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宁德市> 寿宁人物

叶秀蕃

[公元1904年-1935年]

叶秀蕃为[公元1904年-1935年]

  叶秀蕃(1904~1935年),乳名俊周,号鼎三,鳌阳镇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出生。自小胸怀大志。民国9年(1920),鳌阳小学毕业后,居家自学6年。民国15年考入福安扆山中学初中部。在学期间,读过《新青年》、《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刊,并先后认识进步青年马立峰、詹如柏等人,开始接受革命道理。当年“五·四”之夜,他率领数十名同学高唱“国耻歌”,查抄了福安城内“平阳客栈”的日货,并将其当众焚毁。民国17年,从扆山中学毕业后,即考入省立福州第一高级中学师范科。在学校里,他广交有志之士,与同乡好友范浚组织起一个由10多人参加的“白水学会”,常聚会抨击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共抒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后经马立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次年秋,秀蕃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8年5月,参与福州人力车工人大-。不久,又参加中共福州市委组织领导的全市工人学生--活动,并带头领呼口号。民国19年中秋节,参加捣毁国民党闽侯县党部的斗争。
  民国20年(1931)5月,受中共福州市委的派遣回寿宁开展革命斗争。他以鳌阳小学校长的身份为掩护,以学校与文山祠堂为活动据点,在蟾溪两岸传播革命火种。先后引导范式人、叶少琴等一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并领导建立“赤色农会”和秘密交通站。民国21年10月,“中共寿宁县特别支部”成立,他当选为支部书记兼组织委员。特别支部部署并发展“红带会”,准备秋收-,开展“打土豪,做财政”和“镇反”等一系列工作。为筹集发展“红带会”的活动经费,他毅然卖掉大部分田产,换来200多元大洋交给组织。民国22年1月,由于革命形势需要,他辞去校长职务,全力投身于革命活动。
  民国22年(1933)5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他到福鼎开辟新区,他找当年在榕的“福宁府同乡会”会员、共产党员黄丹岩与黄淑宗等人详细分析福鼎的情况,协助发展了一批党员,成立了以黄淑宗为组长的福鼎县第一个党小组。在他的努力下,福鼎县的局面很快打开。斗门、上岙、面村、后坪、筼筜等地相继建立了党支部,并陆续成立了抗租委员会、肃反队、妇女队、儿童队等革命群众组织,领导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他还亲自创建了福鼎县第一支工农武装游击队。
  民国23年(1934)1月,工农红军闽东独立二团在福安湄洋成立,他调任该团政治部主任。2月,在全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闽东苏维埃政府副主席。4月,兼任中共福寿县委书记。6月,担任中共闽东特委机关报《闽东红旗报》报社社长兼主编,经常紧密配合斗争形势,积极宣传特委的中心任务,传达中共中央、中央苏维埃政府的一系列文件,指导闽东各县的革命斗争。
  不久,由于敌人疯狂“围剿”,闽东各苏区相继沦陷,许多革命领导人慷慨就义,他毫不悲观失望,鼓励战士们:“即使剩下一个人,亦应坚持斗争,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他回到寿宁岗垄苏区后,一面派人寻找叶飞带领的闽东独立师队伍,一面着手恢复党组织。在他的努力下,福(安)寿(宁)泰(顺)地区的党组织陆续恢复,游击队也经过整顿,提高了战斗力,革命形势渐趋好转。
  民国24年(1935)5月,叶秀蕃因大肠出血隐蔽在寿宁官宅村法竹岗山寮治疗。这时,原福寿一区游击队长缪矮擂叛变,引省保安三团二营卢建勋的便衣队到官宅,包围法竹岗,搜捕叶秀蕃。在激战中,秀蕃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仅31岁。闽东革命先驱叶秀蕃用生命实践了其生前的誓言:“社会尚未安宁,家庭何须建设。人生义在奋斗,观念应抱牺牲”。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