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治,(1901.7.1-1976.1.1),农学家。湖北黄陂人。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八一农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第一副院长,新疆农业科学院院长。对新疆的教育与科学事业及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积极推广草田轮作制,单倍体育种及喷...[详细]
施普(1884——1976),字括乾,今麒麟镇人。施普早年入桐城中学堂,毕业后以优异成绩,公费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师范理科。曾用日文写成《代数》一书,署名“师傅”出版。清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历任安庆第一师范学校、西安师范学校、宣城第四师范学校、芜湖第二女子中学、凤阳第五师范学校、寿...[详细]
沈子芳(1912~1976),江苏无锡人。梅龙镇酒家技师,被誉为“梅家海派川菜鼻祖”。他13岁来上海古益轩川菜馆学艺,后进小花园川菜馆拜著名川菜技师王少卿为师,先后担任瘦西湖菜馆主持厨务和大观园川菜馆技术顾问。民国34年(1945年),由著名电影演员韩兰根推荐到梅龙镇酒家工作。 沈倡导海派川...[详细]
申茂之(1904--1976),又名申柏馨、申柏厂、申拓,芜湖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解放后,先后任教于华东大学艺术系、山东大学艺术系、华东艺专美术系、安徽师范学院艺术科、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为美协安徽分会会员,擅长工笔花鸟及草虫,对中国绘画史论、书法亦有研究。其画作《凌霄孔雀》由...[详细]
马宗霍(1897—1976),湖南衡阳县人。湖南南路师范学堂毕业。历任暨南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上海中国公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湖南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系主任,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华书局编审。主持廿四史点校工作。毕生以研究文字学为其主...[详细]
马溶之(1908~1976),字月亭,1908年11月25日出生于河北省定县西南合村。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34~1952年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任技正、室主任等职;1953~1965年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其间于1958~1960年参予并领导了全国土壤普查工...[详细]
刘显宜(1903-1976.9.30) 耒阳人。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和中国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营长、师部军事科长,晋察冀军区副官处处长、后勤部副部长、兵站部部长、华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后运输部、车...[详细]
刘承钊,(1900.9.25-1976.4.9),动物学家。山东泰安人。192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生物学系,获学士学位,1929年又获理学硕士学位。1934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四川医学院教授、院长。曾先后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新疆等14个省区调...[详细]
韩世昌(1897~1976) 中国北方昆曲演员,工旦。河北高阳人 。幼年搭庆长班从白云亭、王益友学艺,初习武生,后改正旦、贴旦及小旦。1917年在北京组荣庆社,拜吴梅、赵子敬为师,也曾师从吴畹卿。在音律、唱法及表演上日益精进。1928年东渡日本 ,在东京、京都、大阪等地演出,并观摩能乐等日本古典...[详细]
方文轩(1890——1976),字伯堂,今义津镇人。文轩桐城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数理系。民国7年(1918年),安庆六邑中学聘他为数、理、化教员。民国9年,他创办了江淮中学。民国12年,他又创办了私立东南中学,自任校长。民国15年,孙传芳的残部驻入该校,门窗校具毁劫一空,-停办。是时...[详细]
袁荣叟(1882~1976)字道冲。浙江桐庐人。晚清名臣袁昶三子。清末宣统年间曾任学部员外郎。民国建立后曾数任国会议员。1919年8月至1920年9月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1922年12月参与接收青岛,任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秘书处处长。1928年夏被胶澳商埠局总办赵琪聘为《胶澳志》总纂,四个月即完成全...[详细]
杨效椿(1911—1976),原名杨世浓,山西省万荣县人。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安徽六安抗敌自卫大队长,中共寿六霍中心县委宣传部长,新四军4支队江北游击纵队新8团政委,1941年任新四军2师6旅淮南独立团政委,1945年任新四军2师6旅副政委,1946年任中...[详细]
吴德峰,1896年6月21日生,湖北省保康县石磐岭人。原名吴士崇,字德峰,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人0案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届政协常委。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9月当选为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76年12月11日因病在北...[详细]
王玉芬(1928~1976),女,原名桑原时子,日本广岛市人,士族出身。自幼丧母,兄弟姐妹四人,排行第二。1939年,她11岁,随父来华侨居。父亲在沈阳做杂货生意,她先后在沈阳日本女子中学、日本陆军护士学校就读,毕业后,被征为日本陆军医院护士。1945年,在日本侨民管理所与所长张学厚相识相爱,结...[详细]
王彦修(1957-1976),东和睦村人,1967年3月入伍,为五二八三三部队直属炮兵战士。1976年7月28日,在唐山地震中抢救遇险旅客,壮烈牺牲。1977年4月30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王彦修“雷锋式的战士”荣誉称号。1984年9月28日,宁晋县烈士陵园为王彦修立“雷锋式的战士”纪念碑。...[详细]
屈兴栋,1915年出生,四川省阆中县清泉乡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屈兴栋历任红四方面军红30军89师班长、排长、连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二) 抗日战争时期,屈兴栋历任八路军团政治处主...[详细]
裴兰贞(1890—1976)女,今平邑镇含哺庄人。1940年,她参加了村内由长工秘密组织的“职工会”,开始为地下党做工作。1941年5月27日拂晓,日军、汉奸和刘桂堂部共1000多人,偷袭费南县二区区中队,裴兰贞奋不顾身,给战士送水送饭,抢救伤员。战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为村妇救会...[详细]
李振唐(1892——1976),辽宁沈阳人,字绍展,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初在段祺瑞边防军任连长。后投入奉系,曾任东北军第十军参谋长,第三旅旅长,一三三师师长。 1929年至1930年,任东北边防陆军步兵第六旅旅长。1931年7月,参加讨伐石友三战争,任剿赤军北路集团军第一集团军陆军独立第十...[详细]
李绍荣(1918~1976.3.8)莱西县马连庄乡小台子村人。绍荣9岁入学,读书6年,下学务农。1938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暴-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排长、中队长、政治干事、管理员、正副政治指导员、正副政治教导员、供管股长、组织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师后勤部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