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濮阳市> 南乐人物

僧一行

[唐][公元683年-727年,唐代名僧,著名天文、风水学家]

僧一行为[唐][公元683年-727年,唐代名僧,著名天文、风水学家]

  张遂(683-727),法名一行、敬贤,号大慧、一行禅师。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唐代名僧,著名天文、风水学家。
  唐高宗咸亨四年(683)生。曾祖张公谨。祖父张大素。父张懔(悱),任武功县令(国子司业)。
  武后长安三年(703),张遂21岁时,父母俱丧,随天台宗玉泉弘景禅师出家,从嵩山普寂大师门下剃度为僧,因深入“一行三昧”,故法名一行。后于嵩山、玉泉寺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
  开元五年(717),一行受诏从所隐居的荆州当阳山佛寺来到京都长安,充当唐玄宗的顾问。参与善无畏大师的译经,协助翻译《大日经》。
  开元九年(721),经张说推荐,唐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法《大衍历》。同年,和梁令瓒一起,设计制造黄道游仪、浑仪、复矩等天文测量仪器。利用新制成的黄道游仪测量恒星的赤道坐标,发现和汉代的测量结果有很大变动,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2年提出自行运动的观点早近1000年。
  开元十二年(724),一行主持发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大地测量,测量地域北到铁勒(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南喀拉和林遗址附近),南到交州(今越南中部地区)共13个地点的日影和北极星高度。其中还测量了河南四个地点的距离。测量内容包括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冬至、夏至)正午时分八尺之竿(表)的日影长、北极高度(天球北极的仰角)以及昼夜的长短等等,结果推翻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传统说法。根据其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开创了科学史上用观测方法确定子午线长度的先河。
  开元十三年(725),在大规模实地观测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始制订新历。
  开元十五年(727),新历完成初稿,取名大衍历。《大衍历》编成,一行病逝。
  著有《大日经疏》,《开元大衍历》、《周易论》(卷亡)、《大衍玄图》、《义决》、《释氏系录》、《心机算术括》、《天一太一经》、《遁甲十八局》一卷、《太一局遁甲经》、《六壬明镜连珠歌》各一卷,《大衍论》二十卷、《历议》十卷、《历立成》十二卷、《历草》二十四卷、《七政长历》三卷、《宝应五纪历》四十卷、《建中正元历》二十八卷、、《五音地理经》十五卷、《六壬髓经》三卷。
  1964年11月9日,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小行星1972”,后被命名为“一行”小行星(1972YiXing),以纪念一行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同年(68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72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