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新泮(1886—1975),瑞安鲍田人。少年曾遭水灾逃荒之苦,仅读过4年私塾。建国后,积极投身水利事业,参与筹划建设陡门、桥梁,开挖疏浚河道、浦沥,并倡议沿海、沿江陡门通常情况应关闭挡咸蓄淡,保证灌溉。1957年,率先仿效“雷公铲”原理,试制浦沥拖淤工具,获省嘉奖。平时还积累观察天象的经验,预...[详细]
陈晓岚(1900—1975),四川武胜人。2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就学期间,在进步思潮的熏陶下,参与组织成立四川青年社。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李大钊直接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被捕,后经党组织营救,保释出狱。同年冬,去四川在军阀部队中开展 工作。1929年5月去德国,次年夏考入德...[详细]
陈德法(1900—1975),字民具,诸暨陈蔡河图村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留校任分队长、区队长,参加东征、北伐,历任排、连、营、团长及蒋介石侍从室警卫组长。1935年8月,任37旅旅长,率部参加沪淞抗战,与日军激战七昼夜。次年任一九四师师长。1940年,被任命为陆军中将师长兼宁波防守司令、第二...[详细]
陈达(1892—1975),又名邦达,字通夫,余杭吴山镇(今属仓前镇)人。自幼聪敏好学,13岁入余杭县高等小学堂,无论寒暑,每天起早摸黑,步行十五六里赶到学校,为堂长(校长)姚仲寅先生所赏识。受其资助,于清宣统二年(1910)入杭州府中学堂,毕业后考入北京清华学堂留美预科班。在清华衣不求华,食不...[详细]
白海山(1919~1975年),黄陂横店人。1933年在本县学做便装裁缝。1935年去河南信阳黄新 盛时装店学艺。1937年在汉口民生路周义记店参师“剽艺”。1940年进汉口周畅记时装店帮 工3年。1943年自租华清街店面,开设白海记成衣店。 清末,旗人服饰旗袍流行内地,但因是直统型,不能体现...[详细]
朱卫元(1896-1975年),女,原名朱元贞、绰号"奉天刘"。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三道林的一个贫农家庭。8岁时因家贫、人口多,去表叔冯亚轩家作养女。冯是老中医,善治妇、儿两科,朱卫元受表叔的影响,爱上了中医这一行。她从认中药名开始识字,白天帮助抓药、制药,晚间读医书,专攻儿科,逐步掌握了医学的基...[详细]
周一凯(1919~1975年) 又名迪生,建阳崇雒乡后畲村人。其曾祖父做木材生意起家,祖父周延祚捐款得官。父亲周翰曾任福建省私立法政专科学校校长。 一凯少年时在福州读书。其胞兄一夔留学美国回来,在南京中央政治大学任教授,一凯到南京读中学,随兄生活。在中学读书期间,就在《大公报》上发表诗词...[详细]
钟人仿,1914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政治处宣传员、技术书记、连政治指导员、师教导队政委、团特派员,红一军团保卫局执行科科长、执行部部长、军团保卫局代...[详细]
智生元(1914~1975)革命干部,阳泉首任市委书记、市长,定襄县神山乡管家营村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二分区政治部-科长、二支队政委、晋冀二地委组织部长、地委书崐记等职。1947年正太战役中参加解放阳泉的战斗,同年5月兼任泉市委书记、市长和军事委员会主任职务。其间,他贯彻执行...[详细]
郑畴(1903年—1975年),又名牧之,伯修,原籍福州,后定居漳州。民国9年(1920年)到日本留学,民国16年底于日本东京加入中国共产党,编在中共留东支部。翌年回国,在上海任中学教员,同时参加中共法南区委宣传工作。民国18年因参加五一节--被拘,民国19年再度被捕入苏州反省院。民国21年脱离...[详细]
张志新(1930-1975年),1930年出生于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曲阜道一个教师家庭。因父亲是音乐教师,自幼接受了很好的艺术熏陶。在姐妹3人中,张志新排行老大。由于生活窘迫,11岁才上天津达文小学读书。当时听说有所小学招收学习成绩在前3名的学生免费入学。为了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张志新刻苦学习,终于...[详细]
张应德(1931~1975) 张应德,男,本县顺宁乡高家湾村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丧母,只读过3年小学。1947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在陆军76师3团3营9连当战士。1948年1月,调入西北野战军4纵队3旅7团1营1连当战士,随部队转战陕北。3月,在西北著名的宜瓦战役中,作战...[详细]
张砺生(1888——1975年)),原名张秉义,张家口尚义县大西沟村人。张砺生宣化中学毕业后,考入天津政法学堂。在校时,组织克复学会,暗中从事反清活动。1910年,参加同盟会。次年,去上海谒见孙中山,并跟随孙中山赴南京参加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不久,竞选国会议员成功。1913年,孙中山发动了讨袁的...[详细]
张雷平(1918—1975)原名邵泽普。江苏省沛县人。一九三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泰县县委组织部部长兼城区区委书记,中共江都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中共苏中第一地委组织部部长,第二地委组织部部长兼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台北独立团政治委员和兴化独立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
张锦春 (1896-1975),又名孙均、铁军。山东省福山县人。早年曾祖父逃荒闯关东,来到奉天落户,后父亲张世英又移至辽宁省西安县(今吉林省辽源市)开荒种地。他在西安县立小学堂毕业后,到县立一中,四年制毕业。1920年来到哈尔滨,入东华学校学习英俄文法律专科。期间,在俄文教员张昭德帮助下,...[详细]
张吉厚(1909—1975),又名李兴第,男,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四乡(现属河南新县)人,1909年出生。自幼家贫,从小就参加劳动。1926年加入农民协会,次年参加农民自卫队,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土地革命 1928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1军1师1团当兵,团长就是著名的王树声大将...[详细]
扎江,1941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巴塘县茶洛乡一个贫苦农家。藏族。他从小父母双亡,过着悲惨和贫苦的生活,6岁时就给有钱人家放牛。新中国成立后,扎江的家乡来了解放军。共产党领导藏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推翻了压迫在藏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扎江和千千万万农奴一样获得彻底翻身解放。 1961年5...[详细]
郁文(1919—1975),1919年生,江苏省海门市人。1919年出生,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宣传部干事,第115师直属政治处教育股股长,新四军第3师7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3师7旅20团政治处主任。参加宿北战斗、合顺昌战斗、淮安战役。...[详细]
俞启葆(1910~1975)字遂初。江苏昆山人。1922年离家去上海,入中华职业学校商科,1925年毕业后,在上海三友实业社当职员;1929年考入南通农学院附设高中,1930年又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在中大农学院,他边学习边参加棉花育种的试验研究,曾发表《中棉新品种》《中棉遗传研究》和《棉作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