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吉林省> 延边朝鲜族人物

李光林

[公元1910年-1935年]

李光林为[公元1910年-1935年]

  李光林(1910—1935),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
  出生在吉林延边一个贫苦的朝鲜族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心里埋下了反抗的火种。在当地进步组织的教育和影响下,他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1929年初,李光林利用随父亲去亲戚家串门的机会,深入到黑龙江宁安县南湖头一带,发动当地农民进行抗租斗争。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上级党组织任命李光林为宁安县团委书记。他经常深入到宁安县境内的花脸沟、五凤楼等地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组建和发展团组织,发动青年参加抗日斗争,使这一带很快地建立起团的组织,从而迅速开展了群众性的抗日活动。
  1933年初,日寇向吉东地区大举进攻,整个吉东地区被日军占领,李光林同志坚持留在当地,积极进行地下抗日活动。同年,组织上任命他为吉东局团委常委。1934年又被任命为吉东局团委书记兼吉东局巡视员。
  李光林是一名优秀的地下工作者,对敌人满怀阶级仇恨。他坚毅、沉着,警惕性高,在极其险恶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机智勇敢地同敌人周旋,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同时他一事当前,总是先为其他同志着想。在宁安县二道河子一带开展工作期间,他担心一位同志会受到山林队盘查而发生危险,就把当时救国军总参谋长周保中给他弄到的护照让给了那位同志,宁肯自己去承担风险。他在危难的时刻不惜牺牲自己去保护同志,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无私忘我、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1934年底,中共吉东特委、宁安县委和当时的绥宁反日同盟军党委决定将绥宁反日同盟军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把流散的抗日武装组织起来,成为我党直接领导下的真正的抗日武装力量。1935年1月,李光林被组织上派到汪清一带去说服柴世荣部、傅显明部两支队伍接受改编。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两支队伍改编的任务顺利完成。1935年2月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第二师正式组建,李光林被任命为师政治部主任。
  对于这支新组建的队伍,李光林不辞辛苦,深入群众。他针对部队汉族、朝鲜族混合编队的特点,广泛同战士谈心,对他们晓以抗日救国的道理,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敌人,朝、汉两民族战士必须亲密无间,团结战斗,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在李光林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下,干部战士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为以后的抗日斗争的顺利、成功进行打下了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
  1935年4月,李光林和傅显明率第三、五、七团随军部留在宁安境内活动。1935年冬,日本侵略者加紧对东北抗日武装力量进行“讨伐”,使我军给养发生困难。李光林带领两个连的一部分战士到嘎子沟一带征收给养和服装。由于当地汉奸的告密,于12月24日被伪军一个团重重包围在尤家窝棚后面的一间空房里,终因寡不敌众,弹药消耗殆尽,李光林等十三人不幸被俘。面对敌人的淫威,李光林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怒斥伪军甘当日寇的鹰犬,为虎作伥、残害同胞的罪行,敌人恼羞成怒,当场残忍地将李光林杀害,牺牲时年仅25岁。
  李光林在宁安、吉东地区扩建团的组织,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对抗日联军第五军的建立,特别是对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第二师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民族解放事业洒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李光林相关

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2师政治部主任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杨俊恒 (1910~1938)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参谋长 吉林省
姜克智 (1910~1938)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
马秉忠 (1910~1939) 革命烈士 甘肃省临夏和政县
刘德明 (1910~1942) 陕西省咸阳礼泉县
马玉堂 (1910~1942)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
+ 更多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
杨太和 (1904~1935) 吉林省吉林市
李松波 (1904~1935) 朝鲜族 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
韩浩 (1905~1935) 吉林省吉林市桦甸
何忠国 (1909~1935) 湖北省
朴翰宗 (1911~1935) 辽宁省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
李翔梧 (1907~1935)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
+ 更多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