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柔(1899年10月28日——1986年8月29日),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塍人,中华民国空军一级上将。1919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1933年,出访欧美,考察各国航空事业。1934年起,任笕桥中央航校校长、中华民国航空委员会主任、中华民国空军作战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中央执行委...[详细]
周围 (1922~1986) 笔名余信、博望。浙江绍兴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文化工作团二分团副团长、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协广东分会专业作家,广东话剧创作组长,编剧。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篇小说《鹰与燕子》,散文《随处都是战场》、《花尾渡口》、《孙中山的故乡——中山》、《一个牵猪...[详细]
赵迺抟(1897-1986) 字述庭,号廉澄。浙江杭州人。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科经济门,获文学学士学位。1923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院攻读经济理论,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30年回国,应聘为此北京大学经济系研究教授。后历任经济系主任...[详细]
张芝田 (1908~1986) 笔名梅林。广东大埔人。1931年后历任《烟台晨报》、《东海日报》,《复兴日报》总,河山话剧社导演,武汉、重庆及上海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秘书、理事、组织部副主任,《抗战文艺》、《中国作家》,上海文协出版署副部长、文联研究室副主任及《文汇报》文学界副刊,震旦大学教授...[详细]
严慰冰 (1918~1986) 笔名倩一。女。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研究生毕业。1938年在延安抗大学习。曾任《中国妇女》特约记者,延安中央党校学员,延安中央研究院新闻研究室研究员。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教育局中等学校视导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教研班研究生,北京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教师,中央...[详细]
许之乔 (1914~1986) 笔名何苗、贺鹰。广西桂林人。1937年在南京中央大学学习期间参加大众剧社、左翼剧联南京小组。曾任抗敌演剧队第二队演员,《戏剧春秋》,云南大学附中教师,上海剧专教师。1949年后历任北京电影学院教师,文化部干部。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196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详细]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号瞿髯,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1918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1920年入南京高等师范暑假学校,曾结识胡适、梅光迪等人。后任西北大学讲师,之江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太炎文学院和浙江大学教授。建国后任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详细]
吴世昌 (1908~1986) 浙江海宁人。早年获燕京大学文学硕士,英国牛津大学荣誉硕士学位。1935年后历任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史学集刊》编委,西北联大、西北大学国文系讲师,中山大学国文系教授,桂林师院国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央大学国文系教授。1949年后历任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讲师及导...[详细]
翁独健(1906.11.28-1986.5.28) 原名翁贤华,福建省福清县人。著名历史学家。 幼时入读私塾,1913年入读小学,成绩突出。1919年小学毕业后,考入融美中学。1922年入福州教会学校英华书院,1925年以第一名毕业。因为家贫无力继续升学,任家庭教师。1928年,得亲友资...[详细]
唐庆诒(1898—1986),江苏无锡人。早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1925年任交通大学外文系主任。他是交大老校长唐文治先生的长子,其授课方式与众不同:通常先简单复习上次课内容,再指定一位同学朗读新课,然后由他对课文中的修辞句法等进行分析;有时先进行讨论和提问,最后由他进行总结...[详细]
唐瑛,生于1910年,其父唐乃安曾留学德国,是沪上名医。其兄唐腴庐是宋子文最亲信的秘书。唐瑛毕业于旧上海的中西女塾,也是张爱玲就读过的圣玛利亚女校前身。她精通英文,善唱昆曲还会演戏。最让人讶异的是,她在卡尔登(长江剧院)大剧院用英语演出了整部《王宝钏》。她曼妙的舞姿,高雅的谈吐,成为旧上海...[详细]
任白戈(1906——1986),男,汉族,南充县(今南充市嘉陵区)人。 毕业于南充中学。1926年入党。1927年任团地委宣传委员、中共重庆临时地委成员(负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和左翼文化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从事抗日军政干部的教育训练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人民解...[详细]
屈楚 (1919~1986) 笔名江灵、沈灵。四川泸县人。中共党员。中专毕业。1939年入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学习。1943年后曾任群益出版社,《中原》助理,《诗家社》、《春草社》创办人之一,重庆群众出版社,重庆现代剧协、重庆“新中国剧社”秘书。1949年后历任上海群众出版社部秘书,上海...[详细]
肖焕辉,海南琼东县(今琼海市)塔洋镇珍寨村人。1907年出生于贫苦家庭,三岁失去父亲,从小在家以拾猪粪为生,因家庭贫困只能半农半读读完小学,母亲因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病故。家中有姐姐、哥哥和弟弟,排行0。哥哥在大革命时期参加农会,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嫂嫂-改嫁,侄子肖木林在抗日战争中...[详细]
秦似(1917—1986) 原名王辑和,又名王扬,笔名有茹雯、余土根、令狐厚等30多个。博白人。其父为王力(王了一)。1938年在广西大学化学系学习,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在桂林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工作,主编《野草》月刊...[详细]
帕塔尔江 (1930~1986) 维吾尔族。新疆吐鲁番人。中共党员。1952年毕业于新疆乌鲁木齐第二师范。历任新疆干校理论班学员,新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干事,新疆文联《塔里木》杂志主编,中国作协新疆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民研会新疆分会主席。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详细]
南新宙 (1931~1986) 笔名艾艾。山西赵城人。中共党员。解放战争时期曾参加联大文工团抗敌剧社。1949年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旅行家》杂志,《-》、《传记文学》部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革命烈士传》丛书编委,《中华英烈》主编。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详细]
《延安颂》作者 莫耶,原名陈淑媛、陈爰,笔名白冰、椰子、沙岛,安溪人,1918年12月25日出生于崇善里东溪乡(今金谷乡溪榜村)。莫耶自幼聪颖好学,10岁时与大哥赛诗,即景吟出:“春日景色新,行到山中亭,亭中真清朗,风吹野花馨。”被乡人誉为才女。 1932年,莫耶随父居厦门鼓浪屿,...[详细]
苗凤浦 (1930~1986) 山东威海人。中共党员。1947年入华东建设大学、华东军政大学胶东分校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胶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南下纵队文工团及福建文工团演员、副队长、研究室副主任,福建省文化局创作组长,《福建画报》,福建人民出版社文艺室主编,《热风》副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