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盐城市> 盐都人物

宋泽夫

[公元1872年-1942年]

宋泽夫为[公元1872年-1942年]

  宋泽夫(1872~1942),原名殿康,后改名润,字泽夫。爱国民主人士,烈士。盐城县(今盐都区秦南镇)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秀才。光绪三十二年,考入南京宁属师范,钻研新学,接受新思想。宁师毕业后回盐城,创办沙沟小学,宣传革新思想,提倡剪发辫,反对妇女缠足。宣统二年(1910年),发起成立盐城西南乡自治会,团结有识之士,立志国民革命,成为盐城西南派首领。
  民国元年(1912年),任国民党盐城支部负责人。他组织农民抗粮抗税,革除旧政,遭江北都督蒋雁行电令通缉。民国2年,盐阜一带盗匪猖獗,他任剿匪分局副办,清剿股匪,镇压匪首,人民称快。民国7年,宋出任盐城县劝学所长,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五四”运动爆发后,受新文化思潮影响,写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等文章,揭露北洋军阀罪行,宣传爱国思想,提倡白话文,推动盐阜区文化启蒙运动。民国13年,他在宋村创办亭湖中学,培养教育青年子弟。他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九一八”事变后,他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写了许多杂文进行抨击。国民党政府对他非常仇视,多次明文通缉。陈毅称他是“苏北的鲁迅”。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宋泽夫出任盐城县同盟会会长,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民国29年,新四军到达盐城后,他热忱迎接,欣然出任盐城县临时参议会会长,参加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他与陈毅代军长一见如故,深信有了共产党中国才有希望。民国30年夏,日伪军扫荡苏北,建立据点,推行伪化。他毅然回到家乡宋村(离敌据点2里)任乡长,领导人民抗敌锄奸反伪化。他留书预嘱家人:“我被俘,不赎票;我遇害,不收尸”,表明誓死为国为民决心。民国31年3月18日,他被日伪军抓至秦南镇据点。日伪军审问他:“为什么帮助新四军?”他慷慨陈辞:“新四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救国救民,焉得不崇拜、信仰他们!”接着,他大骂日军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痛斥汉奸助纣为虐,是中华民族之败类。敌人恼羞成怒,严刑拷打,他顽强不屈,以-抗争。党组织带信给他,劝其保重身体,以便为国家民族效力,遂放弃-。4月8日,他被押往泰州,日军司令南部襄吉、伪行营主任臧卓施以软化政策,答应让其当盐城县长。他不为所动,说:“我不干,我儿子也不会干。”敌人无奈,将其押回盐城,软禁在亮月街“安民会”里,继续用高官厚禄引诱。敌人送钱,他拒不接受;送来伪苏北行营高等顾问聘书,他当即撕得粉碎。后经党和政府营救,脱离虎口。
  宋泽夫回到根据地后,仍积极从事抗日工作,并忍着伤痛写了《被俘记》,整理了长诗《呆子吟》,揭露日本侵略军和汉奸的罪行。同年10月,他被选为盐阜区首届参议会副会长。不料,此时他已病势日重,遂移住杨庄疗养。病重期间,他叮嘱探视他的人:“一条路,跟着共产党。”弥留之际,仍击壁频呼:“抗日,杀汉奸。”12月10日下午4时病逝,终年70岁。1990年1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宋泽夫为革命烈士。
  
同年(公元187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