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惠泉,安溪县依仁里榜头塘美乡(今龙门乡寮山村)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出生于厦门,小时肄业于玉屏书院,弱冠南渡新加坡经商,热心社会服务。抗战时,参加南侨总会筹赈祖国难民的工作,并鼓动新加坡“龙运”铁矿二万余人-,切断供应日本军火工厂的百万吨铁苗,逼使该工厂停业。 民国30年(1941...[详细]
周淑安(1894~1974年),音乐家。同安嘉禾里人。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厦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民国3年(1914年)赴美国留学,在哈佛大学攻读音乐艺术理论,同时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练习钢琴,获得哈佛大学艺术学士学位。民国16年人纽约音乐学院学声乐。次年回国,先从事中学音乐教育,后任上海国...[详细]
周良通(1895~1974年) 周良通,字元达,今城关镇建设东街人。周的祖父善泥水技艺,代代相传。他幼读私塾,喜爱画画,少年时由胞兄良立带教泥水技艺。他学艺勤奋,擅长绘塑技术,通过父兄指点,不数年即以快、好、巧闻名。 他砌砖、翘栋角、粉刷墙壁,均匀平整,光润无痕。能在栋面、水墙、亭、榭、...[详细]
钟阿壝(1901~1974年),又名善众、土溜,畲族,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福安县康厝凤洋村畲农家庭。先辈世代务农,家贫如洗。 民国17年(1928年),阿壝到福安城关谋生,结识马立峰、詹如柏,在他们的引导下参加革命。不久,他回凤洋,在邻近的畲村发动农民参加农会、贫农团,带领群众开...[详细]
折多雄(1906~1974)陕西米脂人。自幼务农,饱受地主盘剥。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折家坪村自卫军排长,决心投入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行列。1945年,驻榆林的国民党军不断向陕甘宁边区骚扰,在镇川的一次战斗中,他带领民兵配合八路军扼守独耳山口,俘敌五人,缴获步枪两枝、轻机枪一挺。194 7...[详细]
张有仁 (1905-1974),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出生在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919年随父来到哈尔滨。1920年考入中东铁路铁道队学习技术。1922年,其父因机车出轨受重伤而死,他接替父职进入哈尔滨机务段当工人。1925年冬,共产党员吴丽实到机务段开展革命活动.开办夜校,宣传马列主义,张...[详细]
袁存周(1906~1974) 甘泉县东沟乡乔庄村人。从小家境贫寒,未上学。1941年,袁存周极积响应党中央提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带领群众开荒种地,粮食连年获得丰收,达到了边区提出的“耕二余一”的要求。他勤劳吃苦、积极带头缴纳公粮,支援前线。1943年,他光荣...[详细]
殷希彭(1900年-1974年),河北省安国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任河北省立医学院病理学主任教授,晋察冀军区卫生部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第一...[详细]
杨柳溪(1915~1974年),生于归德里西山前村。毕业于厦门艺术专科学校。初任农村小学教员,民国28年任城厢中心小学校长,民国31年(1942年)任龙溪师范学校文史美术教员。50年代起,先后在集美中学、厦门市区任教。 杨柳溪自幼喜爱诗文书画,勤学苦练,又经艺专深造,诗书画都有较高造诣。尤其...[详细]
徐章弟(1912~1974年),民国元年(1912年)出生于福安县溪潭乡凤凰坂村,原为渔民。 章弟13岁时双亲去世,随88岁的祖父下船捕鱼。他长年在海上生活,积累丰富的看天经验,被人称为气候“土专家”。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溪潭运输社政治社长。1958年,溪潭公社建立气象哨,章弟被...[详细]
谢殷盘(1906~1974),字止铭,号大盘,泰宁县杉城镇和平街人。民国12年(1923)毕业于福建省立第六中学(校址邵武)。民国17年,北平华北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在校期间于1927年参与邓演达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前的准备工作,后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员。民国19年10~11月,代理泰宁县长。时值闽...[详细]
谢联棠(1888.12~1974.6),又名莲塘,东山县南埔村人。早年出洋谋生,侨居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他为人敦厚诚朴,乐善好施,被誉为“慈善老人”,是东山县著名的爱国华侨。 谢联棠的父亲务农兼营榨油业,油坊倒闭后家庭经济急剧衰落,谢联棠是在父亲去世7个月后出生的,母亲忍着丧夫...[详细]
魏廷英,号晋杰,松溪县城关人,清光绪廿六年(1900)出生。民国10年(1921)毕业于福州省立第二中学,同年考入国立北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在学期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民国14年参加国民党。大学毕业后到南方参加北伐军。民国15年国民革命军光复建瓯,受革命军十四军政治部派遣与黄雄西、胡侠樵...[详细]
王振怀,字仁山,城坊区(今松城镇万贤街)人,民国5年(1916年)2月6日生。幼聪悟,好体育,家贫,霞浦初级中学肄业改入小学师资班,结业后,先后任厚首、围江等初级小学校长、私立作元小学教员。抗战开始,他组织学生上街宣传抗日,教育民众共赴国难。抗战胜利后,赴台任教,不久,国民党发动内战,他目睹国民...[详细]
王源兴(1910—1974年),字潮澜,龙岩县(今新罗区)西陂大洋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二十二日生。民国15年(1926年)春,南渡新加坡,当搬运工。民国17年冬,回乡完婚后再度出洋。民国20年,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一家公司任经理。民国21年初,创立恒丰公司,被推选为巨港中华总商...[详细]
王佩珍(1920~1974年),原名王钦章,山东省博兴县窠刘乡王家村人,民国9年(1920年)出生于佃农家庭。9岁开始上学,读完4年级就失学务农。 民国27年,日本军队侵占山东。民国28年,王佩珍被选为该村青年救国会会长。民国30年当乡的青年救国会会长,并于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31年任乡...[详细]
王建福(1919—1974),汉族,出生在定边县罗庞塬乡贾塬村王塬畔小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35年9月,长征红军到达陕北。王建福当时16岁,在故乡毗邻的甘肃省环县四合塬乡耿河村慕油房小村的一个富裕人家揽工放羊。一天,红军大部队从当地山路上经过,部队官兵见他衣衫褴褛,赤脚光臂,面带饥色,就...[详细]
拓元国(1904~1974) 本县裴家湾乡张家山村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事地下工作。1942年起先后任乡长、区长,但他和普通农民一样坚持劳动,开展大生产运动时,他为边区政府贡献粮食150余石。40年代曾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后因...[详细]
苏资琛(1893~1974)名养源,字资琛。陕西韩城人。早年毕业于陕西第一师范学堂优级班。有近十年教书经历。在韩城初小教书时,适逢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向群众宣传-,反对军阀混战;在延长县高小任教时结识了杨虎城,对他后来的政治生活有很大影响;任韩城高小教育主任时,正值“五卅”惨案发生,陕西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