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六安人物

李承尧

[公元1907年-1975年,开国大校]

李承尧为[公元1907年-1975年,开国大校]

  李承尧,1907年3月出生,安徽省六安县青山乡土门店村人。曾用名李任馨。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李承尧的父亲是手工业者,靠织布等手工劳动来维持家庭生活。育有四子,李承尧排老三。因李承尧自幼聪颖活泼,记性超人,沉实向学,成绩优良,时得长辈们宠爱与嘉勉。家境虽不殷实,但他深知读书之不易。故而勤奋好学,放学回家总要去帮家里干些杂活和家务。读书期间,深受到皖西志士“开民智必先自兴学始”的思想之影响,渐渐有了读书求知、报效祖国的思想。于是,读完五年私塾后,遂到紫竹林小学任教,以践行其“教育救国”的理想。
  当时正值中共领导的皖西工农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传播马列主义的进步书刊,如雨后春笋,盛极一时。在进步思想熏陶下,他开始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在从事教学育人中,蕴积于他内心的进步思想,却如一团烈火,熊熊地燃烧起来,乃不顾父母阻拦,尽量利用教学的间隙,向学生传播进步思想。并以深入浅出,生动比喻的教育方法,激励学生、青年朋友奋勇投入工农革命运动。
  1930年1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的“独山暴-动”成功,六安三区纵横几十里,革命红旗插遍。李承尧和大家一样欢欣鼓舞,并积极组织学生印刷传单,上街张贴标语,声援六霍工农起义。同年2月的一天,李承尧在街上 书写标语,得到一位红军干部赏识。这位干部握着他的手,说到:“红军需要你这样有文化的人,愿意参加红军吗?”李承尧欣然答应。翌日,慷慨从戎,加入红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1930年3月,李承尧所在的红33师与红31、32师整编为红1军。李承尧在红1军3师当战士。同年夏,红1军在许继慎率领下,首战流波疃,次战麻埠、独山,三战霍山城,四战英山,-连捷,仅英山之战歼敌3000余人。不久,红1军又攻克罗山城、姚家集、黄安城、谢店,全歼新洲之敌一个旅和两个团,而后挥师东进皖西,粉碎敌人第一、二次“围剿”。
  1931年1月,红1军主力与红15军在商城合编为红4军。2月,李承尧任12师班长。不久,国民党调集十四个师、四个旅的兵力,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第三次“围剿”。11月初,红四方面军在黄安的七里坪成立,辖红4军和红25军。这一时期,红四方面军主动出击敌人,李承尧又先后参加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横(川)光(山)四次战役。
  1932年夏,蒋介石亲自指挥30多万军队发动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张国焘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四方面军连连失利后,决定红四方面军主力转向外线作战。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由广水至王家店一线越过平汉铁路。此时,遇到卫立煌指挥的国民党军第10师、83师和独立34旅,以及胡宗南、肖之楚、刘茂恩、冯鹏翥、范石生等部队的六路围攻。在这次反“围剿”战役中,敌方一发子弹击穿了李承尧的面颊部位(右进左出),打烂了右侧磨牙,扑倒在硝烟中,后被抬进野战医院。虽血流如注,但侥幸生存。此时,红四方面军历经几日浴血奋战,仍未突破敌军重围。为保证部队轻装行军作战,野战医院向伤员传达了张国焘的决定,“营以下职务的伤员就地遣散,自找归宿;发给就地遣散的伤员每人十块银元”。当李承尧悉此令,即忍受伤痛上路,不能说话,故用手势笔划寻找到连队,向连长胡义高提出归队请求。胡连长见其倔强,默许了,并私下派一位战士关护他。就这样,他带着重伤奔赴战场,表现出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勇精神。
  1933年4月,李承尧伤势好转,被提拔为9连副排长。7月初,红四方面军击败川军的三路围攻,力量迅速发展,根据六月“木门会议”,遂将所辖四个师升格为军。12师和一部分地方武装扩编为红9军,下辖25、27师。不久,李承尧任25师74团排长、9连党支部小组长。
  1934年9月中旬,李承尧参加了粉碎为时十个多月的刘湘的六路围攻战役。
  1935年3月22日,中革军委电示红四方面军:“迅速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间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于是,红四方面军突破嘉陵江,奉命长征。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创造渡江的有利条件,遂进行了广昭战役和陕南战役。6月中旬,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会师后,25师继续北上。
  1935年7月,李承尧任25师73团参谋、团党支部委员。在长征途中,被方面军总部授予“攻如猛虎”的73团指战员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在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中都有出色表现。
  1936年1月,李承尧调红四方面军司令部一局副科长。
  1937年1月,李承尧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二期学习。
  (二)
  1937年9月初,李承尧任八路军129师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党支部小组长。奉命开赴正太路南侧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以太行山区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9月16日,李承尧随从副师长徐向前、先遣部队769团由陕西富平县的庄里镇出发,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日前线。
