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陈桂昌 [公元1920年-1982年]

  • 陈桂昌,曹溪乡中甲村人,民国9年(1920)3月生。民国23年参加地方游击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八团任侦察员、副班长。 民国27年在新四军军部教导营学习,毕业后在新四军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解放战争中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参加了孟良崮、淮海...[详细]

鄢承渠 [公元1938年-1982年]

  • 鄢承渠 福建省永泰县大洋乡凤阳村人,生于民国27年(1938年)。民国37年,随全家迁居南平东坑乡后谷村,以砍柴烧炭和种菜为业。 新中国成立后,鄢承渠家分到田地,一家人精耕细作,生活逐渐好转,鄢承渠也成为农业生产上一名能手,当选为生产队长,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5年,南平...[详细]

陈福章 [公元1933年-198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陈福章,四川通江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四军政治部宣传干事、地方工作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1940年任太行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部作战股股长、独立营...[详细]

陈朝壁 [公元1905年-1982年]

  • 陈朝壁(1905~1982年),江苏盐城上冈区(今射阳县)人。幼年随父攻读诗书,略通经史,曾在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就学一年后获公费留学,考取比利时鲁文大学法学研究院,民国21年(193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从事法学教学,民国31年在厦门大学任教。后历任福建省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详细]

陈财 [公元1897年-1982年]

  • 陈财(1897.8~1982.9),字保卿,俗名胡须财,东山县城关镇(今铜陵镇)人,捕鱼能手。 陈财出生于贫渔家庭,小时读过3个月私塾。因生活所迫,8岁便以贩卖糖果、捡草、做工帮助家庭维持生计。16岁开始捕鱼,22岁当大船的船老大。 陈财当船老大后,常与其他船老大交流、探讨捕鱼经验,在实...[详细]

赵治和 [公元1901年-1982年]

  • 赵治和(1901~1982),又名煦春,化名执中,句容葛村乡西地蒋社村人。9岁入本村私塾读书,17岁在家雇工种田。1934年家乡大旱,外出谋生,在南京更新大舞台当招待,誊写剧本。1939年10月,在江宁地区开展抗日活动,动员各村扩武参军,做军鞋,向富户预借公款,劝募寒衣等。赵为了掩护新四军到茅山...[详细]

赵纪彬 [公元1905年-1982年]

  • 赵纪彬(1905年~1982年) 又名济炎、化南,字象离,笔名林冰、纪玄冰。濮阳县千口村(今属内黄县)人。青年时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1923年考入大名七师,在校期间受到英语教师冯品毅(共产党员)的熏陶,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大名特别支部宣传部部长、特支书记...[详细]

曾传芳 [公元1915年-198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曾传芳(1915—1982)别名张平。江西省永丰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一师第九十三团政治处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科长,红军大学步兵学校教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陇东特委青委...[详细]

杨讷维 [公元1912年-1982年]

  • 杨讷维(1912—1982) 原名杨日基,笔名聂横、若为。藤县人。自幼爱好文学和绘画,曾肄业于广西大学预科,之后在梧州等地任中小学教师。20世纪30年代在鲁迅提倡新兴木刻运动影响下,自学木刻。1938年任《贵县日报》总时创作出版《抗战木刻》集,并在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上发表木刻作品《抢救河堤...[详细]

谢玉君 [公元1908年-1982年]

  • 谢玉君(1908—1982) 女。艺名如意珠。桂林人。出身梨园世家,9岁入桂林人和园科班学戏,拜名旦周梅圃、徐青山为师,三年后登台表演。其嗓音清脆圆润,高音明亮饱满,真假声结合自然,并善用即兴小腔;戏路宽广,念、唱、做均佳,擅演《打雁回窑》、《梨花罪子》、《闹严府》等青衣、闺门旦戏,对背褡戏(...[详细]

谢北一 [公元1920年-1982年]

  • 谢北一(1920-1982),原名谢如金,孟县化工乡谢庄人。 他早在中学读书时,即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想。1937年10月参加革命,不久加入"民先"组织,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39年至1945年,在延安先后任中共中央党校马列主义研...[详细]

