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7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7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何振中 [公元1910年-1976年]

  • 何振中(1910~1976)陕西长安人。13岁时因家里无力供他继续上学,被送入秦腔科班榛苓社学戏。四年毕业,随榛苓社奔波关中各县演出,走乡串镇,流浪湖口。1930年经著名编导李逸僧介绍入西安三意社,与众多名家同台演出,艺术上又有很大进步,很快红遍古城。1933年后赴甘肃、宁夏,在兰州新兴社、宁夏...[详细]

高荫槐 [公元1889年-1976年]

  • 高荫槐(1889—1976),号蕴华,云南昆明人。抗日爱国将领,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滇军将领,国民党陆军中将,为龙云手下的重要人物。保定系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历任滇军排、连、营、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包括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在内的大小战役,任第六十军183 师师长、第30军团副军团长、第一集团...[详细]

高峰 [公元1914年-1976年]

  • 高峰(1914~1976)原名高杨庆,曾用名高啸平,又名高奉。陕西清涧人。早年在清涧店则沟高小读书,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派在陕北-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他于1933年在-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清涧区委书记、清涧县委书记,在无定河西的曹家坬、惠家塌、左家山一带秘...[详细]

高茶禅 [公元1896年-1976年]

  • 高茶禅 (1896~1976年) 原名联潢,字幼铿,号茶禅,以号行世。祖籍长乐县洋门乡,迁居城内观巷。家道中落,茶禅考入乌山师范学校后无力入学,受荐入省盐务署为录事,工余刻苦自学,攻经史,兼以诗词、金石寄志。民国9年(1920年),在南台福建省银行任文牍。陈衍誉茶禅“极工铁笔,尝于砚石上...[详细]

高才 [公元1923年-1976年]

  • 高才,光泽县城人,生于民国12年(1923)。小时在光泽县立中心小学读书,毕业后到上海阳光中学学习,初中毕业后回到邵武任天主教会所办三育小学校长。在工作之暇,他自学高中课程,抗日战争时期以同等学历考入暨南大学。民国35年暨大毕业,应聘到邵武中学任高中数学教师。民国36年回到光泽担任县立中学校长。...[详细]

冯启民 [公元1904年-1976年]

  • 冯启民(1904~1976) 原名祖佑,本县马岔乡冯家渠村人。1925年榆林中学毕业,1926年在横山县高小任教,经马云程、曹亚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推选为陪审员,曾与县长、农会主席一起多次清算土豪劣绅的劣迹。顽固分子仇视他,将他告到国民党陕西省民政厅,要求查办,但因组织暗中掩护转移,未...[详细]

陈祖顼 [公元1907年-1976年]

  • 陈祖顼(1907~1976年) 陈祖顼原名时夏,字纯让,号绳武,今城关镇人,清光绪卅三年生。自幼勤奋好学,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学过泥水工,当过商店学徒。民国16年(1927)春,他在亲友的帮助下,到南平的闽北公立中学读书。民国21年高中师范科毕业,考入国立暨南大学教育系。毕业后,从事教育工...[详细]

陈一堂 [公元1910年-1976年]

  • 陈一堂,又名世旺,清宣统二年(1910)生于南平县(今南平市)樟湖镇香山村,其父务农。民国5年(1916),为了躲避匪害,陈一堂举家迁居樟湖坂,进模范小学念书,民国10年转读私塾三年。他自幼喜欢作文,习作优良,深得师长器重。 民国20年,一堂投考福建省自治训练所,受训二年毕业,委派为南平县樟...[详细]

陈笑石 [公元1896年-1976年]

  • 陈笑石(1896~1976) 陈笑石,女,字斌瑶,云路乡人。民国16年(1927)于福建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考进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 民国19年,笑石法专毕业,即任闽侯县华洋审判所审判员,审理本辖区外国侨民与中国居民之间的民事诉讼。翌年,南京司法行政部认为这类诉讼应归地方法院审理,...[详细]

陈力 [公元1917年-197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陈力(1917-1976)曾用名陈昌亨。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乡王沙村上王沙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三军团四师政治部政治指导员、组织干事。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反 “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详细]

