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连云港市> 东海人物

朱闰生

[公元1925年-2011年]

朱闰生为[公元1925年-2011年]

  朱闰生(1925—2011年),朱自清的二儿子,即《荷塘月色》中的闰儿。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1935年就读于东关小学.童年时,虽然朱闰生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很短,但“父亲给我的教益足够我一生受用,他是个真正的君子”。
  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朱闰生耳濡目染父亲高尚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热情,继承了父亲执着追求光明和真理的天性,虽然伴随着党和国家的命运,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坷波折,但他那颗坚贞的心却一直没变。每当听到别人喊他“忍深”这一学名时,他就禁不住勾起了对城东小学学生生活的美好回忆.回眸母校长长的走廊,宽阔的圆门,踏出那幽深的古巷,多少东关学子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朱闰生也成为地下斗争中的一名勇士。
  年轻时,朱闰生曾经为了学习新闻进入国民党党报工作。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份工作十分难得。可后来,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是父亲的死使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心深深地震撼了我。”从此,朱闰生开始参加党的地下工作。
  1949年1月下旬,扬州城区地下工作负责人将朱闰生和同为地下工作者的武乾派到南京开展秘密工作,其中一项任务便是“保护国家物资器材”。他俩到了南京后,通过关系打入国民党中央日报社,朱闰生当,武乾当记者,并以此身份作掩护开展工作。
  当时,人民解放军直逼长江北岸,即将过江解放南京,南京国民党中央机关人心惶惶。朱闰生、武乾经多方打探,发现国民党江苏省直属粮库内存有一千多石大米。如果能将这么多的粮食保存好并转交到解放军手上,那可就解决了部队军需上的一个大问题。
  朱闰生通过努力,做好了粮库内一位于会计的工作。于会计逐渐看出国民党败局已定,终于表示愿意为迎接南京解放出点力。
  朱闰生又秘密去做仓库内几位工人的工作,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动员他们为解放做贡献,请他们加强对仓库的看护,防止坏分子偷盗和国民党特务的破坏。南京解放的前几天,仓库的几个头头已逃得不见踪影。于会计按照朱闰生的意见,干脆把仓库的牌子摘下,门窗严密关闭,对外造成一定的假象。
  南京解放后,朱闰生、武乾按照上级指示,迅即与南京市军管会办公厅取得联系,并交出有关材料。第二天,军代表便接管了这个粮库,一千多石大米安全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解放后,朱闰生为了充实自己、增长才干,以便更好地投入到新的革命工作中,又重新回到校园.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毕业后,朱闰生留在了山西。他曾在山西省财政厅工作,担任过省政协委员。
  时间转眼已过去七十多年了,荷塘依旧,蛙声依旧,月光依旧,当年小小的闰儿如今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笑容可掬的老人了。但他对祖国、对家乡、对母校的挚爱之情却一如当初,坚贞不渝。
  2011年5月18日3时40分,朱闰生因病去世,享年86岁。
  昨天8时整,朱闰生先生的追悼会及遗体告别仪式在山西省太原市永安殡仪馆恒安一厅举行。先生的家乡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市长谢正义专门送上花圈寄托哀思,副市长董玉海等作为家乡代表,参加了追悼会及告别仪式。

同年(公元192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1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