夏遹声 [公元1907年-1982年]

  • 夏遹声(1907~1982年),原名福宝,又字力生,镇江人。自幼爱好美术。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后执教于南通中学,授美术、工艺课。与进步戏剧工作者赵明彝、颐而已、舒绣文等相交往。著名演员赵丹是他的学生,两人并成终身知友,1937年,夏遹声回镇江,受聘于京江中学。抗日战争时...[详细]

武慕姚 [公元1900年-1982年]

  • 武慕姚(1900.10~1982.3),名福鼐,字慕姚,号守拙、拙叟、拙老人,瓶翁,原籍河北省永年县。1900年10月25日,武慕姚出生于湖北省京山祖父任所。祖父武延绪,为清光绪壬辰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父武毓荃,太学士,为光绪年间首批留日学生。武慕姚自幼聪慧,4岁即能诵《千字文》,7岁能诗,9...[详细]

巫兰溪 [公元1901年-1982年]

  • 巫兰溪(1901~1982),一名巫馥,字涵春,笔名巫春生,化名吴泰来,句容白兔上荣庄人。曾在县讲习所、南京国学专修馆、东南大学、上海中国公学就读。因经济关系,都未能结业。 1926年冬加入中国国民党,步入政界。1927年3月,北伐军第十七军进驻句容,巫和骆继纲等在该军二师政治部指导...[详细]

王正宇 [公元1909年-1982年]

  • 王正宇(1909—1982) 岐山县故郡乡圣佛寺村人。30岁后学医。民国30年(1941)开始行医,曾在“民生堂”、“济元堂”、“同德堂”任医师。1954年调县医院,1956年调陕西中医学院。精于仲景、天士、东垣、修园等各家学说,被誉为“活字典”。对“当归补血汤”“引火归源法”有独到...[详细]

王跃明 [公元1951年-1982年]

  • 王跃明 (1951~1982年),会兴乡会兴村人,1979年招工到原三门峡市航运站工作,先后任代理船长、副航手。1981年3月外出执行任务,途中自动驳船机器失灵,随时有沉船危险。王跃明挺身而出,跳入黄河,在寒冷激流中工作两小时,排除故障,保证了安全。同年,自动驳船外出拖淤,返回途中搁浅,他又下水...[详细]

王维信 [公元1936年-1982年]

  • 王维信(1936—1982) 陕西省泾阳县人。1957年毕业于陕西省仪祉农校,后一直在宝鸡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多次被评为县、市先进工作者,1980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农业先进工作者称号。 王维信不善言辞,作风扎实,在宝鸡县西秦村连续蹲点10年,同科研室的农民技术员一起,培...[详细]

王魁元 [公元1892年-1982年]

  • 王魁元(1892.2~1982.2),又名魁安,河南省长葛县人。出身贫苦,15岁在开封王麻子刀剪店学徒。后入糕点店做糕点。因不能维持生活,白天给老板干活,夜晚上街偷拉人力车。为学手艺,王魁元常偷看师傅如何配方和操作。白天学,晚上背,一直熬到32岁,才到宝泰新糕点店当帮作。经多年苦心钻研,终于比较...[详细]

王家骧 [公元1917年-1982年]

  • 王家骧(1917一1982)曾用名王淼,字海云,笔名斯人,城关镇南街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家。 王家骧自幼聪敏好学,有志气。1935年开封高中毕业后考入国立北平大学商学院商学系,适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继而又向华北入侵。民族危急,国难当头,他不顾国民党的破孩和镇压,积极参加了北京...[详细]

孙仁永 [公元1920年-1982年]

  • 孙仁永(1920~1982),金城乡东金城村人。贫农出身。青年时,因生活所迫,到山西解州学徒,1932年返家务农。194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村民兵指导员、村长、支部书记等职。 1959年,百日无雨,孙仁永带领群众兴修水利,使粮食亩产高达271.5公千,比1958年增产20%,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