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无锡市>

顾述之

[公元1872年-1938年,东林书院]

顾述之为[公元1872年-1938年,东林书院]

  顾述之(1872~1938),名倬,以字行,别号云窝。清同治十年十二月十八日(1872年1月27日)生于无锡县城凤光桥(今无锡市区三凤桥)顾家弄。近代中国中等师范教育家。21岁考中秀才,后肄业于东林书院、南菁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和侯鸿鉴一起由学校资送留学日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一年。归国后历任东林学堂校长、上海中国图书公司、直隶提学使署教育科长等职。光绪三十一年自办新民小学。宣统元年(1909年),与友人合作创办女子职业学校。宣统三年正月,任官立江苏省第三师范学堂(今江苏师范前身)监督(校长)。“三师”先以新民小学基础筹建。于当年七月二十五日开学。顾述之创建与治理“三师”,以日本教育为典范。他曾率领教职员4次赴日本参观学习,仿效日本东京师范学校,并花5年时间建造校舍400余间。民国6年(1917年)后,又增建大礼堂和博物馆。制订学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5章47节,又在民国2年增设附属小学,作为师范生的实习场所。他任“三师”校长达10年,以办好教育、教好国民、移风易俗、挽救危亡为办学宗旨。在教育救国思想指导下,他认为“培养师资是立国根本之根本”,师范生是“第二代国民之母”,“小学教师的天职是改良社会”。定“弘毅”为校训。其品德教育大纲是“淡荣利,耐劳苦,守纪律”;其教育原则为“以身作则”。“其言者必其所以能行者,其能行者始能以此教学生”。在教育方法上,力倡学生自治,注重学生个人学行之修养;在知识教学上,要求学生各科全能,而兼有一科之长。他特别重视直观教学,要求各科进行校外观察采集、教具制作、举行展览会,并创办小学教育博物馆。他对学生的体育运动也十分重视,认为“凡我青年,非有强固之体魄,耐饥寒、忍劳苦……才能应今后之变”。他还提倡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是解决国民生计之根本途径。先后增设商业补习科及贩卖部、职业部、工业补习科(内分木工、铁工两部)、农业补习科及初级班、附设农场等,供学生学习或实习。他十分重视延聘良师,谢绝官厅介绍,不受亲友委托,就中小学优良教师与积学敦品之人士中选取。顾述之因主张“学生不应涉及政治”,跟不上革命形势之发展,于民国11年春辞职告退。回家后写成《-研究》,不久又主编《小学教育月刊》。民国18年冬,应聘任江苏农民银行无锡分行经理。三子顾衡为中共党员,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他才感到仅谈教育,不问政治为非计,为无胆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避居长沙,与人合作筹办商业专科学校。民国27年7月7日病逝。 相关院校:

东林书院

同年(公元187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