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阿道夫·冯·贝耶尔

[公元1835年-1917年,诺贝尔化学奖]

阿道夫·冯·贝耶尔为[公元1835年-1917年,诺贝尔化学奖]

  阿道夫·冯·贝耶尔(Adolf Von Baeyer,1835—1917年)德国有机化学家,1835年10月31日生于柏林。由于合成靛蓝,对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获得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
  出生
  1835年10月31日,当东方刚刚透射出一道微弱的晨曦时,在柏林的约翰·佐柯白中将的家中,突然传出一阵阵婴儿啼泣的声音。约翰望着这个刚诞生的小生命,脸上堆满了欣慰的笑容。
  这个婴儿名叫阿道夫·冯·贝耶尔,他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有机化学家。现代三大基本染素靛青、天蓝、绯红的分子结构,就是贝耶尔发现的。
  家庭
  贝耶尔的父亲约翰·佐柯白,原是普鲁士总参谋部的陆军中将,由于刻苦自学,76岁高龄时竟被聘为柏林地质研究院院长。母亲是一位名门闺秀,见多识广,通晓事理,对贝耶尔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由于父母和家庭的良好教育,贝耶尔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中学毕业后,贝耶尔考入著名的柏林大学。开始主攻物理和数学,不久即转向化学研究。1856年,他发表了科学论文《有机化合物凝结作用综合研究》,受到专家们的一致赞赏,同年他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当时年仅23岁。4年之后,他被皇家学会推选出任欧洲规模最大的柏林国家化验所主任。
  贝耶尔一个个奇迹般的研究成果,引起了普鲁士国王腓德烈·威谦四世的浓厚兴趣,特地邀请贝耶尔到皇宫去做客。当国王见到这位科学家时,不禁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位誉满全欧的大学者,原来是个小青年。”
  从事
  贝耶尔毕生从事有机化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尤其在有机染料、芳香剂、合成靛蓝和含砷物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第一个研究和分析了靛青、天蓝、绯红三种现代基本染素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创建了第一流的新型化学实验室,建立了著名的贝耶尔碳环种族理论。他研究和合成的和种染料与芳香剂,使世界上的妇女们能打扮得比以往更漂亮、更动人。当我们今天置身于那色彩斑斓、如花似锦的纺织品世界和香气扑鼻的化妆品世界时,怎么能忘记这位为美化人类生活而幸劳一生的科学家呢?
  为了表彰贝耶尔在研究染料和有机化合物等方面的卓越贡献,1905年,当他70岁时,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诺贝尔化学奖。
  逝世
  贝耶尔的研究成果,使世界上建起了无数个化工厂。从此,世界有机化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晚年,贝耶尔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科学研究工作,直至82岁逝世。
  
同年(公元183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