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午(1894—1981),江西义宁州(今修水县人),陈宝箴孙女,陈三立次女,陈寅恪的妹妹。家中称九姑,1929年嫁给国民-防部长俞大维。1930年春夏之交,陈三立卜居庐山,陈新午随俞大维赴德国。1981年客死台湾。陈新午和俞大维生了两个男孩:俞方济和俞小济。 ...[详细]
赵绍明,1916年出生,湖北省红安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赵绍明历任战士、排长、连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二) 抗日战争时期,赵绍明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参加了对日军的反...[详细]
张子柱(1896-1981),字澜洲,号梅景。广东新会人。 少年时曾入蚕业学堂学习,向往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后,他在县立中学读书,率先剪掉辫子。毕业后先后当过教员、警官、记者和税务员。后为省财政厅厅长杨永泰赏识,推荐给新会县公署,公费保送去法国留学。 1920年抵达法国,先习法文,再入巴黎...[详细]
张正桃(1918-1981),剑阁县鸯溪乡化林村人。家庭贫苦。他幼年时,父亲被地主逼租逼债,背井离乡,终生未归,母亲也被地主以120吊铜钱卖了抵债,他孤苦零丁,全赖祖母抚养。十二岁时,祖母病逝,家境更加艰难,只得给地主放牛当小长年,后跟人学石匠。他在旧社会苦熬了三十个春秋,深知农民的艰辛。 ...[详细]
张公让(1904—1981),梅县桃尧镇大塘美村人。 1922年梅县东山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暨南大学。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24年转读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因协和医学院功课极为繁重,他勤苦力学,1年后染肺病咯血休学回乡养病。1926年秋转学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1931年毕业,获中山大...[详细]
易积贵,1914年10月7日出生,湖北省天门县人。原名杨代昌、欧阳团元、易祯贵。1931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一) 1931年8月起,易积贵任战士、班长、排长。参加长征后,任贺龙警卫员。 1935年2月,易积...[详细]
徐一贯(1903~1981)原名君雨。福建福州人。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7年退出。1926年到胶济铁路四方机厂工作。1936年起,先后任莆田电厂、湘西电厂、自流井电厂和西安电厂厂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青岛电厂厂长。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组织职工严密护厂,使电厂得以完整保存。青岛解...[详细]
武希良(1899—1981),名显建,字剑清,郴县(今苏仙区)五里牌柘源村人。父武万才,清光绪时署广东潮洲总镇、琼州府(今海南省)总兵(镇台),封振威将军,晋升建威将军。 武希良于1924年12月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不到两月,编入战斗序列,任入伍生二连一班班长,参加讨伐陈炯明之东征战斗,激...[详细]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1917年4月10日–1979年7月8日,)美国有机化学家,现代有机合成之父,对现代有机合成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合成和具有复杂结构的天然有机分子结构阐明方面。获1965年诺贝尔化学奖。与其同事罗尔德·霍夫曼共同研究了化学反应的理论问题。后者也获得了1981年的诺...[详细]
田名瑜(1890--1981年),又名个石,出生于凤凰县城一油漆工人家庭。清宣统二年(1911年)加入同盟会。任《沅湘日报》兼总经理。 民国十六年(1927),田名瑜转入政界,历任大庸县县长、沅陵县县长、黔阳县县长、凤凰县县长。 田名瑜为人谦让,举止文静,诗文和书法为时人所称道,早年曾参...[详细]
唐采芹(1904~1981),又名春泮,一都(今楠木乡)人。民国13年(1924),毕业于汉寿县第一高等小学堂,继而考入湖南私立复初中学就读。同年10月,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2月,任湖南省党部第一区党部第三区分部常务委员。 民国16年1月,唐采芹受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湘西党务办事处(驻常德...[详细]
潘光熙(1905—1981),出身于农民家庭。幼年即随长辈到南洋谋生。最初从杂役做起。迨至1941年始与其叔父合股开设联昌公司。其间,适值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侵,在日本占领军统治下,生意几起几落,备尝艰苦。1945年日本投降后,1946年,他再与人合作创办联和兴公司,胼手胝足,克勤克俭,商务逐...[详细]
刘家祺(1897—1981),梅江区城北镇扎田村人。 童年在家乡小学读书,升入东山中学后,因家贫辍学。为谋生计,到刘志陆部下当兵,历任排长、连长、中校军需长等职。后弃军从工,到上海电影影片厂做剪接工作,剪接过多部电影,其中有《火烧红莲寺》。因影业欠佳,做了数年后,由本家叔伯带到海外谋生。 ...[详细]
李松桢(1900—1981)又名李清稼,长校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81年病逝。1931年任101团红色警卫连连长后,曾到江西瑞金临时中央政府训练7星期。回队后,仍任连长一职,转战长汀、连城、清流一带。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部队受挫,李松桢左脚受伤,无法跟...[详细]
李碧山(1912—1981),越南隆安省芹德市人。 1925年在西贡上学时,参加越南人民的抗法活动。1930年(18岁)加入越南共产党。那时南方的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党员多被捕杀或被迫撤离,失去与组织的联系。1933年初,他通过华侨的帮助,只身到汕头,由归侨黄近坦介绍在太原医务所当杂工。年末...[详细]
蒋仁风,又名叶南、仁熏,化名李大兴、坚木、单循、王天有,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蓬溪县集凤(今三凤)乡人。1926年冬,仁风至武汉投考中央军事学校落榜,遂加入国民革命军,任叶挺部班长,随部参加了纸坊、贺胜桥战役。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参加南昌起义,在会昌战役中身负重伤,被转移...[详细]
顾懋林(1914~1981)江苏江都人。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4年调四方机厂,历任技术设计科副总设计师,客车设计科副科长、科长,科研所副所长等职。先后领导、主持参与设计、试制数十种新型客车,成为中国著名的铁路客车产品制造专家。曾当选青岛市第三、四、八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第三、五届人大...[详细]
邓哲熙(1894-1981),字仲芝,大城县西白洋人。1918年任冯玉祥部少尉书记官。1921年,冯玉祥任陕西督军,邓哲熙为督军署军法科长,深得冯器重。其后一直伴随冯玉祥,长期担任西北军总军法处处长职务。1927年6月任河南省高等法院院长。同年冬,改任河南省民政厅厅长,代理河南省政府主席。 ...[详细]
陈子良(1920年10月~1981年4月),原名陈遵贤,梁庄乡董路口村人。 陈子良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系前清举人,父兄均知书达理。1936年高小毕业升入淮阳成达中学。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为寻求救国真理,陈于1938年6月淮阳中学毕业后毅然奔赴延安。1939年3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