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7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7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吕志金 [公元1956年-1979年]

  • 吕志金,1956年12月24日出生在广东省信宜市贵子镇云世管理区大田头村。父亲吕禄荣,母亲张华清都是农民。从小受父母和乡亲们的熏陶,逐步养成耿直、开朗、刚强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精神。1964年秋,入云世小学读书,1970年小学毕业,继而在云民小学的附设初中班读初中。他勤奋好学,曾被评为三好学生。放...[详细]

吕士才 [公元1928年-1979年]

  • 吕士才(1928—1979),1928年12月15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县皋埠镇。他家里曾开小油烛店。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小油烛店倒闭。1938年,日军占领绍兴,家乡沦陷,他仅读到小学3年级就失学了。为了维持生活,他14岁就到上海方斜路49号的大生烟纸店当学徒,为老板洗衣、烧饭、抱小孩、倒马桶...[详细]

卢振寰 [公元1888年-1979年]

  • 卢振寰(1888~1979) 卢振寰,字国安,名振寰,又用镇寰,号浮山人、浮山居士、浮山才人,祖籍广东博罗,出于广东惠州。他自小喜欢绘画,但家中无力支持他从师学艺。12岁时到惠州一家米店打工,暇余涂鸦,学写县城汀洲沙岸景色。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惠州中学读书。光绪三十一年,到广州卫边...[详细]

卢愈铭 [公元1940年-1979年]

  • 卢愈铭(1940—1979),1940年2月出生在广西上林县巷贤镇卢柱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高小毕业,品学全优。学生时的他就一直羡慕解放军,总是盼望有一天也能当解放军。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思想进步,上进心强,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加入了青年生产突击队和民兵组织,被评为先进基干民兵。 ...[详细]

陆天桂 [公元1959年-1979年]

  • 陆天桂(1959-1979),1959年出生于广西横县苏安村一个农民家庭。壮族。他从小就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他的故乡解放前曾是一个英雄云集的革命游击根据地,很多革命前辈在和 派斗争中光荣牺牲了,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他的父亲、老游击队员陆登珍就经常给他讲述革命前辈为了争取人民的翻身解...[详细]

鲁秦侠 [公元1898年-1979年]

  • 鲁秦侠(1898~1979) 安康县大同乡人,毕业于高级中学和陕西陆军讲武堂。在陈树藩部任排、连、营、团长,1930年4月受陕鄂边防军总司令张丹屏之令,任指挥,联络民团围安康城三月不克。后在张鸿远部任支队长、陕西警备二旅六团团长等职。1935年,在洋县曾同红二十五军程子华、徐海东部作战,几...[详细]

罗雪官 [公元1898年-1979年]

  • 罗雪官(1898~1979),民间艺人,三角戏师傅,祖籍江西省南城,出生在福建省光泽县城关。罗雪官自幼喜爱戏文,14岁私自离家,前往光泽北路从师,刻苦学习三角戏。数年以后,熟谙三角戏传统剧目,艺技日臻成熟,善于扮演老生、小生和小丑等行当。民国8年(1919)开始,先后在三角戏学云班、细红班、连顺...[详细]

李玉成 [公元1903年-1979年]

  • 李玉成(1903~1979) 原籍四川永兴,后迁居本县洞河镇,贫苦艺人, 演生末及老旦戏,特别喜爱在台口看戏,故在数十年舞台生涯中背诵了不少传统戏,后来成为皮影班社和剧团主要报本人之一。1956年参加紫阳县汉剧团。该团1961年以后经常上演的40个剧目中,近30个剧本为他口述。他还为安康专区戏曲...[详细]

李永波 [公元1959年-1979年]

  • 李永波,1959年出生在湖北省石首县一个农民家庭。他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在学校读书,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他是好社员。在县氮肥厂当工人,他是先进生产者。参军来到部队,他刻苦学习军事技术,成为部队的一名军体标兵、射击能手、军事小教员。入伍...[详细]

李一石 [公元1903年-1979年]

  • 李一石(1903~1979年),泉州打锡巷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祖父和父亲都是泉州著名的银匠。李一石13岁跟随祖父学艺,到青年时代学就一套高超的雕刻工艺技术,驰誉海内外。 民国15年(1926年),兴泉永镇守使孔昭同令李一石雕刻一对“东西塔”。他经30多个昼夜雕成,而孔昭同故意...[详细]

