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王玉芬

[公元1928年-1976年]

王玉芬为[公元1928年-1976年]

  王玉芬(1928~1976),女,原名桑原时子,日本广岛市人,士族出身。自幼丧母,兄弟姐妹四人,排行第二。1939年,她11岁,随父来华侨居。父亲在沈阳做杂货生意,她先后在沈阳日本女子中学、日本陆军护士学校就读,毕业后,被征为日本陆军医院护士。1945年,在日本侨民管理所与所长张学厚相识相爱,结婚后,取名王玉芬。1949年5月初全家回到潼关,同月末,潼关解放,张学厚被县人民政府任命为首任文化馆长(1951年8月,中共潼关县委清理干部队伍,张被定为历史-开除公职,遣回原籍。1984年2月平反,3月底辞世)。同年8月,王玉芬成为县人民医院第一个女护士。县医院门诊部设县城东大街大石桥三间瓦房内,医护人员不足10人,设备设施相当简陋。当时男性病人思想封建,接受注射时,尚不习惯在女护士、尤其是日本女护士面前褪裤子,场面非常尴尬。但时间一长,人们发现这位日本女护士总是面带微笑,对待干部、群众一视同仁,尤其同情边远农村穷苦百姓。而且注射手法又轻又快,痛感瞬间即逝,反都乐意让她打针。王玉芬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小儿头皮静脉注射入针技术,迅速掌握操作要领。在救治安乐乡毛沟一危重男婴时,王玉芬一针见血,男婴转危为安。王玉芬刚回潼关时,住在西门内碾盘巷家里。她孝敬婆母,爱抚小姑,克服语言障碍,不到半年功夫,学会说汉语、写汉字。她喜欢吃大米饭,没有肉菜,她就设法用白糖和鸡蛋调饭。她性格活泼开朗,特别喜欢跳舞。每逢周末下班后,带上金边眼镜,身着花裙,穿高跟鞋,打把小洋伞,早早进入舞厅。因其身段匀称,舞姿优美,令众多舞友折服。1956年初秋,王玉芬从天津乘坐日本“兴安丸”号客轮,回日本探亲。日本一家报纸刊登她与哥嫂的合影照片,并附文字说明:被哥哥阿进夫妻迎接到家后桑原时子女士表情平静。哥嫂家境不错,拥有一座小楼房,哥哥与弟弟同在邮政部门供职,每天骑摩托车上班。全家人劝她留居日本,日本政府也给她补发陆军服役人员津贴,安置她到一家医院上班,待遇优厚诱人。但潼关有她相濡以沫的丈夫和天真可爱的女儿,她最终婉言谢绝,如期返回潼关。丈夫失业后,靠耕地、摆地摊度日,但她不离不弃,相敬如宾。平日省吃俭用,常买烟买酒,买梁家肉馍及猪头肉之类犒劳丈夫。丈夫酒后发火时,她善解人意,耐心开导,从未高声争吵。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领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陪丈夫到饭店改善一顿。夫妻恩爱,传为美谈。1964年冬,消毒室护士马志超请王玉芬代为照看消毒锅炉时,锅炉突然0,她左脸颊受伤,口唇撕裂,血肉模糊,左腿同时受伤,经西安西京医院急救,方脱离危险,但容貌被毁。马志超多次请求原谅,她反而宽慰马志超不必在意。1966年初,经西京医院确诊,王玉芬左腿患有股骨头良性肿瘤,医生建议她实施截肢手术。但她不愿就此失去所热爱的工作,要求保守治疗。1974年,复查发现,肿瘤恶变,她仍坚持化疗。同年秋,哥哥阿进联系广岛一家大医院的骨科专家为她手术治疗,但因病情突然加重未能成行。1976年4月,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她施行左大腿半侧截断术。同年6月30日,在潼关县人民医院外科病房辞世,时年49岁。临终嘱咐,丧事从简,骨灰不要送回日本,留与丈夫同穴合葬。
  王玉芬把她的大半生献给了潼关的医疗卫生事业。她患病十年,九次手术,但仍坚守临床一线,视病人如亲人。潼关的百姓钦佩她,称她是日本来的好护士,潼关人的白衣天使。
  
同年(公元192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