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焱
[公元1909年-199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李世焱为[公元1909年-199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抗日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被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李世焱任九团一营政治委员、四支队特务营政治委员,率领部队在合(肥)安(庆)公路线上打击日军,多次袭击日军运输车队,均获胜利。民国28 年春,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蒙冤被杀,部队思想混乱,李世焱耐心教育部队,要相信中央,为稳定部队起了重要作用。8 月,任第四支队十四团政治委员。
民国29 年2 月,刘少奇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召见李世焱和团长谭希林,要他俩带14团去淮南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受领任务后,他和谭希林率部向东挺进,于3 月攻克定远县城,建立了淮南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 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7 月,调新四军第七团任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淮南反“扫荡”作战,与兄弟部队一起,粉碎了日军7 路进攻。民国31 年1 月,任新四军第二师四旅政治部主任,在部队整编、整风、开展大生产运动中,他深入部队,做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部队的整风、生产搞得出色,受到师部表彰。民国33 年12 月,任津浦路东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针对敌后工作的特点,积极开展政治工作。部队在作战、军政训练、英模运动、瓦解敌军等方面都取得卓著的成绩。
解放战争时期,李世焱先后任新四军第二师淮南独立旅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三十旅政治委员,率部进行了反击国民党军进攻津浦路东的保卫战,而后赴苏北,兼任中共第十一地委书记,参加了涟水、盐阜等战役。民国36 年9 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二枞队三十四旅政治委员,奉命率部回戈津浦路东地区,作战略进攻。在2 个多月时间内,连续攻克江北数座城镇,歼灭多股国民党军地方武装,建立了4
个县的民主政权,并粉碎国民党军新编七十四师的两次“扫荡”,恢复了津浦路东根据地,威胁着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民国37 年,李世焱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在攻打碾庄战斗中,他冒密集炮火亲赴前线指挥,被一块炮弹片击中耳部,又一次受伤致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任江淮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皖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共皖北区党委常委,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安徽省委常委。1965年调上海警备区任政治委员。1970 年任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1978 年任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李世焱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屡建战功,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 年2 月因病在南京逝世。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