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良骥 (1936~2011.12.13) 浙江平阳人。196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历任教研室副主任、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曾任浙江作协理事。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艺枝谈》,主编《大学中文专业知识总汇》,参与编写《中国当代词库》(任美学...[详细]
朱闰生(1925—2011年),朱自清的二儿子,即《荷塘月色》中的闰儿。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1935年就读于东关小学.童年时,虽然朱闰生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很短,但“父亲给我的教益足够我一生受用,他是个真正的君子”。 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朱闰生耳濡目染父亲高尚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热情...[详细]
朱建士(1936.3.28-2011.12.18)流体力学、0力学专家。湖南省长沙市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的理论研究、设计及检验-0性能的试验结果分析工作。为我国 和 的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参加了第一代-的改进和小型化工作,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详细]
朱光亚(1924.12.25-2011.02.26)核物理学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9年获密执安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国核科学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 、 的研制及历次核试验,为我国-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参与...[详细]
周锡元,地震工程专家。1938年5月24日生于江苏无锡。1956年毕业于苏州建筑工程学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60年代中期研究提出工程结构的震害主要来自地面震动和地基失效,两者均与场地条件有关。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谱特...[详细]
周炯槃(1921.1.5-2011.12.6)通信技术专家。浙江省上虞县人。194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美国哈佛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教授。1958年创建了我国第一座实验电视台——北邮教学电视台,后又领导研制了飞点扫描彩色电视实验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详细]
张直中(1917.4.1-2011.9.16)雷达与信息处理技术专家。浙江省海宁人。194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45年至1947年在英国进修。原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曾任电子工业部第十四所总工程师。1953年主持试制了中国第一部中程...[详细]
张滂(1917—2011) 江苏南京人。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在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工作。1945年至1946年,在英国里子大学化学系进修,1946年至1949年,转至英国剑桥大学学习,1949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燕京...[详细]
应崇福先生1918年6月15日出生于浙江宁波,1940年在华中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西南联大清华研究生院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连续三年取得了布朗留学奖学金,在布朗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由于美国当局阻拦中国留学生回国,他到布朗大学丘尔教授的应用数学系金属物...[详细]
叶谷霖(1914.05--2011.07),男,原名郭清源,又名郭涛,汉族,山东冠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贵州省优秀的领导干部,贵州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审判委员会委员、党的核心小组组长,享受省长级医疗待遇离休干部。中共第一届贵州省委候补委员、委员...[详细]
徐旭常(1932.11.29-2011.3.18)热能工程专家。江苏省常州市人。1953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195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班。清华大学教授。他多年来从事热能工程、锅炉、燃烧及污染控制的工程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结合我国的能源工业的实际需要,研究改进了煤粉燃烧和流化床燃烧设备,发明创...[详细]
辛沪光(1933-2011 ),女作曲家,原籍江西万载。1951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从师于江定仙、陈培勋等,毕业后任内蒙歌舞团专职作曲,后调内蒙古艺术学校教。1956年以创作交响诗《嘎达梅林》而一举成名。辛沪光因病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2011年10月17日1时(北京时间2011年10月17日1...[详细]
谢鉴衡(1925.1.3-2011.2.9)河流泥沙工程学家。湖北省洪湖市人。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55年获苏联科学院水利科学研究所河流泥沙工程专业副博士学位。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教授。60年代研究制定了裁弯取直水力计算及河床变形计算方法,为下荆江中洲子及上车湾裁弯工程的设计奠定了基础。70...[详细]
吴阶平(1917.1.22-2011.3.2)生于江苏常州。曾任第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欧美同学会会长。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详细]
王涛(女)(1936.6.1-2011.8.10)森林培育工程专家,出生于山东省胶县,1959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后,分配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院工作至今。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国家林业局社会林业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林业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详细]
王大珩,应用光学家。原籍江苏苏州,1915年2月26日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为国防现代化研制各种大型光学观测设备有突出贡献为我国的光学事业及计量科学...[详细]
屠基达(1927.12.11-2011.2.16)飞机设计专家。浙江省绍兴市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高级工程师,曾任总工程师、飞机总设计师,现任高级顾问、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 长期在第一线从事飞机设计技术工作,做了一系列具有开...[详细]
孙才新(1944.12.13-2011.11.25)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电压工程(高电压与绝缘及故障诊断技术)专家。出生于重庆市垫江县,196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曾在原苏联列宁格勒工业大学访问研究。曾任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主任、重庆大学副校长,现任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专长...[详细]
施雅风,地理学、冰川学家 1919年3月21日生于江苏海门。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44年获浙江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主要从事冰川学与气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