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唐朝名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世,生于隋大业九年(613年),卒于唐永淳二年(683年),主要事迹在唐大宗、高宗时期。 薛仁贵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长成务农,娶妻柳氏。 唐贞观后期,唐太宗想亲征高丽,从贞观十八年(644年)秋开始,即调集...[详细]
(628~683) 唐朝第三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 (631)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十七年,承乾谋杀泰未遂。事发,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详细]
陈文玉(570~638),齐康县(今海康县)榜山村人。雷州首任刺史,被尊为“雷祖”。 文玉于南北朝陈太建二年(570年)出生在一个狩猎之家,少时生得貌相超群,明敏而健壮;年长又涉猎书传,具有过人的才智和武功,在“土著”人中享有崇高威望。陈、隋之世,他屡被荐举,都以双亲年老为由拒不出仕。 ...[详细]
白铁余(?~683) 唐代农民起义首领。官名失考,据说姓余,出身白铁匠,故称。城平人,稽胡族(史称绥州步落稽或延川稽胡)。 为举兵反唐,他暗将铜佛埋在地下,时久,草生其上,遂对乡邻说:“吾于此数见佛光。”大家怀疑,他便选择“良辰吉日”,当众挖掘,果得铜佛,观者大惊。白铁余道:“得见圣佛者,百...[详细]
高智周(602---683年),常州晋陵人。少好学,举进士。初补越王府参军。迁费县令,与丞尉均分俸钱,政化大行。人吏刻石颂其美。寻授秘书郎,弘文馆直学士,预撰瑶山玉彩、文馆辞林三迁兰台大夫,以儒学为东宫侍读。总章元年,(公元六六八年)请假归葬父母,因称疾去职。俄起为寿州刺史,为政宽厚。每行部,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