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扬州市> 高邮人物

张维星

[公元1956年-1983年]

张维星为[公元1956年-1983年]

  张维星(1956~1983),1956年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县武安乡渠南村。在家乡读书时,他曾多次用自己节省下来的生活费和零花钱资助生活困难的同学。17岁那年,一个炎热的夏天,村民们在场上打麦,天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他和几个年轻人打完麦去水渠里洗澡,同行的茅德春腿部突然抽筋,被急流冲至下游80米处,情况十分危急。正在渠上休息的张维星看到了,纵身跳入40米宽的水渠中,奋力将茅德春救上岸。当茅德春的父母感谢他时,张维星很平静地说:“救人是大事,没什么!”
  1977年1月,张维星参军入伍,从苏北里下河乡来到祖国的南海前哨,戍边卫国。面对雄浑浩荡的大海,他触景生情,记起了雷锋的一句名言:“一滴水只有汇进大海,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他暗暗地下定决心,要把自己这滴水融进浩瀚的大海,和战士们团结战斗,保卫祖海疆。
  张维星在部队当过学员、 快艇轮机兵、实习副艇长等职务,197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4年,他勤奋刻苦地学习,兢兢业业地工作,真诚热情地团结关心同志,给战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1年,张维星担任实习副艇长后,仍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处处以身作则,关心体贴战士。一次,战士小万家里有人生病,经济上十分困难,张维星知道后,就主动给这个战士50元钱让他寄回家,帮助他排忧解难。
  1982年10月底,张维星所在的快艇除去退役的、出外学习的、住院的外,只剩下六七个同志,站岗任务一下子繁重起来,有时一个战士一晚上两班岗。张维星看到战士这么辛苦,便把自己的名字也排到值班表上,和战士一样参加站岗,一直坚持了3个多月。
  一次部队连续施工,战士们十分疲劳,晚上躺下便酣然入梦了。当晨曦射进窗口时,战士们一骨碌爬出蚊帐,都不由得叫起来:“哎呀,昨晚应有我的岗,怎没人叫我?”“是啊,也没人叫我……”有个性急的战士拔腿就往码头跑,一头撞上张维星,只见他穿着被晨露浸湿的军装,两眼通红,满脸倦容。大家顿时明白了。
  有一次,快艇在风浪中奔驰了100多海里。正午到达目的港时,由于事先没有联系,码头上有关单位没有给他们准备午饭。张维星一见这情景,就和饮事员一道用压面机压出面条。面条煮熟后,他又帮助炊事员收拾餐具。等同志们都吃好走开后,他才从面汤中捞了大半碗烂面条,正要坐下吃面,兄弟艇的水手长侯进伟端着空碗走进来,他没有犹豫又把这大半碗面条递到小侯的手中……
  西沙的夏夜,是宁静迷人的,也是清冷潮湿的。快艇执行任务来到西沙某小岛,任务紧张,住处困难。陆上只安排了一间房屋,全艇人员挤不下。张维星带着3个战士回到艇上,找了一块帆布,在前甲板张起天棚,帮战士铺好棕垫,盖上毛毯……做完这一切后,他才同中队政委一起在甲板上找一个“锚位”。政委查铺回来,发现张维星把甲板中间的宽敞的位置留给自己,他却睡在舷边,不禁心头一热:维星上午连续操作了六七个小时,中午仅吃了一点干粮,接着又在50多度高温的机舱里排故障5个小时;现在休息了,还惦记着别人,真是好干部啊!
  1981年10月,张维星到9202艇工作。艇上有些战士脾气暴躁,为难领导。其他人都关注着这个身材瘦小、寡言少语的副艇长,看他如何开展工作。
  有个从城镇入伍的电航兵,当兵才一年就闹退役,借口有病不出操、不站岗,甚至不出海。张维星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对他采取“小病”当作“大病”医的办法。他说哪儿不舒服,就送他上卫生所治;他不起床,就送饭给他吃;他说不能站岗,就替他站。开始,这个电航兵对张维星白眼相对,心安理得,可张维星仍然笑脸相迎,热情相待。一个月后,这个电航兵被张维星真挚的情谊感动了,从此安心服役,积极工作,当年年终战位考核,取得优秀成绩。
  超期服役的轮机兵蔡春华,技术上有一手,敢说敢干,但平时讲话不太注意,与同志们闹不团结,有时还顶撞艇长。张维星从平时观察中发现小蔡虽然讲话比较冲,但是一块好材料,培养得好可以成为艇上的一名骨干。张维星及时做小蔡的思想工作,教育他改正缺点,并说服同志们改变对他的成见,帮助小蔡进步。后来提小蔡当了班长。小蔡当班长后,张维星热心传帮带,使他很快地成为一个称职的班长。在当年年底战艇年度保养中,小蔡带领战士们埋头若干,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上级检查评比,获得优秀成绩。
  张维星在部队有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他认为,“应该很好地、长期地用日记来帮助监督自己的一言一行,纠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督促自己不断进步。”他在日记中写到:“一个人的一生是极为短暂的,倘若你稀里糊涂过着混世虫的生活,等于白过一生。一个真正生活得有意义的人,是为人类事业的进步永远进击的人。各人的能力不同,不一定都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只要你竭尽全力,哪怕只是做出微小的成绩,也是对人类的贡献。”他留下16万多字的日记。其中,有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有对部队现状的认识;有如何处理相互关系的心得;有做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体会;有对待缺点与批评的态度等等。
  张维星到部队后曾几次回乡探亲,都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1982年秋他回家探亲时,正值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村里的拖拉机由于日夜翻耕,发生了故障,机手张维杰急得满头大汗。这时已近傍晚,张维星听说后,晚饭都顾不上吃,提着小马灯就赶来了。“我来试试!”说完他就趴在地上修了起来,一连干了3个多小时,身上沾满了油污,终于排除了故障,修好了拖拉机。在几次探亲期间,他还为村邻修理缝纫机,为喷洒农药中毒的乡亲请医抓药,多次帮助缺劳力的困难户种责任田。
  1983年4月11日下午4时30分,从辽宁到海南岛旅游的技术员白小文,在榆林大东海游泳时遇险,抢救白小文的同志也陷入险境。此时张维星路过榆林大东海,突然听到从海面上传来的呼救声,立即快步跑过100多米的松软沙滩,跳入海中,一连穿过五六排涌浪,两次拖住遇险的同志往岸边游,都被巨浪卷入旋涡中。在这生死关头,张维星用最后的力气,潜入水中,帮助两位同志相继脱险,自己却光荣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战友们收拾张维星的遗物时,从他的日记中看到这样一段话:“人生是短暂的,就像颗流星。在我看来,只有为人类做出贡献(不管这种贡献大小多少)的人,他的生命才会闪亮。我立志为此而奋斗……”
  张维星牺牲后,所在部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海军党委授予他“舍己救人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授予他二级英雄奖章。《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南方日报》、《海南日报》先后报道了张维星烈士的事迹。中共广东省委、辽宁省委高度称赞张维星舍己救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干部、战士、职工、家属向他学习。部队政治部发出《关于向张维星同志学习的通知》。在烈士家乡,中共高邮县委、高邮县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开展向“舍己救人的模范干部”张维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同年(公元195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