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广州市> 海珠人物

张镇孙

[宋][公元1235年-1278年]

张镇孙为[宋][公元1235年-1278年]

  张镇孙(1235~1278),字鼎卿,号粤溪,祖籍广州番禺龙导尾乡(今属海珠区二龙街)。后迁居南海县通泰里(今广州市人民南路通泰里状元坊)。镇孙自少勤奋,博学强记,有神童之称。15岁参加童子试,名冠诸生,后屡试不第。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刻苦攻读群书、关心国事,35岁时参加乡试中举。
  后赴临安会试,在殿试中一篇《廷对策》针对时弊,慷慨陈词,深得皇帝喜爱,御批一甲第一名,成为南宋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状元。镇孙初任秘书监正字,后任校书郎。由于奸相贾似道把持朝政,被外放浙江婺州任通判,无法施展远大抱负。德祐元年(1275)元兵大举进攻婺州,城内文武官员各自逃命,他身为小吏,无法率兵抵抗,只好携带双亲返回广州。
  南宋景炎元年(1276),宋端宗及朝臣乘船逃到广东惠州。当时广州失陷,形势危急。镇孙被召到惠州,任龙图阁侍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使,统率广东军政大权。在受命于危难之际,镇孙励志图强,重整军队,安抚百姓。次年(1277)夏季率兵与元兵激战,收复广州,军威大振。这时文天祥从福建南下,攻克梅州,陆秀夫亦从惠州起兵攻克潮州。半年后,元兵大举南下,镇孙率战船2000余艘,与元兵激战于珠江。但终因兵力悬殊而退入城内巷战,结果孤军无援,广州再度陷落,镇孙不幸被俘。在狱中镇孙誓死不降,南宋祥兴元年(1278)押解京师,途经大庚岭时 殉国,终年44岁。
  镇孙在河南龙导尾乡居住时,见附近乡民饮水困难,就带领大家在龙圣里巷口开掘了一口井,人称“状元井”。明代初期,乡民为纪念他,在他曾居住过的状元府第故址上建医灵古庙,内供有张状元神像,“文革”期间被毁。“状元井”早已干涸并填埋,人们在井边建造了护栏,并立有石碑,上 书“通乡宗张状元之井”,以纪念这位状元和南宋抗元名将。镇孙著有《名臣言行录》、《见面亭集》、《四书析义》等。


  龙凤街道   龙凤街是1998年7月由二龙和凤凰两街合并而成的,由两街的名称各取一字来命名,也合龙飞凤舞、龙凤呈祥之意。龙凤街位于海珠区的西北部,东起宝岗大道与海幢街、江南中街相邻,西至漱珠涌下水道及珠江边与南华西街相接,北起同福中路与海幢街接壤,南至马涌十吨桥附近与沙园街交界,面积2.38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辖内设世昌、仁和等19个社区居委会。 街内…… 详细++
同年(公元123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27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