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法,1955年出生在广西邕宁县新江镇汉林村一个农民家庭。壮族。读书时是三好学生,参加生产后,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参加民兵训练,又获得实弹射击成绩优秀的奖状,是一位优秀的武装基干民兵。1979年初,党中央发出了“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动员令。黄德法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越南当局背信弃义侵犯我边...[详细]
和自兴,1951年6月出生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宝山乡的一个农民家庭。纳西族。这里处在大山的包围之中,到县城要走整整4天的山路,一家人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9岁那年,和自兴的父母相继去世,他成了孤苦伶仃的孤儿。党和政府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把他接到了县城,供他上学,抚育他成长。对于党和政府的关怀,...[详细]
何锡祥,1951年出生于广东省高州市根子镇一户农民家庭。由于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生活较困难。他只在乡村小学读了几年书,便辍学回家务农,帮助家计。但他不放松自学文化知识。15岁时,生产队开办工读班,乡亲们见他有一定文化知识,举荐他为教师。他工作认真负责,不但教孩子学文化,而且利用课余、星期天和节假...[详细]
何醒民(1918-1979)湖口镇白木村人。1935年参加油山游击队,1938年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历任班长、排长、连长、教导员、团长。1939年在苏北曹撤战役中受伤。1949年随军南下,曾任广东警备区科长,荣管局局长。1952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任命他为省人民医院第一副院长。1979年7月...[详细]
何先觉(1923~1979),优胜镇人。民国29年(1940)考人四联中学,次年春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32年初中毕业之后,组织上安排他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直到家乡解放。期间,曾先后在古寨、贝墩、优胜等地担任过小学教导主任。民国34~36年,先在贝墩南径,后到优胜李塘创建党小组,常自带领小...[详细]
何军林,1957年出生于四川省洪雅县。1976年3月参军,中共党员。 1978年底,何军林所在部队开赴云南边防前线执行备战任务。他耳闻目睹越南侵略者肆意侵占我国领土,杀我边民,毁我村庄的累累罪行,义愤填膺,时刻盼望着上级快下命令严惩侵略者,保卫祖国的和平与安宁,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对战友说...[详细]
何杰(1888--1979),字孟绰,广州番禺县人。 13岁时,何到广州就读于格致中学。18岁,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后改名唐山工学院),初学采矿,后改学铁道管理,尚未毕业又考取“庚子赔款学金”赴美国留学。何先后在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煤矿开采工程,毕业后又获理海大学研究院奖学金,攻读地质,得理科...[详细]
郝修常,1956年出生在河南省唐河县王集乡郝店村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姐妹7人,家庭生活较贫困。他的父亲一直担任生产队粮食仓库的保管员,却从未拿过集体的一粒粮食。郝修常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养成了耿直、友爱、热爱集体的品性。初中毕业后,他回生产队当了社员。在生产队干活,他格外卖力。 郝修常从小就极...[详细]
郭永金,1953年出生在河南省唐河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常赤脚光臂在黄土地上挑挑担担,练就了一副硬肩膀和铁脚板;8岁入学后,他家的土墙壁上每年就要增加一张“三好学生”奖状。他性格顽强,十五六岁时就爱跟人, “牛”劲,几百斤重的大石磙,他趴下两手托地,用两腿把石磙夹住,0向上一顶就能直立起来。大...[详细]
龚德茂(1945 ~ 1979),土家族,1945年9月出生,刘家坪乡熊家溶村人。德茂7岁时在双溪桥麻岭岗启蒙读书,四年级入珠玑塔完小读书,195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桑植初级中学,1961年进入桑植一中高六班学习,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962年加入共青团。1964年回村参加劳动,后被选调到县委社会...[详细]
邓演存(1889~1979),惠阳县永湖乡鹿颈村(今属惠城区三栋镇)人。邓演达兄。曾筹集资金,与父亲一起扩建“鹿岗学校”(今演达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后,投身军旅生涯。1926年5月参加北伐,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授少将军衔,陈铭枢、张发奎、叶挺均属其部下。指挥部队挺进...[详细]
邓洁 (1902-1979) 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第二轻工业部副部长。 湖南省安乡县人,1902但年出生于安乡县致惠村一个地主家庭。在长沙兑泽中学读书时参加毛泽东组织的学生联合会,毕业后脱离封建家庭,投入反帝-。1922年在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转为中国共...[详细]
陈永华,1954年8月1日出生在广西田阳县坡洪乡鹰峰山脚下的坡丹村一个壮族农民家庭。由于出生在“八一”建军节这一天,父母便给儿子取了个吉利的名字——高荣。 在贫困的山区度过童年时代的陈永华,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学好问的性格。遇到不明白的事,非要缠着大人问个清楚不可。1963年,陈永华进入...[详细]
陈汝针(1955~1979 年),龙潭高平乡人。1963 年至1974 年,先后在高平小学和龙潭中学读书。在校期间,他努力学习,团结同学,尊师守纪,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74 年7 月,陈汝针高中毕业,不久被高平小学吸收为民办教师。他努力钻研教学业务,认真备课,耐心教育后进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详细]
陈日升,1958年4月3日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城关镇。父亲陈章云是县财政局干部,母亲杨美秀在县百货公司当营业员,都是共产党员。陈日升由在农村的外婆外公抚育长大。在老人的教诲、陶冶下,陈日升从会说话、会走路时起,就逐步懂得要热爱劳动,要爱护集体。双抢季节,他跟着大人们到队里的晒谷场上,顶着烈日,小手...[详细]
陈景云(1910~1979年),本县五经富镇陈江村人。1926年毕业于五经富道济中学,1929年毕业于汕头高级中学,1933年毕业于国立东吴大学,193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48年赴英留学,进皇家医学院,毕业时获得博士学位。 1950年1月,他返回祖国,在北京医学院任一级教授。同年1...[详细]
陈金(1905~1979),女,广州河南(海珠区)水上居民。原新港街第一居民委员会主任兼妇女主任,中共党员。她从小生长在蛋户人家,一家人在河南尾一带靠摆渡、捉鱼虾、当小贩等为生,过着浮家泛宅的生活。小时候,她父母节衣缩食送她上岸读书。由于世俗偏见,她在学校受欺侮,最后-停学回家帮父维持生计。 ...[详细]
陈宏意(1955-1979年),原附城区(今属春城镇)七星人,1963年入学,1969年高小毕业。 1976年3月应征入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三五六一部队战士。在解放军中迅速成长为有高度思想觉悟的革命战士,是出色的机枪射手,先后四次受到连队的嘉奖。 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详细]
成国钧,1954年5月5日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市翻江镇昌坪村一个农民家庭。8岁时父亲去世,不久,母亲改嫁,是党和人民把他抚养长大。 1973年,成国钧响应党的号召应征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一到部队就深深地爱上自己的连队,立志要为连队建设添光彩。在刚刚开始的军事训练中,他感到很吃力,尤其是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