  1938年2月,李承尧任129师汪乃贵独立支队参谋。奉命在昔阳县西寨一带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
  1938年6月,129师769团、独立团和独立支队合编为新385旅。8月,独立支队并入冀豫抗日游击支队改编为385旅独立2团,李承尧任团参谋长。
  1940年5月,李承尧率部执行白晋战役,并在权店、勋欢一带袭击敌人。6月,部队整编,独立2团改称14团,李承尧仍任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作战,参与指挥十四团坚守狮脑山七昼夜,击退日寇多次攻击,有力保障了师主力破击正太路。
  1940年8月底,李承尧调任129师作战科长。他负责的作战科在提供作战方案制订、组织实施、指挥协调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参谋助手作用,为保证各次战役、战斗计划的实现作出了贡献。
  1941年1月,李承尧任385旅党支部委员。
  1942年2月,李承尧调任129师作训科长。
  (三)
  1945年8月,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后,李承尧调任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参谋长。旋即参加了解放段村战斗后,离开武乡奔赴上党和邯郸战役战场。此间,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制止国民党军的进攻,他们一面对敌作战,一面开展大生产运动。同时组织根据地武装和练兵,为解放战争作准备。
  1946年1月,太行军区根据晋冀鲁豫军区的命令,将第5、6军分区合称第17军分区,李承尧任参谋长。同年5月下旬,又将六个军分区缩编为四个军分区,第16、17军分区合称第3军分区,李承尧任参谋长。
  1947年3月,太行军区将第3军分区改称第5军分区。李承尧继任参谋长。
  1948年5月华北军区成立后,太行军区归华北军区建制(为二级军区)。此间,李承尧参加了晋冀鲁豫中央局“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整党学习。同年12月,李承尧任太行军区5军分区司令员。
  1949年初,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华北局决定,冷楚等七人组成南下区党委,率4000多名干部,组成南下区党委、地委、县委、区委四级党、政、军、群四套班子开赴新解放区接管政权,对外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李承尧随长江支队南下福建,任第5大队军分区司令员。
  1949年9月19日,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解放漳州城,随即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漳州军事管制委员会。21日,成立中共福建省第六(龙溪)地委(省委于10月20日正式批准)。李承尧任第六地委员、军分区司令员。27日,漳州警备司令部成立,李承尧任司令员。
  (四)
  1950年10月,成立福建省第6军分区剿匪指挥部,91师政委余明任指挥部党委书记,李承尧副书记。
  1952年7月1日,省公安部队经统一整编后纳入解放军序列,直归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领导。9月,李承尧任省公安总队司令员。
  1960年,李承尧由于身经400多次战役战斗,伤残多处。经多年的繁重工作以致身体不适,再加上军区公安军番号撤销,引以他怀乡心切,遂向军区提出退休申请。军区-予以他两项工作选择:一、安徽省军区;二、安徽省公安厅。然而,他不恋栈官位,执意退休归乡。6月,举家回到六安。
  李承尧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75年5月18日,李承尧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
  同年(公元1907年)出生的名人:

谢汉昌 (1907~1932) 革命烈士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
程坦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
蒋晔 (1907~1928)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
金孚光 (1907~1931)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
姜梦雄 (1907~1930) 革命烈士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
+ 更多公元190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5年)去世的名人:
钟玉祥 (1910~1975) 开国大校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黄明金 (1913~1975) 开国大校 广西自治区河池凤山县
张守愚 (1921~1975)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
陈林荣 (1902~1975)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
章泯 (1906~1975) 电影艺术家 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
李维国 (1886~1975)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
+ 更多公元197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