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潍坊市> 诸城人物

徐会沣

[清][公元1837年-1906年]

徐会沣为[清][公元1837年-1906年]

  徐会沣(1837~1906)字东甫,山东诸城人。清末大臣。1868年(清同治七年)进土。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年(1877年)后,历任侍读、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乡试正考官、会试副考官,礼部、工部、吏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为慈禧和光绪宠臣之一。工书法,风格雍容典雅。北京故宫大殿有其书写的联语。
  徐会沣是诸城县城西南隅孔戈庄(今属龙都街道办事处)人。高祖父徐栋,字梁卿,监生,治家严明,好施与,人感其德;曾祖父文启,字肇生,监生,慷慨好义,人称颂之;祖父徐懋,监生,官布政司经历;父亲徐子瑜,廪贡生,官钜野县教谕;叔父徐子璐,监生。徐会沣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幼年聪慧过人,喜读书,善辞令。咸丰十一年(1861年)成拔贡生,拔贡生系从廪生中每十二年一次挑选出来,保送到京应试者。经考试被授予户部七品小京官。他进京以后,与达官贵人、知名文人墨客接触日繁,步入科举仕途的欲望愈高,刻苦求学的决心益坚。同治六年(1867年),他参与丁卯科顺天乡试,考中第100名举人。次年,他又参与戊辰科会试,联捷成第220名贡士。以殿试成二甲第107名进士。徐会沣常识渊博,功底深厚,参加朝考后,又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徐会沣成庶吉士入翰林院后,继续学习三年,于同治十年(1871年)四月二十八日散馆考试,按照同治七年(1868年)三月十五日皇帝的谕令,“嗣后庶吉士散馆,仍考试诗赋,以复旧制。”徐会沣以优异成绩继续留翰林院,授职编修。光绪三年(1877年)后,历任侍读、乡试正考官、会试副考官,光绪九年(1883年)升国子监司业,转司经局洗马、翰林院侍讲、侍读。十四年(1888年)升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十七年(1891年)三月升任詹事府詹事。后历光禄寺卿、顺天府府尹、内阁学士、工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闰三月任国史馆副总裁。后因礼部尚书怀塔布阻主事王照上奏,遭革职,他亦坐视革职。7月命署户部左侍郎,补吏部右侍郎,仍在上 书房行走。11月充经筵讲官。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二十六年(1900年)四月二十六日转工部尚书;七月改兵部尚书;八月命兼管顺天府府尹。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906年1月6日)病逝于官邸,终年69岁。归葬诸城县西郊邱家庄子村西侧徐家茔。光绪帝称其“持躬谨愤,学问优长,深为轸惜。”
  徐会沣是陈介祺最钟爱的甥婿,两人关系极为密切,他的为官之道,处处受到陈介祺的点拨与教诲,所以在险恶的朝廷官场上处处能逢凶化吉、一帆风顺。
  徐会沣为官办事谨慎,他在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之间巧于应付,成为慈禧的大红人,同时也被光绪帝认为是个好官。在诸城孔戈庄徐会沣豪华的住宅大门楼上,曾悬挂着“养兵蓄锐”金字大匾,是慈禧亲手所书,上有慈禧皇太后大印,这在当时是极为荣耀之事。
  徐会沣精通经史,还工诗善书,其书法风格雍容典雅,至今在北京故宫大殿尚存有他书写的对联。在颐和园东殿门内南侧,还悬挂着他书写的正楷巨幅中堂,字体端正,笔力苍劲,堪称珍品。徐会沣极为赞慕何绍基的书法,在他家书房门上,刻有何绍基书法对联“万顷烟波鸥世界,九秋风露鹤精神”。
  陈介祺生前与外甥女婿徐会沣的往复通讯多达百余封,他们除了切磋当时国家时局变化及政务对应外,多数涉及金石收藏研究课题。这个时期正是陈氏金石收藏研究的鼎盛时期,也是清朝国运回光返照相对平安时期,陈、徐之间对金石学的共同兴趣加深了他们翁婿之间的共同语言,他们书信往复到了无话不谈的程度。在一些涉及国家大事问题的信件中,陈氏有时注上“付丙”(阅后销毁)字样。
  一代金石大师陈介祺,一生的住处和归宿可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生他跟随在京做官的父亲陈官俊,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直到四十二岁。后半生,自父亲去世五年后,因-代父捐献巨款,家庭横遭变故,携家眷返回故乡潍县隐居,到七十二岁病故,一直久居潍城。因此,京师和潍县是他一生赖以生存的地方,但除此之外,他对诸城还有着深厚的眷恋之情,诸城是他一生萦怀的情结所在,他也多次到诸城小住,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诸城是山东首屈一指的大县,与潍县毗邻,沃野平坦,良田万顷,自古以来孕育着代代英才,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在冥冥之中,陈介祺与诸城首先攀上了姻缘。科举世家、三代进士出身的诸城人李璋煜(1784—1857),字方赤,又字礼南,号月汀,以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升迁四川司郎中。李氏与陈官俊父子是同乡,起初又同为京官,自然来往密切。
  李璋煜是京城金石学界的活跃人物,多次倡导和组织文友聚集唱和,并主持校勘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成为文化界翘楚。他非常赏识陈介祺的才学,对其偏爱金石学尤为称赞,觉得凭陈介祺的学问功底和悟性,必将在深奥的金石学领域大堪造就,因此在陈介祺二十岁时将女儿许配给他。李氏陈夫人从此在陈府相夫教子四十年,直至1871年陈介祺五十九岁时,其妻与长子陈厚钟同年去世。李璋煜实际上成为陈介祺一生专注金石学的决定性人物,从学识和物质上都为这位得意的乘龙快婿提供了终生影响和赞助。
  李璋煜是个敢作敢为的官员,道光十七年(1837年),派任江苏常州府知府,兼署扬州府。任职期间,力除地方婚丧大操大办之陈规陋俗,大力提倡节俭,民心大快。后任江宁府(南京)知府。江宁素有不法之徒,借收漕粮之机,折扣漕粮,从中牟利,大肆挥霍,还美其名曰“会茶费”。李璋煜大义凛然,毫不手软,“缉访拿办”,使刁恶之人销声匿迹。后又移官苏州府知府。
  诸城是陈介祺爱妻的家乡,又是他的金石导师兼岳父李璋煜、李仁煜兄弟的住处,更是“燕翁丈”金石大家刘喜海的故乡,还是他得意门生、外甥女婿徐会沣的故乡,这些钮带强有力地形成了陈介祺一生的诸城情结。(邓华)(本文来源:人民网 )
  身后荣耀
  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906年1月6日),徐会沣病逝于官邸。光绪帝得知后很是痛惜,厚赐祭葬”。
  慈禧太后也很欣赏徐会沣,在诸城徐会沣故居的豪华住宅大门楼上,曾悬挂着“养兵蓄锐”金字大匾,是慈禧太后亲笔所书,上有慈禧皇太后大印。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荣耀。
同年(公元183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0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