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苏东勤 [公元1913年-1982年]

  • 苏东勤 (1913—1982年) 又名苏达,合浦县倒漏村人。中共党员。只有3年私塾学历,13岁随作厨师的父亲在北海天海楼大酒店做跑堂和厨工,因好学勤做,又得到北海名厨卢隆柳 (绰号聋佬) 和包南周二人的传授, 烹调技术兼通红、 白案和中、西餐。民国35—38年(1946—1949年),在北海市...[详细]

沈和尚 [公元1885年-1982年]

  • 沈和尚(1885—1982) 又名沈芝祥。本县三墩乡人。沈家4代祖传习医,家传专治老烂脚的秘方,疗效显著,名声渐著。1961年8月,《解放日报》、《健康报》和《新民晚报》都曾登载有关沈和尚治疗老烂脚的报道,称他为“治疗老烂脚的土专家”,名声大振,湖南、安徽、黑龙江及香港等地,上门求医者甚多。...[详细]

潘裕昆 [公元1906年-1982年]

  • 潘裕昆(1906—1982),字孔希,湖南浏阳人,出生于1906年8月4日。少年时代,潘裕昆聪明过人,常与同龄人议论国事,指点江山。刚成年即投笔从戎,奔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与谢晋元、林彪、张灵甫、胡琏等同窗,毕业后曾参加北伐。一二八上海事变后,潘裕昆部转战江淮,抗击日寇。潘裕昆英勇善战,...[详细]

南增劳 [公元1960年-1982年]

  • 南增劳,陕县宜村乡王村人,1960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82年在农村水利建设中,为抢救3名遇险的民工,光荣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1981年9月,南增劳参加了陕县放牛山隧洞水利工程建设。在隧洞施工中,他担任民兵连一班副班长。1982年3月16日凌晨,他带领全班民工入洞施工。由于...[详细]

毛翼楷 [公元1935年-1982年]

  • 毛翼楷(1935~1982),武陟县木城镇胜利街人。1949年9月参加工作,在平原省黑热病防治医疗队任职,同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考人汲县医士学校,一年后到山东齐鲁大学进修病理。1952年回到汲县医士学校任教。1956年又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修业6年。1962年分配到黑龙江省中医学院工...[详细]

罗肃容 [公元1913年-1982年]

  • 罗肃容(1913~1982.5),字潜奋,广东省兴宁县人。出生于华侨工商业家庭,其父早年到南洋经商,其母古氏亦于他3岁时离家去南洋,他随祖母相依为命。幼年读私塾,后入新学堂学习。临近高中毕业,其父欲扶持他接管家业走经商之途,但他立志求学,在师生的劝说下,置父母以断绝经济支持于不顾,毅然退去船票,...[详细]

罗广庭 [公元1901年-1982年]

  • 罗广庭 (1901—1982年)北海市人。著名微生物学家,著名医师。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民国1—6年(1912—1917年)在北海读中学,后考入越南河内大学医学院并获奖学金,毕业后返北海法国医院任医生。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法国医院院长兼法国驻北海领事威胁罗广庭加入法国国籍,否则不准许留院工...[详细]

李玉合 [公元1941年-1982年]

  • 李玉合(1941~1982),官坡乡人,1963年任本村民办教师,因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负责,1969年调胶泥胡同新建立的初级小学工作。一到校放下行李,就亲自把教室扫净垫平,搬坯砌好土台课桌,第二天就开学上课。28个学生,5个年级的复式班,初上课时,累得满头大汗,效果不好。群众议论说:"五个年级...[详细]

刘永福 [公元1921年-1982年]

  • 刘永福(1921-1982),孟县西虢村人。是我国现代国防雷达事业奠基人之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他正在沁阳上中学。1938年阴历正月,他毅然离开了家乡,经西安、三原然后徒步9天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入陕北公学十九队学习,后经队主任韩忠的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5月被分配到通讯学校学习无线电报...[详细]

刘寰伟 [公元1891年-1982年]

  • 刘寰伟(1891~1982年) 刘寰伟,又名刘炳植、刘译,广东台山人。刘自幼聪明过人,6岁已写得一手好字,在乡间有“神童”之誉。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享受清华大学奖学金留学美国,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康乃尔大学。因不堪洋人蔑视中华,民国5年(1916年)回国后献身教育事业,先后在北京清华...[详细]

