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乃石(1907~1983),原名陈昌球,曾用名卓然、友梅、钦文,海南省琼山县大坡镇永昌村人。1922年,随兄前往英属马来亚(今属新加坡一带)读书。1928年下半年回国,先后在福建厦门大学附中、上海国立暨南大学高中部读书。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暨南大学团支部书记。1932年初,被派...[详细]
1954年,22岁的阿基诺正式踏入政坛,获选为镇长,并于数年后当选担任丹辘省副省长及省长,当时只有29岁。1965年,他则当选参议员。 1972年,执政七年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宣布-, 的阿基诺与众多政治人物及新闻记者,遭控入狱。不过,阿基诺仍于狱中展开抗争,直至1980年,他获准到美国就医为...[详细]
朱运根,祖居宁化县禾口村,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因家无寸地,难以度日,其父领着全家迁居宁化城关薛家坊。为谋生计,运根8岁开始当童工,民国19年(1930年)参加地方游击队,不久担任排长。他率领战士活动在宁化、清流、归化(明溪)一带,配合主力红军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民国22年加入共产党。同...[详细]
卓直卿(1907~1983年),罗源县中房乡满盾村人,定居城关司前街。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世代务农、行医。卓只读五、六年私塾,16岁即随胞兄国忠学医。从此,孜孜不倦研读医学名著,诸如≮经》、《金匮》、《伤寒》,只读一两遍即能背诵,且得其兄指点,又经临床实践,因而进步很快。20岁出头...[详细]
朱汉膺 (1908~1983年) 朱汉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生,山腰乡三朱后宅村人。兄弟4人,汉膺居长。髫龄入塾馆启蒙,13岁父殁,家道中落,他边读书、边帮助母亲种田,养成勤劳习惯。 民国11年(1922年)2月,汉膺进入县城崇德小学读书,两年后转学励群小学,得同学所寄《中...[详细]
周在才,1957年出生在江苏省仪征市古井乡仓房村一个农民家庭。他6岁就失去父亲,全家6口人生活重担落在母亲一人身上。由于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四邻乡亲也常常帮助。这一切,在他那颗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了祖国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1976年3月,周在才怀着保卫祖国的决心参加了解放...[详细]
周超(1916~1983),字逸凡,霞寨群英村人,16岁考入霞寨龙文中学,后因家贫中途辍学,其叔周诵三带其往龙海县私立日新医院拜师学医。 民国26年,周超学医五载,被该院评为最优练习生,后返归故里,在霞寨圩开设济民诊所,并受聘为龙文中学、霞寨小学义务校医和生理卫生课教师。 抗战期间,周超...[详细]
钟品松,长汀城关人,生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十二月二十六日。兄弟三人,品松居长,弟品竹、品梅,均从事医务工作。宣统元年(1909),他在长汀福音医院附设的亚盛顿医馆学医。民国八年(1919),创办长汀第一所私立医院——三友医院。十六年(1927)九月,南昌起义部队驻汀,他积极参加医治伤病员。...[详细]
钟德标,又名丘明生,清宣统三年(1911)九月生于长汀河田马坑。民国二十一年(1932)二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三年(1934)十月,红军长征,钟德标奉命留下打游击,任闽西特委岩西北机干队班长,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十七年(1938)一月,护送谭震林等去江西大庾新四军军部办事处,路经瑞金,被国...[详细]
钟泗滨(1917~1983年),厦门禾山钟宅村人。民国25年(1936年)在厦门美术专科学校肄业,后赴上海新华艺术大学深造,对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和西欧的现代美术有过系统研究。厦门沦陷期间,迫于生计,出任厦门第一中学美术教师。民国36年,移居新加坡,任教于南洋美专。到新加坡后,他广泛接触世界文化艺...[详细]
郑丹甫(1910~1983年),原名开池,学名登墀,化名邓桂、翁元生,福鼎县前岐彩澳村人。生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他从小目睹父辈饱受地主压榨的悲惨情景,在幼小的心灵中刻下爱憎分明的烙印。 民国5年(1916年),丹甫入彩澳私塾,后就读于前岐、桐山小学。民国14年考入福建省立农业学校...[详细]
詹玉柱(1920~1983),今靖边县海子滩乡毛乌0。高小文化。民国二十九年(1940)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十七年(1948)参加革命工作。 1951年,詹玉柱在靖边县-任治保股副股长。在侦破-案件中,他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查出5个隐藏很深、血债累累的-分子和几个作恶...[详细]
张武渊(1922~1983年),云霄溪美街人。少时家贫,读小学至三年级辍学,帮父亲在街头炸油条维持生计。年纪稍长,当熟鱼虾挑贩。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市场上外来卷烟减少,张自制前进牌香烟,每日卖完鱼后,把香烟送到各店户销售。民国28年,与吴守仁、黄加荣合伙开设张合成烟茶店。民国2...[详细]
张维星(1956~1983),1956年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县武安乡渠南村。在家乡读书时,他曾多次用自己节省下来的生活费和零花钱资助生活困难的同学。17岁那年,一个炎热的夏天,村民们在场上打麦,天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他和几个年轻人打完麦去水渠里洗澡,同行的茅德春腿部突然抽筋,被急流冲至下游80米处,...[详细]
张廷桢(1909—1983)原名张廷秀,1931年参加组织原平省抗日义勇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山西原平县组织委员,支部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中央教导大队总支书记,政治处组织股股长,中共中央社会部办公室总支书记,中央教导大队政治处副主任,延安 政治处主任,政治委...[详细]
张思温(1913~1983),张家滩镇岭于村人。1935年1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张思温历任赤卫队中队长、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延长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边区政府科长、西安军事管制委员会财政厅被服科副科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西北财政部供应处副处长、物资局副局长、新西北企业...[详细]
章荣生,南平市王台乡(今王台镇)溪后村人,生于民国3年(1914)5月,祖辈务农。 民国22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东方军)入闽驻王台乡,章荣生报名参加红军。他随红军赴江西根据地时,在途中的一次战斗中失散,寻找不到红三军团队伍,后返回家乡。不久被国民党乡公所抓去毒打,经乡亲保释,在家务...[详细]
张宏图(1928~1983),朱官寨乡石拳峰村人。1944年参加革命,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绥德地委秘书、研究员,葭县县委副书记,澄城县县长、书记,陕西省贫协秘书长、省农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等职。在绥德《大众报》当记者时,曾在《陕西日报》、《农业通讯》上发表数十篇文章。工作中,经常深...[详细]
张观 (1910-1983),曾用名张恩荣、张映辉。辽宁省新民县人。1932年初,于清原参加中共地下工作。1933年任共青团清原特别支部书记。1934年5月6日,由于叛徒出卖被捕,押在哈尔滨道里监狱。1939年底获释后在哈尔滨谋生。日本投降后,联络从日伪监狱出来的"政治犯",聚集在道外景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