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臻璧,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5月生于宁化城关。 臻璧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18岁起边教小学边学中医。掌握基本医术后,便由刘镜波老师介绍到下东门吉祥昌药店实习,开始临床实践。民国10年(1921年)始在禾口新街开设同仁济药店,并行门诊。民国33年迁回城关大桥头开业。1955年并入健康...[详细]
蓝荣玉,民国3年(1914年)生于上杭庐丰畲族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8年5月红四军第二次入闽时,15岁的荣玉即参加革命,任乡少年先锋队副队长。20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22年转为中共党员。不久参加工农红军,担任福建军区独立二团政治处特派员。其时闽西苏维埃地区在王明“左”倾路线领导下,发生了“肃清...[详细]
康明爵(1894~1980年),永春人。祖上八世业医,幼承家学,从祖、父研习内科、妇科、小儿科等。在祖传中医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凡疑难急重病症经他治疗效果良好。民国8年(1919年)来厦开设“万春堂”诊所。民国14年起,先后悬壶于厦门回春庐医院、蒋以德慈善医院、鼓浪屿益世药店。民国33年,自设诊...[详细]
胡道任(1891~1980) 字伯勋,本县沙坪乡人。1909年毕业于江口高级小学。1911年1月,入省立陆军小学。1913年8月,又考入陕西省陆军测量学校地形科,1915年1芝月毕业,到测量局担任一等测量科员,从事地形测量的工作。1934年参加了泾惠渠的测量工作,测绘技术水平娴熟,工作勤奋努...[详细]
黄正甫(1909~1980) 白河县卡子东坝人,原名继斗,曾用名黄越、黄云海、黄虎。15岁前在家乡就读私塾及国民小学,15岁赴河南祖父家,就读郑州中学。因参与-被校方开除,遂到湖北省立一中读书。受校董事长董必武、校长刘觉民、教员陈潭秋等人影响,于1926年10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又经施季...[详细]
黄新波(1916~1980) 原名裕祥,笔名一工,广东台山人。民国22年(1933)入上海新亚学艺传习所及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24年赴日本,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东京分盟的活动。次年回国,参与发起上海木刻作家联盟。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28~33年间曾先后两...[详细]
黄长水 (1904~1980年) 黄长水,光绪三十年(1904年)生,张坂镇霞美村人。早年就学于厦门同文书院,后进上海暨南大学,毕业后南渡菲律宾随父黄世仙经商。 日本侵略军南侵菲岛时,黄长水毅然弃商从戎,加入“华侨抗日大同盟”,投身抗日游击战争。 日寇投降后,黄长水重归商界,到香...[详细]
洪德地(1913~1980年),同安县凤岗村人。儿时因家境清贫,只读过几年私塾。但他聪明好学,且喜爱南音,经常参与凤岗村南音活动。少年时代曾拜南音前辈澄怀轩、叶壬水为师。后又主动接近社会上许多南音前辈,虚心求教,博采名家之长,不断提高艺术水平,终于成了精通器乐,又工唱腔的全面发展人才。他音色圆润...[详细]
贺则章(1915.7~1980.7),字乙峰,商南县富水镇人,出身医世之家,自幼热爱医学。青年时参加国民革命军,赴上海抗日,后被保送去军医教育班学习西医两年,毕业后任上尉军医。1942年辞退覃职回到富水镇开设“惠康诊所”,为方圆百十里患者治病。 贺则章1954年在县医院担任住院医生,医疗中对...[详细]
何清标(1902~1980),云霄马埔何田人(原平和县辖),家贫,1932年入赘平和欧寮成家,1933年底参加红三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欧寮乡苏维埃政府成立,何当选为主席,领导欧寮乡开展土地改革试点。不久,国民党军队“围剿”苏区欧寮村,火烧民房。何清标带领群众与敌人展开斗争。193...[详细]
何非凡(1920~1980) 何非凡,原名何贺年,广东东莞人。少年时己喜爱粤曲,唱戏做戏。后到香港居住,由姐姐何仙供读,至初中一年级便因家贫而辍学。15岁时拜戏班学员陈醒章为师,学习粤剧,艺名何康琪。陈带他到上海演出,嫌他东莞口音较重,影响演出效果。不久,何非凡改投黄醒柏学艺,勤学苦练,进步...[详细]
关明安(1902--1980)字菁文,满族,生于双城县内一个贫苦家庭。1909年入小学,1919年毕业于滨江道立中学,在双城乙种农业学校、第六高级小学、同文学院、育才实验校任教。1950年任双城民主街民众教师。1959年任哈尔滨石油学校语文教师。 关明安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文学造诣较深,并长...[详细]
龚贤安(1903—1980) 乳名改娃,人称“龚胡子”。洛南县麻坪乡人。中共党员。 民国23年(1934)12月,龚贤安组织贫苦农民150多人,到商县湘子楼迎接徐海东率领的红军,不料途中与尤奉三部相遇,在战斗中负伤回家,后被群众推选为甲长。龚一面种地,一面搞地下工作。民国33年(1944),...[详细]
高正鹄(1907~1980年),男,汉族,山东省昌邑县人,高中毕业。曾任太平区中西医院院长、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太平区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常务委员。1980年病故,终年72岁。 高正鹄出身贫苦,自幼好学,1917年至1928年在原籍私塾读书兼学医。1929年至.1950年分别在山东省诸城县,黑龙...[详细]
高崇山(1896—1980),祖籍神木县乔岔滩乡贺家峁村。其父早年逃荒,落籍定边,织席为业。崇山出生于定边县城,幼入私塾。民国12年(1923),杨虎城部姬汇伯营在定边开设盐务保运局,崇山应聘任司书。越2年,转去安边,在旧友任和亭任局长的安迫土药局当巡丁。不久,即调任定边县-巡官。后-改称保安队...[详细]
冯克明(1895~1980年) 原名兆峻,建阳县黄坑人。少年时在乡读私塾,后转省立五中(今建瓯一中)读书。毕业后考入北京中国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在财经界任职数年。他除从政外,还在黄坑招工种茶,在福州等地设立茶庄。随后以荐任职派往福建晋江任县长。民国17年(1928年),调任建阳县粮管处视察、县...[详细]
冯栋 1919生于常堡乡。解放前就在五常邮政局当邮差。解放后被留用,仍做邮局杆班员、乡邮员。工作勤恳,吃苦耐劳。不论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常年奔走在乡间邮路上。尤其在50年代,条件差,杆班工作非常艰苦,他每周两次身背邮件,从五常徒步出发,经光辉、汪家店到冲河,每次行程100多里路。这样年...[详细]
董每戡(1907~1980) 董每戡,永嘉横屿头村(今瓯海区潘桥乡)人。民国15年(1926)毕业于上海大学中文系,民国16年,任北伐军第十六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该年“四·一二”事变后,逃亡上海。民国17年年底,一度到日本,入东京日本大学文学院攻读戏剧一年。民国18年底回到上海,先后参加中国...[详细]
丁子齐(1902—1980),曾名丁思贤,定边贺圈镇丁寨子村人。幼年丧父母,靠祖父母抚育成人。少年时半农半读,发奋好学,勤于农业。民国12年(1923)考入绥德师范。在学校经刘兴汉、李嘉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县从事教育工作,开展地下革命活动。民国16年(1927)初,经党组织批准参加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