刘家鸾 [公元1894年-1982年]

  • 刘家鸾字幼生,1894年出生于今天津市东丽区(原东郊)于明庄。是刘氏家族中明德堂创始人刘景琛之长孙。20世纪初迁入市区,后长期住在南开区城隍庙街。其姑丈是曹锟时代的陆军总长陆锦。经他介绍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就读,第六期肄业后考入北京陆军大学肄业。历任东北第三、第四方面军团部参谋长、团长,东北第二军...[详细]

江丰 [公元1910年-1982年]

  • 江丰(1910~1982),原名周介福,周熙,笔名江丰、江烽、高冈、固林,川沙人。中学肄业,在铁路做工,并入白鹅画会习绘画。民国19年(1930年)加入左翼美术家联盟。次年春,与陈卓坤等发起成立上海一八艺社研究所,同年8月,参加鲁迅举办的木刻讲习会。“一二八”事变后,与美术家联盟成员发起成立春地...[详细]

贺耀天 [公元1905年-1982年]

  • 贺耀天(1905~1982年),又名贺景星,渑池县西阳乡贺滹沱村人。1925年在开封嵩阳中学上学时,经常受一些进步教师和同学的革命思想影响,萌发了爱国主义思想。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创造季刊》和《京汉工人-流血记》等进步书刊,孙中山逝世后,他参加了悼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还组织同学到街头...[详细]

何克希 [公元1906年-198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何克希(190j~1982年),四川省峨嵋县绥山镇南街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 1942年党中央决定开辟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何克希任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员,他与谭启龙同志一起,发动群众,团结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斗争。 粉碎第二个皖南事变阴谋 1945...[详细]

郭春秀 [公元1915年-1982年]

  • 郭春秀(1915—1982) 麟游县桑树原乡人。1952年参加县上举办的第一批接生员训练班,她起早贪黑,勤问硬记,结业口试获得较好成绩。回乡后除白天参加劳动外,每逢夜晚,把枕头当婴儿,把布条作脐带,继续练习接生技术,并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新法接生的好处。一次邻村同义沟妇女杜玉琴生第一胎,...[详细]

公秉藩 [公元1902年-1982年]

  • 公秉藩(1902—1982) 字屏轩,扶风县法门镇七里桥人。幼时就读私塾,后投身军界。民国16~19年(1927~1930),先后任国民军湖北第一集团军第一师、第二十八师中将师长。民国19年(1930)在江西吉安加入国民党。民国20~21年(1931~1932)任国民党中央军校高级教...[详细]

冯志国 [公元1925年-1982年]

  • 冯志国(1925一1982年),西向镇义庄村人。1938年8月入伍,194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调晋城武工队工作。历任晋沁县委政治、交通、公安干事,独立营副教导员,沁阳三区区干队指导员,独立营教导员,沁阳五、七区区委书记,十四军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十四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职。1982年12月...[详细]

冯璜 [公元1900年-1982年]

  • 冯璜(1900~1982) ,原名李春池。广西蒙山人。毕业于日本步兵学校。民国15年(1926年) 后,曾任桂军第七军营长、团长、副旅长、广西航空学校校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旅长、 广西民团干校少校教育长、第一七五师师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33年8月,任第三十一军中将副军长。38年6月,任广...[详细]

丁伯安 [公元1905年-1982年]

  • 丁伯安(1905~1982年) 丁伯安,曾用名丁永康,江苏武进人。毕业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民国16年(1927年)~1958年,在存德堂国药号坐堂行医。1958年,任河南北路诊所所长。1959年任山西北路地段保健站主任,山西地段医院副院长。1960年后,任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详细]

崔修荣 [公元1919年-1982年]

  • 崔修荣(1919~1982),磨头乡崔庄村人。幼年在本村小学读书,1936年,考入沁阳省立十三中学。崔在中学读书时,困受进步思想影响,经常与学校老师、同学上街宣传抗日救国。1937年,“芦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大举向华北进攻,沁阳省立十三中学准备南迁。崔修荣毅然决定不再上学,参加八路军到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