刘忠 [公元1893年-1979年]

  • 刘忠(1893~1979年),字性诚,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一个小商贩家庭。1913年毕业于奉天两级师范学校音乐、美术专业。1927年考入俄国人在哈尔滨创办的"俄侨音乐传习所",学习声乐,193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1935年应中国共产党员金剑啸同志的邀请,1936年,刘忠指挥排练了大型音乐《沈...[详细]

刘志平 [公元1960年-1979年]

  • 刘志平(1960.9.5~1979.2.17),崇安县兴田人。他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读小学时,曾两度被评为三好学生。到崇安城关念初中时,他曾和其他同学一道,在崇溪激流中救起一位溺水的女同学,受到学校领导的表彰。初中毕业后,他于1976年11月15日参加工作,分配在黄土-农场茶...[详细]

刘增武 [公元1951年-1979年]

  • 刘增武(1951~1979)唐县南齐家佐村人。父亲刘振家是革命残废军人。他初中毕业后,1971年1月参军入伍,到连队第一天,就在床头贴上《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油画,激励自己。他经常提前起床,腿打沙袋练长跑,冲山头,每天练倒立、单杠、石锁、俯卧撑,从不间断,熟练地掌握了五大技术,成为军体标兵、团军...[详细]

刘维舟 [公元1913年-1979年]

  • 刘维舟(1913~1979),七里村乡柳家原村人。民国十八年(1929)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参加 工作。二十一年(1932)后,从事党的武装工作,在红二十六军创建时期,任少先队副队长、抗日义勇军八支队参谋长、政治委员。二十三年(1934)10月后,从事党的政权建设工作,任陕甘宁苏维埃政府财政科长...[详细]

刘少林 [公元1956年-1979年]

  • 刘少林,1956年8月出生在四川省盐亭县林农乡玉龙山脚下一个农民家庭。在学校里,品学兼优,争做好人好事,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1973年在金孔中学上高中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高中毕业后,刘少林回乡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生产中,任劳任怨,踏实苦干,奋发向上,先后被评为优秀团员、...[详细]

刘群兴 [公元1887年-1979年]

  • 刘群兴(1887~1979) 刘群兴,广东增城人,出生于广州市。3岁时,父丧,全家靠其母磨粉为生。他入岭南学堂读书,与同班同学高奇峰往来甚密。高奇峰与兄高剑父,从名画家居廉学画,刘群兴耳濡目染,有意攻习绘画。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刘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到永铭斋刻花玻璃店当学徒,满...[详细]

刘泉山 [公元1916年-1979年]

  • 刘泉山(1916~1979.9.29) 原名启泉,龙太乡人。民国22年(1933年)当兵,24年(1935)参加何振亚领导的陕南游击纵队。次年八月,担任副班长,九月,随部队回到老家田禾沟,积极宣传革命主张,动员乡亲报名参军。陕南人民抗日第1军改编为红15军团后,刘泉山担任特务连班长。26年(19...[详细]

刘牧群 [公元1905年-1979年]

  • 刘牧群(1905~1979年) 原名芳秀,小名挺生,凤岗镇龙池坊(现府东路)人。因其父长驻福州经营笋、纸,11岁从沙县凤岗小学毕业后即随父到福州求学。民国7年(1918年)考入福州英华书院。民国12年毕业后,由航空界前辈、永安人刘鹰公推荐,入空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国民党空军第三队、国...[详细]

刘建荣 [公元1953年-1979年]

  • 刘建荣,1953年出生在河北省易县一个回族家庭。父亲刘贵青是当年的抗日战士,母亲也在烽火的战争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刘建荣从懂事起就经常听大人们讲日本侵略军-中国人民的累累罪行;讲八路军英勇奋战,打败日本侵略军和狼牙山上五壮士的故事。在这块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上,在这个革命家庭里,刘建荣从小受着革命...[详细]

刘德浦 [公元1896年-1979年]

  • 刘德浦 字志南,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祖籍建阳回龙乡坪州村,祖父迁居建瓯城关,后举家寓居上海。德浦幼承家学,11岁进上海澄衷中学,后考进山东烟台海军学校,毕业后派往雷电学校进修,研究测量技术。 民国13年(1924年),刘德浦任海军部海道测量队股长。民国14年,派往美国海道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