陈剑垣 [公元1896年-1976年]

  • 陈剑垣(1896~1976年),又名杨章奕,海澄县人。 1914年赴缅甸仰光当兴茂商行店员。1917年夏回国,由胡汉民、李烈钧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后改为中国国民党)。国民党人许卓然等响应孙中山先生号召,组织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剑垣受指派回福建为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筹捐军费,后因反军阀斗...[详细]

蔡梧材 [公元1895年-1976年]

  • 蔡梧材(1895年—1976年),又名亚材,字琴轩,漳州市(今芗城区)人。童年家贫,父母勉强送他到私塾念书。17岁到漳州泰兴木器店当学徒,糊口度生。民国4年(1915年)得亲友资助,远涉重洋,到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谋生。初在利和土产店当记账员,为人老实勤奋,含辛茹苦,颇得老板器重。民国6年...[详细]

安尔禄 [公元1900年-1976年]

  • 安尔禄(1900~1976) 字茆堂,本县双湖峪村人,书法家。他出身书香门第,早年肄业于中州大学,曾任延安四中教员,双湖峪小学校长。后弃教从戎,先后在国民党陕西警备旅旅部、86师政训处、228师师部任书记、科员、教官等职。1949年在内蒙古沙县随部队起义。1951年6月开始担任子洲县政府文书...[详细]

朱松华 [公元1903年-1976年]

  • 朱松华(1903~1976),扬中县长旺乡新圩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做过篾匠,当过短工。 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兴隆乡民主政府乡长,兼党支部书记。 1944年~1945年10月间,先后任扬中县二区区委副书记、书记。 1945年新四军北撤,朱奉命留...[详细]

朱飞 [公元1923年-1976年]

  • 朱飞(1923~1976),原名飞侠,字伯翔,出生于天津市一个官僚资产阶级家庭,幼年丧母,自幼脱离家庭,到外地求学,涉猎较广。 1947年毕业于开封济汴高中,后曾在卢氏莘原初中任教,1950年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调县联中(县一中前身),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1年重...[详细]

周鼐 [公元1895年-1976年]

  • 周鼐(1895~1976) 字叔雨,号香农,晚号椿园老人,桂林市人。民国4年(1915) 毕业于广西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曾在桂山中学、广西省立第三高中、桂林中学任教。20年代初与友人创建连琴诗钟社。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初期,曾任广西大学、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广西艺术专科学校、国立桂林师范学院...[详细]

张西三 [公元1906年-197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张西三(1906年~1976年) 名汉杰,以字行世。南乐县西梁村人。1924年考入大名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即大名七师)。 1926年,张西三因祖父患重病,家业无人操持,-辍学返乡。一面操持家业,一面兴办教育。先后担任村学董、学区区联学董(管辖11个村的小学),号召群众送子女入学。校舍不足...[详细]

张先辰 [公元1906年-1976年]

  • 张先辰(1906—1976) 全州人。1924年考入湖北省立高中就读,求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在董必武直接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考入武昌大学历史社会学系就读,1928年又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化学系学习。1934年东渡日本留学,次年考入仙台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科。期间与谢健弘、王学膺...[详细]

张邃青 [公元1893年-1976年]

  • 张邃青(1893~1976.5),原名张森祯,后以字行,河南省太康县人。祖父张书升曾任家乡训蒙教师。父亲张梦松是廪生,先后任陈州府中学堂校监,尉氏、太康等县高小教员、堂长。张邃青自幼读私塾,1909年考入开封中州公学中学班。学习期间,与金遐龄,冯友兰等同学创办《学粹》旬报。毕业后返回原籍任教。 ...[详细]

张孟钦 [公元1893年-1976年]

  • 张孟钦(1893-1976),女,字素昭,修武县张延陵村人。幼聪慧。随父读书、习字。与城内东门大街秦文华结婚后,在丈夫的帮助下,勤奋学习数学与新教科书,求知欲望愈炽,乃于1915年考入开封女子师范学校。1920年毕业后,曾在开封女子学校、卫辉中学任教。但当她想到故乡女子没有受教育机会,就毅然辞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