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滨州市> 博兴人物

陈璞如

[公元1918年-1998年]

陈璞如为[公元1918年-1998年]

  陈璞如,山东博兴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组织部巡视员,中共湖西地委组织部部长、地委书记,景德镇市委书记,景德镇市市长。建国后,历任中共遵义地委书记,贵州省工商厅厅长、计委主任,贵州省副省长,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辽宁省委书记,辽宁省省长,铁道部部长。是中共八大代表,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生平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优秀领导干部,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铁道部原部长。
  陈璞如同志,汉族,山东博兴县人,1918年2月16日生。1932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革命工作,1937年10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1932年8月4日,他参加了博兴党组织发动的“八四”暴-动。暴-动失败后,在-下,隐蔽在博兴县和大连,当店员和工人。1935年11月,他经中共党员介绍到东北军53军116师学员队当兵,开展革命活动。“七·七”事变后,经与党组织联系,他回到家乡博兴县参与组建博兴抗日志愿军,并担任小队长。1938年7月,他在中共山东分局军政干部学校军事队学习,任军事队党支部组织委员。同年11月受中共山东分局组织部派遣,到国民党69军3旅8团开展工作,建立党的组织。1939年1月,他任中共山东分局组织部巡视员、干事,同年10月任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巡视团主任。他多次穿越占区,冒着生命危险,出色地完成了巡视任务。1941年1月,他到冀鲁豫湖西地委组织部任副部长,同年4月任部长,兼任地委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敌工委员会书记、湖西战勤指挥部政委等职。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他紧紧依靠地委的领导,在发动青年参军,组织群众武装,开展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整顿改造基层政权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他选派得力干部到湖西周围的敌占城镇,从事地下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有力地配合了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和经济-。1942年7月至1943年8月,他入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负责领导湖西地区整风学习,为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加强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1947年10月,他任湖西地委书记兼湖西军分区政委,领导湖西军民积极支援配合野战军作战,承担了艰巨繁重的支前任务。1949年1月,他任南下支队三大队政委,同年5月任江西浮梁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兼景德镇市委书记、军管会副主任。1949年9月,他随二野进军西南,同年11月任贵州省遵义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军管会主任,直接领导军事斗争和-工作,取得了剿匪斗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1950年10月,他调任贵州省工商厅厅长,后又任省财经委副主任、省计委主任。1956年任贵州省副省长,兼省计委主任、建委主任、科委主任、物价委主任。还先后任中共贵州省委常委、候补书记、书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管贵州省的计划工作、经济工作和工交工作,对贵州省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担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委员,并兼任六盘水煤炭基地会战指挥部党委第二书记,为贵州的三线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文革”中,他受到破孩,被-长达6年多,身心都受到严重摧残。1972年恢复工作后,任贵州省革委会生产领导小组副组长,兼省工交办主任。1975年他到国家计委工作,参与起草工业二十条,与“-”的 路线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粉碎“-”后,1977年2月,他调辽宁省工作,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2月任辽宁省省长。在揭批“-”的斗争中,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省委统一领导下,解放了大批受林彪、“-”破孩的干部,解决了许多重点、难点问题,为辽宁省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开拓进取,率先在辽宁开放农村集市贸易,支持个体经营和集体经济,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对轻工业实行政策倾斜,改变轻重工业比例;在农村积极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粮食产量多年徘徊不前局面,为辽宁经济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1982年4月,他调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后,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推进铁路的改革,加快铁路的发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包、放、联、通、多”的铁路改革方针和“三上一下两杜绝”的生产经营思路;积极推广承包责任制,放手让基层单位自主经营,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生产和多钟经营;支持在广深线改造工程中自筹资金、自主经营、浮动运价、单独核算的改革措施,成功地走出了被称为“广深模式”的新路子,开创了铁路改革的先河;按照国务院的指示,先后撤销了8个铁路局,完成了沈阳、郑州、哈尔滨、北京、上海、和成都等6个铁路局的并局工作,保证了铁路主要干线的畅通。1983年,他坚决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将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严格把握政策,紧紧依靠铁道兵各级组织和领导,使整个并入工作进展顺利。他高度重视铁路运输安全,经常强调“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狠抓建立健全运输安全岗位责任制,开创了铁路运输安全的新局面。他注重路风建设,大力提倡“人民铁路为人民”,提出“严字当头,铁的纪律,团结协作,优质服务”16字方针,亲自抓典型,使路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他积极推进铁路对外开放和交流。在他领导和支持下,铁道部先后与苏联、日本、法国、西德、波兰、罗马尼亚等过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恢复并加强了与华沙铁路组织及国际铁路联盟的关系,参与了亚太经社理事会的活动,进口了一批内燃和电力机车,引进了先进技术,缓解了铁路牵引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国内机车车辆的生产水平,打开了中国铁路通向世界的大门。为改变铁路运输的瓶颈状况,加快铁路建设步伐,他领导编制了新的路网发展规划,完成了一批新建、改建项目。直接参与领导了我国第一条具有现代化水平的重载铁路——大同至秦皇岛运煤主通道的修建,并兼任国务院大秦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组长。1985年7月他退居二线后,仍继续领导大秦线的修建工作,经常深入设计施工第一线检查指导。由于组织得力,该线投资省、质量好、效益明显,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优秀设计金质奖和重大技术装备特等奖等三块金牌,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在他患重病期间,仍然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大文件,关心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关心铁路的改革与发展,经常询问铁路建设和生产经营情况,积极提出建议。他认真配合医生治疗,顽强地同病魔斗争,未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在遗嘱中写道,我活着为党做的贡献不多,死了以后不给组织上添任何麻烦,不搞遗体告别,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根据他生前遗愿,家属将遗体送医院解剖。陈璞如同志是中共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在党的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陈璞如同志参加革命六十多年,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具有坚强的党性,高度的组织观念。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拥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他忠心耿耿,呕心沥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接触干部和职工群众。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积极推进地方和铁路改革开放,加快地方和铁路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铁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虚谨慎,作风民主。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关心群众,团结同志,保持和发扬了我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陈璞如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同年(公元191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