19岁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历任武卫右军队官、北洋常备军军政司总务处总办、步队统领、北洋第四镇第八协统领。1918年冯国璋代理总统后,他被任命为江西督军,与江苏督军李纯、湖北督...[详细]
曹炳麟 (1872—1938) 曹炳麟,字吟秋,号钝吟、钝翁,六不居士,城内人。早年丧父,靠母亲龚氏抚养长大。二十岁时为县学学生。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曹由乡试而中举。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任安徽知县候补职。曹莅任后,细心考察财政,凡急办之事,必一一整理上报,颇得上司赞...[详细]
赵得臣(1872~1944),原名揖泉。祖籍泗阳,因水灾落户扬州西乡七里甸赵家庙,是扬州中医经方派创始人。幼年丧父,随母陈氏进扬州城,14岁从东关名医朱素臣学医,18岁悬壶旧城仓巷。其时扬州西医甚少,疔、疽、痈等外症难得医治,赵得臣大胆进行手术治疗,故人称赵氏中医内外方脉。由于他替人医病处方灵巧...[详细]
曾朴(1872~1935),字孟朴,又字小木、籀斋,笔名东亚病夫。小说《孽海花》作者之一。常熟城区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举人,光绪十八年会试未中,捐官内阁中书。宣统元年(1909年),为两江总督端方幕僚;翌年捐候补知府,分发浙江。民国初,参加共和党,为江苏省议会议员。后任江苏省官产处处长、...[详细]
小约翰·卡尔文·柯立芝(John Calvin Coolidge,Jr.,1872年7月4日-1933年1月5日)。柯立芝毕业于美国雪城大学,美国第30任总统,共和党籍。佛蒙特州律师出身,在马萨诸塞州政界奋斗多年后成为州长。1920年大选时作为沃伦·哈定的竞选伙伴成功当选第29任美国副总统。19...[详细]
许椿亭 (1872—1927)字耀山,原名许仁德。临朐县下五井村人。1910年(宣统二年) 山东省高等农林学堂毕业留校任教。1918年任山东省立蚕丝劝业场养蚕部技士。1925年任临朐县女子蚕校校长。他一生潜心研究桑蚕生产,主要著作有《蚕丝韵言》《续蚕丝韵言》《鲁桑述》《中国实用蚕论》《养蚕浅说》...[详细]
唐绍典(1872—1950) 字际五,今仲村镇三合四村人。幼时读私塾,后到济南学习法律。1919年,筹建仲村小学堂,并担任董事。1921年,带领青年学生废神庙,建学校,将仲村小学迁至“泰山行宫”和山西会馆,更名仲村区立民生小学校。他不怕当地封建势力和地痞流氓滋事,同 当局进行斗争,提高和巩固了民...[详细]
台五(1872—1948)原名台福云。诸城人。自幼拜师习唱东路大鼓,18岁已唱红家乡。20岁时进青岛演唱一举成名,而后曾到济南、烟台、徐州、沈阳、北京、太原、开封、南京等城市说书。擅长演唱《金鞭记》《响马传》《包公案》《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 ...[详细]
宋泽夫(1872~1942),原名殿康,后改名润,字泽夫。爱国民主人士,烈士。盐城县(今盐都区秦南镇)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秀才。光绪三十二年,考入南京宁属师范,钻研新学,接受新思想。宁师毕业后回盐城,创办沙沟小学,宣传革新思想,提倡剪发辫,反对妇女缠足。宣统二年(1910年),发起...[详细]
刘伟(1872~1943) 字理南,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武进人,世居城内青云坊,后居区境内周线巷。晚清读法政,民初考取知事,历任江苏溧水县地方检察官、无锡地方民庭推事、浙江杜渎场知事。曹锟执政时,曾在军法处任职,因不满曹滥用刑罚,愤而辞职返里,旋任执业律师。平时接受诉讼,以规劝...[详细]
刘冠三(1872—1925)名恩赐,字冠三。高密县康家庄人。幼年在县城富户家陪读。1902年春,考入山东大学堂师范馆。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春,与丁耕农集资在济南白雪楼设立《白话报》馆,出刊油印小报,宣传革命,故被清政府查封,他被开除学籍。后又集资在趵突泉(后迁杨家庄)创办山左公学...[详细]
孔令贻(1872—1919)字 孙,号燕庭。孔子七十六代嫡孙,袭封衍圣公。曲阜县(今曲阜市)人。4岁丧父。1877年(光绪三年)5岁接任世袭衍圣公,就读于家学。1888年(光绪十四年),受“陛见”,赐御书“斯文在兹”匾额及“福”、“寿”二字, 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朱子全书》各1部以及绢笺、笔...[详细]
鞠思敏(1872—1944)名承颖,字思敏。荣成县(今荣成市)成山卫镇人。教育家。20岁时考选生员、补廪。1904年(光绪三十年)入山东师范学堂。1906年经刘冠三介绍,加入同盟会。1909年优级师范学堂毕业。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时,任山东省视学,曾参与策划山东独立。同年与刘培源、曲璜...[详细]
蒋光祖(1872~1942) 又名光宇,字盘发,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武进茶山乡人。幼孤贫,早年在湟里布店学徒,后在马杭桥开设纱布店,有时还肩挑货担走村串乡做买卖。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与人合资办织布厂,艰苦创业,获利甚丰。民国4年(1915年)东渡日本,参观访问了许多著名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