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曼青(1902—1975),原名岳,字曼青,自号莲父,别署玉井山人,又号曼髯,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幼颖悟,从母张氏习诗书,过目成诵。10岁从汪香禅习画,14岁后画艺大进。1917年,到杭州,结识沈寐叟、马一浮、经子渊、楼辛壶等,相与研论诗、书、画。1920年到北京,因在报章与名士以诗唱...[详细]
郑鸿桥(1899~1975),太平镇人。受父郑秉桓影响,自幼爱好粤剧艺术。民国24年(1935)与镇上董献英、朱兆荣、李少荣等创立“太平剧社”,组织20多人在太平演出《刘邦问路斩樵夫》:《刘备过江招亲》、《大闹梅知府》等剧。悉心研究粤剧的行当、唱腔、做工、念白、脸谱、服饰、锣、鼓等特色。曾与红...[详细]
(1920~1975)赵孟伯, 又名可敏,都安街人,1920年3月26日生。曾先后被选任德保县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务委员、德保县壮剧团、右江壮剧团团长、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文联常务委员、中苏友好协会广西分会会员、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协会广西分会理事。 赵孟伯7岁读书, 天资聪颖,...[详细]
张维 (1898~1975) 张维,又名运宝,字楚行,浏阳县澄潭江南埠岭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1916年考入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医预科,后转入本科,获医学博士学位。 1924年,他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并任长沙某区分部宣传委员,后任湖南人民讨吴(佩孚)委员会救护队队长、长...[详细]
张润坡(1905~1975),字庆荣,北庄村人。他少时入塾学习,1927年开始自学从医,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在永固霸、京津一带享有很高的声誉。先后在永清龙虎庄、牛驼镇开业。解放后,响应党的号召,在本县大沙垡创办联合诊所,任诊所主任,兼任第四区卫生协会主任。1958年永、固、霸合并时在霸县医院工作...[详细]
张光琼(1907~1975),海南省文昌县罗豆农场潭罗村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八期炮兵科、陆军大学训练班。1923年起,任广东西路讨贼军副官、连长,粤军第一军第一师连长、营长,广州大本营海军陆战队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官团大队附。1927年任黄浦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教官。1929年起,...[详细]
曾学元(1906—1975),宾州镇外东街人。民国12年(1923年)考入宾上迁中学。15年(1926年)该校全体学生组织成立 日本宣传团,曾任副团长,率领同学宣传-,振兴国货。毕业后到广州读书,27年(1938年)于中山大学医学院毕业。其后历任广西省立百色医院内科医师,桂林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宾...[详细]
严振声(1915~1975)原籍南城,自祖父迁居南丰。幼时随父学药习医,擅长内、儿、喉科,临床经验丰富。建国后,曾任南丰城关镇医院院长、县人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县政协副主席。在学术上,师古而不泥古,临诊不拘一家之说,治病讲求实效,遗存医案百余例。1971年,参加县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脑‘的...[详细]
徐士恢(1930—1975),平湖人。1952年浙江大学毕业,分配至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部设计室,从事广播传输科技研究,历任科长、副主任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1961年间,先后出国去越南、蒙古、苏丹、几内亚等参加广播工程建设。1974年12月又率中央广播技术考察组赴赞比亚援建中...[详细]
萧元定(1897~1975)长沙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1914年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不久父死,经济中辍,在学校资助奖励下完成学业,获博士学位,留校任医师。一度任武昌同仁医院和长沙仁术医院医师,1929年仍回湘雅医学院执教。“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曾任抗日华北医疗队第8队队长,支援抗日...[详细]
吴以基(1926—1975) ,又名郭生,白沙镇吉庆街人。1947年2月考入桂林师范学校。在革命思想影响下, 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48年6月参加中共桂师地下党 组织——爱国民主青年会。 同年12月3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4月任桂师地下党支部宣传委员、支部书记。 1949年6月10...[详细]
王庆林(1908~1975),九三学社社员,主任医师,河南新郑人。中学肄业随父学习中医。民国20年(1931年)去开封挂牌行医,专治痔瘘。民国26年(1937年)移居西安,襄助其弟王芳林应诊。民国30年(1941年)在案板街开设痔瘘专科诊所。建国后,1954年10月到西安市中心医院工作,创设痔瘘...[详细]
王积功(1903-1975),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关镇龚家冲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红军,历任独立团政委、旅攻击部副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留守处主任,广州军区后勤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部长。...[详细]
舒三和 (1900~1975) 舒三和,长沙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生于长沙城内樊西巷。家贫,仅读4年私塾,14岁随父习篾工,18岁从师著名湘剧演员兼弹词演唱家鞠树林。他天赋好,剑眉大眼,嗓音洪亮浑厚,经名师指点,技艺大进。时长沙说书尚无书场,一般走街串户,上门说唱。他出师后沿街卖...[详细]
沈杰夫(1894—1975),名文荣,德清洛舍人。年轻时,有志于教育事业,曾开办蒙童馆,免费教育贫家子弟。1913年,乡中疫病流行,死亡无数,乃立志学医,拜-(今属桐乡)金子元为师。4年学成,回乡行医。看病不计酬金,对贫寒之家往往接济医费,深为乡人传颂。当时,各地医生均广收门徒以扩大影响,而杰夫...[详细]
沈嘉瑞(1902—1975),嘉兴人。1927年南京东南大学农科生物系动物专业毕业后,在厦门集美学校任生物学教员。1928年在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当助理员。1932年秋赴英国留学,1934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理工学院动物系甲壳动物研究生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及普利茅茨海洋生物...[详细]
潘公展(1894—1975),原名有猷,字干卿,号公展,吴兴(今湖州)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外语系。 在校期间,曾先后兼任《时事新报》“学灯”副刊和《国民日报》“觉悟”副刊的特约撰稿,并经人介绍参加南社。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上海积极响应,公展被推举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的活动...[详细]
宁武(1885--1975),原名宁志良,生于辽宁省海城市响堂乡苗官屯。早年毕业于盛京医科大学,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于凤凰城策动团丁起义,响应辛亥革命。1912年,为支援武汉革命军北上,他赴山东烟台开展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失败后,宁武赴上海,根据孙中山的指示,为讨袁斗争而奔走。19...[详细]
罗奇 (1903·8——1975·11) , 字振西,号抡馨。十里乡大鹏村人。国民党军上将。 1922年广州工程学校毕业后入广州法政大学法科。 1924年6月进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参加孙中山解除广州商团武装和肃清杨希闵、 刘震寰叛乱的军事行动。1925年3月毕业后,任该校教导团见习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