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龙岩市> 上杭人物

丘织云

[公元1909年-1935年]

丘织云为[公元1909年-1935年]

  丘织云,原名天锦,清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十六日(11月28日)生于上杭在城里(今临江镇上中街)书香门第。父嘉谟曾任上杭县知事、上杭县立中学校长,母江茂兴是勤俭的家庭妇女。
  丘7岁进崇正小学,14岁进上杭县立中学。民国8年(1919年),在北京“五四”爱国-鼓舞下,与全校师生一道参加-、--和-斗争。此后,常从进步教师罗大准处借阅《新青年》、《创造月刊》、《汀雷》等进步书刊,受革命思想熏陶,思想日益进步。
  民国15年冬,中共上杭支部成立后,他积极参与县 筹备工作,在师生中积极开展各项革命活动。16年5月7日,上杭驻军蓝玉田部参谋长刘秉坤发动“清党”事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积极分子。事变后,丘织云随共产党员转移到大乾头进行秘密革命活动。9月,应聘在树人小学任教,利用学校作掩护,通过党的 组织“文艺研究社”出版《红痕》,宣传革命真理。暑假,离家到上海、苏州随其兄天锡在任教地学习。
  民国18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再度入闽,攻占龙岩、永定、上杭白砂等地。广大农民纷纷起来举行武装-,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听到这一喜讯,他即辞兄回杭,与罗大准等人一起参加红四军,任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科干事,随-战闽西、赣南。19年6月,红四军在汀州与红三军、红十二军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参加闽、粤、赣、湘等地的战斗和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丘作战勇敢,政治宣传工作出色,被吸收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升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
  民国23年4月中旬,-在瑞金召开军事会议,研究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他与伍洪祥、丘金声等参加会议。会后,被任命为工农红军独立第八团政委兼军政委员会主席。4月16日,与丘金声、伍洪祥等人经汀州来到太拔,向杭永岩军分区(亦称太拔军分区)司令员郭清义、政治部主任魏金水传达-会议精神和命令。4月下旬,由太拔独立营扩编的红八团在他和丘金声率领下,从太拔出发,到达永定古木督。5月3日,从古木督出发,到达金丰大山后,即与永定县委马发贤、王国权取得联系。红八团一面在金丰大山附近做群众工作,打土豪、筹军款;一面派出先遣队到龙岩侦察敌情。6月初,红八团主力从金丰大山开往白土,与先遣队汇合。
  到白土后,从龙岩县委、东肖区委了解到白土、南洋坝、石粉岭及漳平永福的民团到处欺压百姓(被称为“四霸”)的情况后,便召开团党委会议,研究作战方案。会后,首先用诱敌伏击的战术,袭击白土民团,击毙团丁30余人,击毙民团头子,炸毁敌碉堡。随后,红八团化装成国民革命军八十师卫队,一举收缴石粉岭民团60多支 ,当场击毙团总和团附。不久,又消灭了南洋坝民团。这一系列行动,震惊了国民党龙岩地方当局,便立即调兵遣将“围剿”红八团。获此情况后,他即指挥部队转移到漳平,化装成八十三师巡逻队,一举消灭永福民团。当国民党军队赶来时,他又率领红八团秘密转移至永定,在运动中消灭苦竹民团。红八团采用声东击西、灵活机动的战术,处处主动,不断壮大。
  红军主力长征后,蒋介石的中央军、地方民团疯狂进攻闽西游击队。八团干部战士中,思想比较混乱。他建议团党委于民国24年元旦后,把全团集中在漳平革命基点村——龙车进行整训,着重讨论“革命会不会胜利,红军会不会被消灭”的问题。通过整训,全团干部战士认清了形势,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方向,增强了斗志,决心以最大的毅力迎接更严峻的斗争。同年4月,陈潭秋、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在永定西溪赤寨召开闽西党政军代表会议,成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他当选为委员。此时,正值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在龙岩成立第二“清剿”区,调集8个师的兵力,与民团相配合,向红军游击队发起猖狂进攻。剿共总指挥李默庵扬言:“三个月要消灭闽西残余‘0’。”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下,他又指挥红八团采取“避实击虚、避强击弱”的对策,组织小分队,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并提出“变白色碉堡为红色碉堡”的口号,经常通过喊话和送一些物资到敌碉堡里,争取 士兵起义。驻龙岩新祠和蓝田的 两个排,在红军政策的感召下,杀死排长,烧毁碉堡,全部起义,投奔红军游击队。
  第一期“清剿”失败后,在第二期“清剿”期间,敌人采取所谓“驻剿”、“堵剿”、“追剿”兼用战术,并推行保甲制、连坐法。民国24年9月,红八团根据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指示,配合红九团行动,向华安新区出击。在漳平与华安交界的梅营同华安民团遭遇,一接火,民团立即溃逃。丘金声带一连人追击,国民党第十师五十六团赶至,丘在望远镜中看到,敌人距我部队只有三四百米远。这时,敌军重机 对我进行密集扫射,丘不幸胸腹中弹,身负重伤。在此生命垂危之际,即命令副团长兼参谋长王胜指挥两个连迅速撤离,命令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伍洪祥带一个连顶住,掩护主力撤离。下完命令,便停止了呼吸,时年仅27岁。
  1954年1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中共上杭县委、上杭县人民政府派专人把他的遗骨从牺牲地点漳平梅营迁至上杭北门革命烈士陵园,建墓立碑。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