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千里,1901年生于博兴县六区寨韩村。17岁高小毕业后到北京、天津等地当学徒工。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矢志从军报国,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河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从讲武堂毕业后被派到连队(冯玉祥部队)任助教、排长。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毅然脱离部队回到博兴,和已经加入共产党的刘顺元、...[详细]
毛森(1908—1992),原名毛鸿猷,浙江江山人,国民党中将。 家世背景1908年,毛森出生于江山县界牌乡和仁村,父毛锡湖生有3子,毛森为第三子。 早年经历因家境贫寒,毛鸿猷本务农,后家道渐兴,15岁时才读小学,成绩甚好。他小学尚未毕业,便借了同乡毛善森的文凭,考入衢州第八师范。 ...[详细]
李秀文(1891(辛卯年)—1992),李宗仁(1890—1969)原配夫人,广西桂林市临桂区村头村人,生于1891年农历4月24日,1911年与李宗仁结婚;当时李宗仁正在广西陆军小学习武,随后李宗仁从军,从排长开始,逐步成为桂系首领。抗战时期,李宗仁率军浴血奋战,李秀文则长住广西,历尽离乱之苦...[详细]
李晓村,又名李时(1909—1992),宁洱县勐先乡和平村人。1924年,李晓村考入云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今普洱中学),循规蹈矩,埋头读书。1925年,参与声援五卅运动,组织成立“勐先青年读书社”,以培养本地人才为由,向勐先团总杨佩玖及富户募捐了银币百元,向香港、上海等地订购进步刊物《大公报》、...[详细]
刘执戈(1901~1992),又名刘炎,谱名克正,万宁县北坡三更村人。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曾先后在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中央训练团将官班深造。从北伐至抗日战争,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安徽省保安副司令、国防部部附等职。少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南、安伊等省参加保卫战。退役后,定居美国,在...[详细]
刘雪初,湖南宁乡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干事、冀察热辽军区团政委、第四野战军兵团政治部秘书长。建国后,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坦克局局长,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南京工学院党委第一书记兼院长,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党委书记,教育部、化学工业部副部长。是第六...[详细]
刘格平(1904~1992年)回族,曾用名刘子敏、刘襄侬,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大堤东村人,庆云县第一个党支部——杨庄子党支部创建人,庆云县马颊河民工暴-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新中国民族工作的杰出领导人。 刘格平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6岁时入私塾读...[详细]
刘长仁(1920~1992)完县(今顺平)西河口村人。1937年11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游击第十大队宣传员,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测绘员、见习作战参谋、参谋,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学员,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冀晋军区司令部、冀晋军区东线司令部、冀晋纵队司令部作战...[详细]
林和平(1916~1992),字辉贤。万宁县长坡村人,1938年毕业子广州私立中国新闻学校政治系。1941年任国民党万宁县长礼乡清乡队长,次年一月在共产党抗日统一线政策的感召下,率全队20多人,携带长 16支,投入共产党抗日队伍,并任改编特务中队参谋长。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升任琼崖总队第二...[详细]
李烈(1914~1992),万宁县和乐镇人,幼年在家读书。困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乡村童子军。 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党组织派他到港北英豪地区组建党支部,并任书记。1939年,调到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不久,担任警卫连班长。1940年先后在琼崖抗日公学、抗日...[详细]
李金时(1919~1992)原名李福来。高阳梅果庄村人。1937年10月参军,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战士、学员、政治指导员,第七军分区二十三大队副政治教导员,第二十三团营政治教导员,藳无大队政委,第三十六区队副政委,第三十二区队副区队长,第四十九区队区队长等职。参加了百...[详细]
李春初(1918~1992),原名运广,万宁县后安镇龙田村人。9岁时入村私垫读书,后陆续到琉川小学、坝头小学就读。1938年参加共产党。1940至1948年,先后任大中乡党支部书记,万一、二联区区委书记,中义、芒山乡乡长。北大乡党支部书记等职。 50年代初,任万宁县团委书记,后调到自治州担任...[详细]
孔令侃(1916-1992),是孔祥熙和宋霭龄的长子。1933年,孔令侃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36年大学毕业后,任财政部特务秘书,随后进入新成立的中央信托局。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中央信托局撤往香港,孔令侃任常务理事,主持业务。1939年,港英当局查获其秘密设立的电台,将其逐出香港。于是...[详细]
季始荣(1920—1992),义乌留雅村人。1935年毕业于义乌中学,1938年毕业于金华中学,并考入国防医学院。因日军侵华,冒着战火赶往贵阳上学。1943年,于国防医学院毕业后,即在国民党部队后方医院工作,从昆明至九江。1948年,因厌恶内战,脱离军队医院。原想在家乡自开诊所,未果。1949年...[详细]
蒋占义(1918~1992)完县(今顺平)下庄村人。1932年于完县第一高小毕业后在本村担任小学教员。1937年10月参加以葛占龙为团长的抗日义勇军,10月底到完县二区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底调任完县一区区委书记兼县工作团团长,开辟县城东南平汉铁路线附近的工作,组织半公开...[详细]
黄萃庭(1916——1992),惠阳县陈江镇人。民国27年(1938)毕业于燕京大学特生物学系,民国31年(1942)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协和医学院及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双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唐山开滦煤矿医院、北平中和医院主治医师。建国后,历任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副院长、院长、北京医科...[详细]
韩启民(1917~1992)女。清苑顾家营村人。1937年9月赴博野县参加妇女抗日救国会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到清苑县开辟抗日工作,先后任清苑县妇救会主任、中共清苑县委委员,12月任博野县妇救会主任、中共博野县委委员、妇委书记。1940年6月任冀中七分区妇救会宣传部长,后改...[详细]
郭化一(1917—1992年),曾用名郭庆芳、化名赵玉生。曲周县大河道乡贾庄村人。 郭化一出身贫寒,自幼务农,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抗日工作,1938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一、三区区委书记兼抗联主任,从事于抗日救亡运动,多次遭日伪围追堵截,曾为救护战友,肩膀中弹受伤。新中国成立...[详细]
符永友(1971—1992年),男,武警战士,烈士。昌江县浪炳村人,1991年8月参军,在广东省深圳市边防总队二十中队当武警。年底,被评为“五好”警士。1992年元月8日7时,他和警士许建华执行巡逻任务,突然,发现4名歹徒企图爬过铁丝网进入特区。他俩机智地在距铁丝网约16米的树林里隐蔽观察,其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