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临沂人物

王僧达

[南北朝][公元423年-458年]

王僧达为[南北朝][公元423年-458年]

  王僧达(432—458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南朝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僧达出身世族。其父王弘因佐命之功而官至少保,他本人又是临川王刘义庆的门婿;高门华胄,加上皇亲国戚,使其在政治上青云得意,年不满20,即出任始兴王刘濬的后军参军。后迁太子舍人,转太子洗马,因服丧去职。起为宣城太守,徙任义兴。
  元嘉三十年(453年),宋文帝死,元凶弑立,刘骏即后来的宋孝武帝起兵讨伐元凶。王僧达“乃自候道南奔,逢世祖于鹊头”,即被任命为长史加征虏将军;刘骏即位后,“以为尚书右仆射,寻出为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征虏将军”。只是由于刘义宣的关系,未能成行,然而“仍补为护军将军”。此时,王僧达年方31岁,地位亦算显赫,但他“自负才地,谓当时莫及。上初践阼,即居端右,一、二年间,便为宰相。及为护军,不得志,乃启求徐州”,从此与孝武帝刘骏有隙。据王僧达《求徐州启》看,他敢于针对刘骏骄横跋扈,奢靡铺排等方面的弱点,进行切谏。王僧达特别指出:“况今承颠沛,万机惟始,恩未及普,信未遑周。臣又闻前达有言,天下,重器也,一安未可卒范,一范亦不可卒安,陛下神思渊通,亦当鉴之圣虑。”(《宋书·王僧达传》)总之“事在适宜”,“百度惟新”。王僧达是有以退而求守的思想动机;不过退中有进,进中有为。但刘骏未能听取王僧达的意见,且因再三君陈,反遭猜忌,一年之内凡五次迁转,宋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年),除太常,王僧达大为不快,上表白求解职。该表围绕着解职,一是自叙平生,特别提及他参与谋立刘骏之事;二是为自己的所行所遇作辩,如眷恋朱灵宝事,吴郡劫沙门竺法瑶等事,以一个受害者的面目出现。他感到有功而见遗,有行而见毁,只“乞徇余长,以终琐运”。遂以“不逊”,“启赶台,又坐免官”(《宋书·王僧达传》)。
  不久,由于刘义恭执掌中枢,王僧达得以起复。“大明元年,迁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以归顺功,封宁陵县五等侯。二年,迁中书令。”然而,刘骏终因“僧达屡经狂逆”,“终无悛心”,因高阇谋反事“陷之”,赐死。
  王僧达善属文,从《求徐州启》等文可见一斑。亦善诗,钟嵘将他与谢瞻、谢混等人同列为中品,评云:“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其诗立意虽平庸,但也不少佳句。代表作品为《和琅邪王依古诗》。
  王僧达诗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0卷,已佚。今存诗5首,文5篇,分别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同年(42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45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