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北省> 保定市>

封至模

[公元1893年-1974年]

封至模为[公元1893年-1974年]

  封至模(1893~1974)祖籍陕西咸宁柏坊树,生于咸宁景龙池(今属西安市碑林区)。1921年毕业于西安第一师范学校,同年入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专攻美术。在艺专期间,与剧作家李健吾等排演《幽兰女士》《一元钱》《夜未央》《母亲》《是人吗》等多种话剧,他以男饰女,名噪燕京。与此同时,封还参加齐如山、余叔岩、梅兰芳、曹心泉的国剧社,结识了荀慧生、尚小云、程砚秋、徐碧云、筱翠花、刘仲秋、郭建英等著名演员。由于热爱京剧艺术,他请京剧票友王寿山、南铁生传授青衣、花旦,先习清唱,后练做工表演。在京曾演出过《五典坡》《贵妃醉酒》《五花洞》《十三妹》《三娘教子》,红极一时。1922年回到西安,加入阎甘园、李逸生、周伯勋等组织的京剧票友社--广益娱乐社,封登台演出,轰动西安。不久又去北京,拜青衣花衫李宝琴学做工,得秘本真传;还与话剧界、京剧界名流交往,探索表演技艺。同年秋,旅京秦人为陕西大旱、“虎列拉”(霍乱)蔓延举行义演,他响应张凤翙、寇锡山、王杰三、武少文、马公韬号召,又演出《梅龙镇》之李凤姐、《虹霓关》中的东方玉梅、《拾玉镯》中的孙玉姣、《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以扮相秀美,-稳厚,声腔饱满,举止飘逸,顿挫分明,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喝彩。回陕后曾与刘尚达、张寒晖、周伯勋、姚一征组织西安实验话剧团。1926年以后任成德中学美术教师。由于酷爱戏剧艺术,遂于1930年从教育界转入戏剧行列,加入了陕西易俗社,曾任该社、教务主任、评议长、训育主任、导演等职。从1931年至1938年的八年中,他力主戏曲革新,力矫秦腔粗俗之习,在以易俗社为实验基地的秦腔改革中承上启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编的爱国历史剧《山河破碎》和《还我河山》,风格新颖,场面壮观,对激发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鞭挞一味妥协、退让的政府当局起了很好的作用,演出之后轰动平津。1937年6月13日《全民报》报道《山河破碎》在北平怀仁堂演出盛况说:“观众之多,足无隙地,无票遭拒于门外者大有人在,观众欢迎的情绪,诚为仅见。”《山河破碎》何以如轰动?该报道深刻地指出:“当此国难严重之日,实于宋朝无二致。宋时君昏臣懦,畏敌如虎, ,只图贪生,抗敌之士不能容,奸佞当权,-误国,卒至沦于异族,在民族史上留一污痕”,而“此剧写历史的伤痛,促民族的觉悟,震聋发聩,去懦警顽,实对现时之中国当局下一针砭。方今举国民众,抗敌殷切,故亦极欢迎此抗敌救国主义之民族佳剧也”。封还精心主持为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秦腔唱片,以弘扬秦腔艺术。对易俗社剧场仿北京中和剧场的改造,首创在西安实行对号入座,让监场(前场管理人员)人穿蓝色红边工作服和让“龙套”脸上涂彩并穿衬滚衣等美洁台风的改进,他都付出了很大精力。
  抗战时期,为避日机空袭,封住在东关一家花园窑洞,仍抓紧时间在窑洞前的树荫下,为宋上华、伍富民、杨令俗、雒秉华排导了《拷红》《龙门寺》《渔家乐》《桑园寄子》等戏,使这些演员艺技日增,享誉西北。离开易俗社后,他还相继创办了夏声剧校(京剧)、戏剧专修班、上林剧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封先后在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处和西北戏曲研究院工作。抗美援朝时,他以花甲之年义演《虹霓关》,并为易俗社新生部和三意社、尚友社及戏校讲课授艺。1952年全国戏曲会演前,他亲自为刘毓中改编排导《卖画劈门》,为苏育民排导《打柴劝弟》,为孟遏云、刘易平、萧若兰等排导《游龟山》。排导中,他与演员们共同切磋,边排边改,使这些秦腔传统戏能以新貌晋京演出。这一时期,封除编剧、讲课外,还编著了《戏曲词典》《秦腔概述》《秦腔剧目》《秦腔艺人考略》《秦腔字韵》《秦腔髯口》和《秦腔板眼和腔调》等书籍,对弘扬及振兴秦腔艺术都是很有价值的珍贵资料。1974年8月8日在南京病逝。

同年(公元189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