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赐林(1920~1982) 又名玉孩,平定东锁簧村人。民国32年(1943)至1956年间,在阳泉开办磨房、木工、兴盛货栈、义胜客店等私营企业,公私合营后出任阳泉市服务公司副经理。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历任省政协第一、三、四、五届委员,省工商联第四届常委,民建山西省委第一届委员,阳泉工矿区各界...[详细]
尹子家(1909--1982),原名尹鸿福。辽宁省岫岩县人。1934年在北平考入东北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期间参加救亡运动,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西安事变"后,参加西北各界救国会组织的宣传团,去山西、河北等地宣传事变-。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至1940年初,先后在河...[详细]
阳蹯溪(1893~1982) ,女。字隐谷,广西桂林人。民国3年(1914)毕业于桂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民国10年跟着丈夫黄一航随带0和儿女到靖西。 民国15年6月起, 任县立育德女子小学校长、训育主任、教务主任、教师等职。民国21年女校与县立第一小学校合并成为城厢镇中心校,任女生部生活...[详细]
杨瑞清(1921~1982年)苗族。伟江乡洋湾村人。1934年秋考入县级小学十七班,1936年秋毕业。 1939年秋考入县立师资训练班学习,修业一年毕业,任碧林小学教师。1943年2月考入省立桂林师范学习。1944年11月日本侵略军入侵桂林,学校疏散,杨回家避难,从此辍学。1946年初杨被选为马...[详细]
杨德华(1903~1982.1),原名杨必升(或必声)。蒙村乡那湴村人。1926年,中共党员张胆到来宾讲学,宣传“耕者有其田”和“铲除私有剥削制”。青年的杨德华深受教育和影响,曾运筹建立“乡村共产主义委员会”。后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进一步得到进步思想熏陶,自1932年起在广西师专任职3年间是该...[详细]
徐敏(1917~1982),女,原名陈庭玉,平江县三阳乡人。1933年加入共青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新四军驻平江通讯处工作。1939年“平江惨案”发生时,她在房东的掩护下脱险,与通讯处主任黄耀南起草《快邮代电》,向全国揭露杨森制造“平江惨案”的罪行。1940年在苏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详细]
谢介眉(1915~1982),望城县人。19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少共湘江特委书记,中共铜官中心区委书记,中共长沙城北地区工委组织部部长,长沙县工委书记、县委书记,中共衡阳中心县委书记,中共湖南特委副书记、书记。1945年10月,调任中共长沙县委书记。1947年7月,化名薛苍到华容组建中...[详细]
萧甘牛(1905—1982),原名萧钟棠,壮族,广福乡马陂村人,出生教师之家。民国二十一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其时,鲁迅常到该院讲课,萧深受影响,以“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座右铭,并更名为“甘牛”。读书期间,写了《中国文词辩论》 和《中国修辞学讲话》 。民国二十三年毕业后...[详细]
魏裕民(1923~1982),原籍河北省高阳县人,幼年入学读书,1939年参加革命,从事临床和救护工作。1949年转业到固安县医院,是固安县医院眼科奠基人,在临床、科研、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早在60年代就与医师魏钧一起为患者成功摘除“眶内脑膜瘤”一例,写出论文,登在《中华眼科杂志》上。此后,...[详细]
韦玄成(1924-1982) ,河池市下考乡板坡村人,出生于壮族农民家庭。1949年,参加板坡游击队,由于他作战勇敢,敌人悬赏光洋2000元捉拿他。10月,到中共右江地委干部学校第三期轮训。解放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 韦玄成担任河池镇小学校长,非常注意加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分工细致、要求严格,...[详细]
韦树辉(1914—1982) ,罗秀乡雅石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7岁入私,12岁入小学,后读中学,1937年结业于桂林广西师范专科学校乡村教师培训班。后考入广西民团干部训练班,接受军事讷练。 在中学读书期间,韦树辉喜爱阅读进步书报,多接近具有进步思想的教师、同学。曾积极参加反法西斯青年同盟活...[详细]
王绍华(1898~1982),海南省万宁县龙滚镇岭头村人。年轻时随外祖父学习草药医术。1927年投身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创建琼崖六连岭红军医院(后改称琼崖红军医院、琼崖抗日游击队医院、琼崖纵队第三支队医院),任院长。1928年12月,在琼崖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时刻,坚决贯...[详细]
王凯儒(1890-1982),王家堡人,毕业于中山大学,从政多年。小学在王家堡义学读书,参加清水县会考,以全县第一名成绩被清水县保送中山大学,毕业后从政。民国时期曾任康县、通渭、两当、岷县县长,后任皋兰专区专员,是民国时期清水县唯一的国大代表。在位时为官清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为上,不欺下,...[详细]
王观澜(1906—1982),原名金水,字克洪,临海县城(今临海市区)天灯巷人。少时放牛、摆摊。后就读北山小学。16岁入省立第六师范预科学习,改名观澜,利用夜晚与假期为《台州日报》抄写稿件,半工半读。1925年,六师学生会成立,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冬,转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王德昭(1914—1982),笔名丁主,嘉兴石佛寺人。幼年家境贫寒,在私塾读古文,插班人小学五年级,毕业后去布店当学徒。1930年夏,以自学初中同等学历考入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师范科。毕业后,由师友亲属资助,去北京人中法大学化学系肄业一年,然后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求学期间,以写稿和翻译文章维...[详细]
王博平(1916—1982),原名承弼,又名修植、肖华,镇海大碶王隘村(今属北仑区)人。少就读一本、灵山小学,后去苏州国药学社习中医,继入杭州中医专科学校读书。1936年6月,回镇海邬隘自设博平诊所。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大碶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次年1月赴西北进青年救国会青年训练班,结业后回镇海...[详细]
陶胜百 (1890—1982) 陶胜百,原名陶钧,庙镇人。1906年进复旦公学;翌年入上海交大附中二年级;1911年毕业后,就读于交大电机科;1914年由学校保送至北京交大无线电工程班;1915年毕业,任北京电报局工程师兼海军部技士共10年。1925年春,出任吴淞海岸巡防处技术课课长,筹建沿...[详细]
苏显枢(1918~1982) ,灵山县文利镇香山村人。1945年3月在文利香山率队起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四支队第十一团团长等职,是解放战争时期合灵地区一位作战勇敢的指挥员。 苏显枢少时家贫,只读过几年小学。1931年投军,先后在广东独立二师、十九路军新兵团当过兵。 1935年,...[详细]
宋希尚(1896—1982),字达庵,嵊县(今嵊州)城关镇人。1911年入上海英华书馆。从小目睹剡溪为患的惨状,立志学水利。1917年毕业于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19年赴美留学,入麻省理工学院,继入布朗大学,1924年获工学硕士学位。后去德国、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瑞士等国考察水利建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