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进尧(1945—1974) 浙江省建德县(原寿昌)人,乳名筱娘,绰号兰溪佬。1968年11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次年来陕,先后于汉中褒河水库、华阴县农场劳动锻炼。1970年5月来镇坪,任镇坪中学语文教员,期间自编教材培训小学教师(简师班)二期,其学生毕业后赴本县各乡村小学,大多已成...[详细]
胡涵益(1910~1974) 又名友三,水口乡水口村人。幼时习医,勤学成才。1932年在县城东街开设“卫生堂”药店,坐堂应诊。自制中药膏、丹、丸、散,方便患者。建国后,1956年合营于联合诊所。后在太峪地段医院、县医院、水口医院工作。胡擅长妇科,对“痨疟”治疗有独到之处,为陕西名老中医验方集献方...[详细]
黄颐,字松龄,号鹤年,福建闽侯桐口乡渡坞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黄颐自小习农,好学勤奋,半耕半读完成中学课业,后出洋到北婆罗洲、沙涝越等地办学。民国18年(1929)回国,考取中山大学师范专修科,在校期间深受林植夫先生新民主主义思想影响。毕业后,曾在霞浦、福安、...[详细]
黄农(1899~1974),号稼初,邵武人,出生在邵武南门直街(现五四路)。民国13年(1924)毕业于广东中山大学,次年到建宁县凤麟中学任教员及教务主任,经常在师生中宣讲孙中山先生的-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组织秘密革命团体。民国15年夏,为躲避当地反动派的搜捕,他到江西参加北伐...[详细]
韩陵甫,祖籍河北省邯郸县,民国元年(1912年)9月生于山西省襄陵县。少时家贫,经多方资助念完小学即辍学,后在县内几个村庄当小学教员。时值国难当头,陵甫怀着救国壮志于民国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发生后,他投笔从戎,在襄东组织抗日武装,后因工作出色被送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回襄陵...[详细]
郭汉都(1903~1974),字建国,别号宝三,通镇高家塄村人。幼年家境贫寒,及壮,家庭渐富裕,读了三年书。18岁开始攻读医书,20岁起行医于葭县、榆林、西安。医术精湛,对伤寒、妇女月经不调等症有独特疗法。他踏遍了家乡周围的山山水水,亲自采药100余种,约5000多斤。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详细]
高丽生(1917~1974) 高丽生,乳名金水,广东丰顺人。父亲早逝,兄弟姊妹靠寡母抚育,少年时代时曾在村中牧牛。10岁时由高家公尝资助,入本村私塾读书。 民国21年(1932)入读汤坑钟秀小学。民国23年考进潮州金山中学。因积极参加金中-,被开除学籍。 抗日战争爆发时,高丽生在汤坑...[详细]
高传翰(1892-1974),文登区泽头镇大洼村人。高家在离村半里多的野外住,为看家护院,自己修了个小岗楼。老人一家非常支持革命,小岗楼成了于得水的一个秘密联络点。为防不测,岗楼墙上挂有土枪和一个个用罐头盒做成的土手 。他的大儿子高登之高小毕业后,学习医术,曾在铺集、郭格庄及本村开设诊所。高登之...[详细]
封至模(1893~1974)祖籍陕西咸宁柏坊树,生于咸宁景龙池(今属西安市碑林区)。1921年毕业于西安第一师范学校,同年入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专攻美术。在艺专期间,与剧作家李健吾等排演《幽兰女士》《一元钱》《夜未央》《母亲》《是人吗》等多种话剧,他以男饰女,名噪燕京。与此同时,封还参加齐如山、...[详细]
冯文江(1905~1974) 本县马岔乡冯家渠村人。1924年榆中毕业,考入北京中国大学。1925年加入“共进社”,同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上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聆听毛泽东的教诲,同年转党。讲习所结业后,调回陕西渭南省东农民办事处任职。1927年调西安中山学院担任农-动班班主任...[详细]
冯超如(1890~1974)字卓,笔名侠衲。陕西大荔人。青年时由陕西省立第二师范学堂毕业,参加辛亥革命起义军,历任参谋、营长、团长、少将参议等职。后赴南京中国国学院学习文史、哲学,又赴日本考察。归国后,在上海大学教授历史、哲学。于右任出任国民政府-院长时,冯去-所属审计部任会计科科长、会计处处...[详细]
邓重庆(1906~1974) 又名诚忠、连三。清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四月(1906.11.19)生于邓家圪一个富裕农民家庭。父亲邓凤翔,清末秀才,早年病逝。重庆幼入私塾,1920~1923年就读于山西柳林教会学校铭义高等小学。1924年考入榆林中学,12月由王懋廷(省立四师国文教员)介绍,加入社会主...[详细]
陈泽深(1920~1974年),又名漂水,同安县人,民国9年(1920年)2月生。父亲陈尚彬种田兼做小贩。陈泽深在厦门读中学,民国23年进香港拔萃男书院求学。毕业后,到福州三十一中学任教。民国29年得基督教会资助,进福建协和大学预科学习,后转四川省成都市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深造,民国35年毕业,留...[详细]
陈浴新(1890~1974),名世梅,字积发,号志壮,蓝田光明街人。不足12岁,设馆教蒙童。光绪廿九年(1903)秋,赴长沙入湖南游学预备科习德文、数学。光绪三十年,加入谭人凤等组织的会党——岳麓山道义堂。宣统元年(1909)湖南陆军小学毕业,考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翌年冬,受焦达峰指示,深入新军...[详细]
陈启紫(1902~1974年),泉州新门外曾林村(今属江南镇)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7岁丧母。民国5年(1916年),随叔父陈大谦到印尼泗水谋生。初在合德咖啡批发行当仓管员。1919年,在叔父谦记咖啡行当经理。1934年,自己创办建记咖啡食糖批发行,经营有方,业务发达。 陈启紫...[详细]
陈登原(1900~1974)原名登元,字伯瀛。 1900年1月29日出生于周巷镇。幼从父读书。1915年入浙江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后在余姚县第一高等小学任教。1922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宁波女校,并出版《中俄关系述略》、《荀子哲学》。1930年任南京金...[详细]
陈本宗(1890~1974年),南安人。早年在南洋陈思露著名中医处学医,回国后行医四方,博采民间医药经验。民国22年(1933年)到厦门创办益同人公会,自任理事长,并办公会施医赠药所,自兼中医师,还聘厦门名中医王少程、王幼程等共事。后与同事制药丸散方百余种,作为施医赠药之用,又以公会名义向海外募...[详细]
陈邦兴(1918~1974年)别名阿龙。政和县天井乡人,贫农出身。 陈邦兴幼时家遭兵燹,随父流落他乡。7岁到建瓯替地主放鸭、放牛、放羊。民国23年(1934年),参加建瓯工农游击队。民国27年1月,调省委警卫队任队员,后历任班长、队长、指导员。同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33年12月,跟随...[详细]
陈骥(1890—1974),字骧衢,广东顺德人。广东陆军小学第三期、南京第四陆军中学、保定军校第二期步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骑科毕业。历任粤军排长、连长、西江讲武堂教官、营长、团长。1936年任广东省保安第四旅旅长。 1937年1月,叶肇组建了六十六军,陈骥任六十六军一五九师师长。193...[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