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君平(1901—1980) ,宾州镇北街人。民国7年(1918年)考入宾上迁中学。13年(1924年)借资赴沪,入东亚同文书院,勤苦攻读。15年至30年(1926年至1941年),先后在宾阳、南宁、玉林、武鸣、上林等县中学任教师、教务主任。 31年(1942年)辞职到贵阳入股西南商车承运办...[详细]
王元寿(1903~1980),平定县郝家庄人。民国26年(1937)参加革命工作。民国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农会主任、县农会副主任。平定解放后,任平定县县长、晋中地区行署劳动局副局长等职。《冀晋日报》、《山西日报》等报刊多次载文报道其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其中《王元寿访瞎牛》(...[详细]
王积沽(1920~1980) 神经精神病学家。安徽省寿县人。民国36年(1947)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先后在中央大学医学院、南京精神病防治院、北京协和医院、南京铁道医学院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中共党员。曾任南京铁道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内科教研室副主任。 王积沽在神经精神病学专业方...[详细]
王国桐(1913—1980),永嘉南田乡上田村(今瓯海区梧埏镇)人。高小毕业后,进温州南门一钱庄当学徒,继在永源钱庄任职工。后考取浙江农民银行训练班;毕业后在温州农民银行(地方政府办)供职,曾任业务股长。抗战时期,与友人戴志成在上海租界合办诚隆贸易有限公司,并在温州东门成立分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兼...[详细]
王国华(1886—1980),字哲安,王国维之弟。1912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5年赴加拿大,入托朗托大学深造。热心家乡教育事业,曾在海宁州中学堂等校任教,并多次在盐官举办扫盲平民夜校,又在暑期办体育讲习班,培训体育教师。被推举为海宁县教育会会长、中山中学名誉校长。历任嘉兴浙江省立第二中...[详细]
孙瑞璜 (1900—1980) 孙瑞璜,又名祖铭,城内人。1917年考入北洋清华学校。孙在青年时期目睹国贫民穷的现状,主张“实业救国”。1919年“五四”运动中,孙曾参加天安门--。1921年,孙获公费赴美留学,先后在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银行学,获硕士学位。 1927年,孙瑞璜学成...[详细]
沈宗瀚(1895—1980),字海槎,号克难居士,余姚沈湾(今属肖东乡)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23年留学美国乔治亚大学农学院,后转康乃尔大学研究院,兼纽约洛克菲勒世界教育会研究员,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金陵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研究小麦、水稻、高粱育种...[详细]
沈鼎三(1910—1980),海宁长安人。1932年,浙江大学毕业,获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广西省立第二女子中学、桂林高级中学、江苏省立高级应用化学职业学校、上海中学、健行大学等。编著有《开明初中化学教本》、《化学初步》、《大学化学》等,为各地大、中学校采用。还写作许多科普文章,发表在《中...[详细]
沈怡(1901—1980),原名景清,字君怡,嘉兴人。1912年秋,入青岛特别专门学堂中学部。1914年秋,转入上海同济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19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1年赴德国德兰诗顿工业大学学习水利工程,获博士学位。1926年回 国,加入中国工程师学会、中国科学社;同年10—12月,...[详细]
邵百昌字筱珊,湖北黄冈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6月10日生于县城近郊一农家。幼时的他读过几年私塾。7岁那年考进武昌南路小学。后以优秀成绩进入武昌高等学堂。他活泼好动,思想活跃,曾因传阅革命党人出版的《革命军》《东方醒狮周刊》等进步书刊而受过学堂监督的处分。1911年7月,经革命党人杜武库介...[详细]
洒景浩(1922~1980) 全国空军英模功臣。山东泰安人。民国27年(1938)2月参加游击队,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八路军山东纵队历任卫生员、看护长,从事战伤救护工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主治医师、副所长、所长、团卫生院队长、师卫生部副部长、师卫生部部长等职。抗美援朝中,参加一...[详细]
阮有秋(1902~1980),曾用名阮贯之、袁贯之、阮昌稼,笔名任重、毅仁、黎明等,今岳阳县筻口镇人。自幼聪颖好学,在长沙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哲学和经济学,1935年获经济博士学位。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董必武、李克农的领导下,利用合法身份,长期在白区做隐...[详细]
黄书田,生于1909年,号白石山人,坡头乡黄家窑村人,民国时迁居临夏市。少入私塾,读书五载,酷爱书法,在先生的精心授教下,学写大楷初见功力。后因贫辍学,在一杂货店做店员,他常在柜台上置一青砖,用红土练字,晚间回家后在废纸上写字揣摩,几十年如一日,临名家书帖,集各家之长,形成笔锋遒劲、善书大字的...[详细]
潘若(1915年7月~1980年10月) ,原名潘儒宗,曾用名白焰。洛阳镇(原宜北县道安乡)文雅村弓洞屯人。 潘若幼年丧父, 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里,7岁始受外祖父及堂舅莫京、堂兄潘景袍的启蒙教育,读了2年私塾。民国21年(1932年) 考进庆远省立第十一中学。他天资聪颖,勤学奋发, 学习...[详细]
农高田(1896—1980),原名农世兴,人称农大,壮族,下雷乡下雷村弄密屯人。早年家住信孚村吉屯。 民国十七年(1928)农历正月初三,农大在靖西县化峒乡以结盟形式组织农民自卫军。后组织100多人30多支 , 到镇边县拜盟坛结盟,因此屡遭追捕。翌年,唐飞麒召集下雷二十四寨民众,在吉门正屯主...[详细]
宁嘉风,1912年3月生,辽宁省海城市人。青年时期就读于东北大学。"九.一八"事变后,-到北平,1935年清华大学毕业后曾考取赴英留学生,因故未能成行。后由老师介绍去福建做了一年统计工作。1936年他又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生,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及法、德等国学习,获硕士学位。1938年怀着知识...[详细]
莫干燊(1937—1980),马江熊埠人。1959年7月中师毕业后,被分配到梧州市小学任教。 1974年7月, 调回马江公社中学任教,并被选为该校校务领导小组副组长、财务清算小组组员。学校分配他担任纪律较松弛的初九班任班主任,由于他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该班的班风很快扭转,随后,干燊...[详细]
罗益洪(1914—1980)罗益洪,男,瑶族,文盲,塘英村岜拉屯人。解放前,家有8亩岩凹地,年收玉米25担,有草房1间。由于家庭贫寒,不能上学、不识字,生活十分困难,与本村8个瑶胞以抬轿作为专门职业。 解放后,罗益洪翻身做了主人。1951年,罗益洪任本村清匪治安委员,是年7月任荣升村农会主席,同...[详细]
罗霞天(1898—1980),临安於潜景村浪山(今属太阳镇)人。青少年时曾以刘大白等为业师,刘为其取霞天之名。后留学德国柏林大学经济系。北伐时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北伐军入浙后,罗积极参与“清党”,为当时国民党CC派中坚之一,曾任国民党中央执委。1933年,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创建,罗任政治总教官。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