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滨州市> 博兴人物

孙兴国

[公元1908年-1984年]

孙兴国为[公元1908年-1984年]

  孙兴国(1908~1984年),出生于山东省博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民国29年(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任博兴县交通股长、区委组织部长、区长、区委书记、山东益寿县委副书记等职。民国38年3月南下福建,1950年2月任中共大田县委副书记,1951年1月任中共明溪县委书记,1953年4月任永安专署供销社第二主任、福建省食品公司副经理。1958年4月任尤溪县县长。在“-”中他因抵制浮夸风,1959年“反右倾”运动中受到批判。1960年起先后任南平地区外贸站经理、农垦局局长、农业局局长、南平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0年7月,孙兴国调任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1年2月任中共三明地委常委、三明地区革委会副主任。
  1972年,三明市场上商品相当紧缺,很多商业企业经营放任自流。孙兴国分管财贸,一到任就立即深入基层,广泛调查研究,与地委、行署有关领导商讨研究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发展三明商贸事业作出成绩。同年三明地区撤销农村人民公社综合服务部,恢复基层供销社。孙兴国指示地区商业局在全区百货公司清产核资,健全商品进、销、存管理制度。1973年,据地区行署指示,孙兴国出席在永安召开的地区商业“扭亏增盈”会议,要求加强经营责任制。此后许多企业、商店改善了服务态度,扩大经营品种,延长营业时间,实行定品种、定销售、定库存、每月一分析的经营管理制度。同年2月,他和地区商业局领导一起到尤溪县管前公社皇山大队指导工作时,建议该大队兴办养猪场,储备农家肥,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了该队贫困落后面貌,该队按照他的建议落实各项措施后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称赞。
  1975年1月,根据四届全国人大会议精神,按照三明地委、地区革委会部署,孙兴国与有关干部整顿商贸行业,促进安定团结,抓紧购销工作,形势有所好转。孙兴国要求劳保管理部门关心职工生活,组织人员在全区调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职工及其职业病情况,收集研究改进劳保用品、分配和防治职业病的珍贵资料。他还要求劳保用品部门职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商品销售。1976年粉碎--集团后,为了解决商业网点较少,商品流通不畅,经营品种单调,买难卖难等实际问题,孙兴国多次下乡、下基层调查摸底,向地委、行署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逐步改变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垄断地位,扶植农贸市场的开拓与成长,促进了城乡物资交流。1977年,他到尤溪县检查工作时,深入到西滨公社了解情况,听说该厂用芦苇秆生产的包装纸没有销路,面临停产。他回三明后派人跟轻工局、百货等单位联系,商讨解决办法,指示有关部门帮助该厂提高产品质量。后来该厂产品打开了销路。该厂职工们高兴地说,孙副主任为民办了一件好事。1978年10月,孙兴国和有关领导研究决定,为了解决大众食肉难问题,开放全区猪肉市场,生猪经营开始实行“两把刀”(即国营、个体都可经营)的政策,初步解决了大众食肉问题。除了地委开会,他经常深入社队检查指导,认真抓果园、菜市场等。看到好典型就开现场会推广,带动全区商贸发展。1978年在尤溪梅仙公社开现场会,推广半山大队养猪、种橘、植毛竹、抓粮食的好经验,促进了全区农副产品的增长。
  1979年,孙兴国和同事们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努力推动三明国营商业体制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放宽商品购销政策,开放农贸市场,促进了城乡物资交流。同年4月,全区提高生猪收购价,运用价值规律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同年三明商贸企业试行利润留成制度,19.3%留给企业,80.7%上缴财政,商办工业利润留成比例为20%。三明城乡冰糖、红糖敞开供应。由于三明地委、行署大抓农业,全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酿酒粮食充裕,土黄酒生产迅速发展。1980年开始敞开供应该酒,结束了长达20年凭证定量供应办法。酒类销售改变国营商业公司独家经营的局面,酒类(尤其是啤酒)销售量逐年增加,逐步满足了广大消费者需求。由于他学习认真,工作积极,关心群众,生活简朴,被评为1979年度三明地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1980年,三明地委、行署决定支持三明市(县级)改变“建设大寨式城市”的错误方针,端正指导思想,确立“以城市工作为重点,农村为城市服务”的新方针,力创“治安良好、生活方便、民风高尚”的社会环境,大抓市政建设。三明地委、行署决定打破长期在组织商品流通中固定供应区域的约束和商品购进单纯依靠二级站的方式,采取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向省内外工厂进货,向供应区外寻找货源。并采取灵活措施,在经济区外开辟新市场。同时大开城门,招揽外地客商到三明参与经营,并在三明列东江滨公园北侧荒土堆上搭盖简易的梅列市场。化工原料等物资交易也开始活跃起来,做到既有货源,又运得来。同时还增购计划外化工原料。同年10月,在他的指导下,地区商业局制订思想革命化、统计工作日常化、报表规范化等“十化”制度。各县(市)商业局、二级站定期检查执行进度。全区商贸企业按照搞活经济,搞活市场的原则,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当年全区饮食业开始扩展,全区饮食业零售额达1620.48万元,比1976年的844万元增长92%。服务业如住宿、洗浴、照相、维修、理发等行业也发展起来,解决了以前理发难、住宿难等问题。
  孙兴国一生勤俭朴素,不搞特殊化,下乡时常交代秘书不要事先通知,以免增加基层负担。他家书特多,听说他要买书橱时,有人建议挂个电话叫明溪县送一套来,他不同意,自己去买一个简易衣橱当书橱使用。1983年2月,孙兴国离休。他身体日益衰弱,病危时嘱咐家人要响应党和政府实行殡葬改革的号召,将遗体火化。1984年3月18日,他病逝于三明。家属要求上级不开追悼会,丧事从简。
  
同年(公元190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