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湜 (1892~1974) 饶湜,字或安,长沙县东乡尊阳都金山田家煅(今属金井镇)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三十八年举家迁长沙城,他先后入明德高小、经正中学。1912年毕业后因家庭贫困,靠夜间担任家庭教师收入,就读于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采矿冶金系,1915年毕业后派任水口山矿务...[详细]
钱宝琮(1892—1974),家琢如,嘉兴人。幼年在城区塔弄张子廉家塾读算学、英语等课。后入嘉兴府学堂。15岁考入苏州铁路学堂工程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取浙江省公费留学生,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宣统三年(1911),获工程(理学)学士学位。1912年2月在浙江省公署任职,负...[详细]
彭沛民(1894~1974)长沙市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宣统二年( 1910)考进长沙雅礼大学预科,1914年赴英国留学。1934年回国后,历任上海美专教授、北平美专两画系主任、北平艺专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武昌艺专特约教授、湖南大学英文教授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西师范学院艺术...[详细]
(1882~1974)潘子材, 原名潘英, 城关镇莲城街人,店员出身。1910年参加广西边防军充当士兵,1911年10月,响应和拥护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12月在国民革命军任军需。1913年元月军队改编为广西陆军第二师, 任师部少尉军需。1916年8月调任广东陆军第一师中尉军需。1918年8...[详细]
潘兆昌(1907~1974),又名潘达三,新圩人。梧州师范毕业。1926年国共合作时参加国民党,当选为北流县党部执行委员,任工人部长,兼农讲所政治部主任、县督学等职。1927年初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年冬,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元月,由俞作豫、黄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2月参加龙州...[详细]
潘斯俊(1909~1974),又名仲南,同古乡土龙村人,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曾在百色、贺县等地当过中学、 师范教师。民国23年回钟山县立中学任教。民国29年8月于广西民政卫生处保健组任科员。民国31年11月至33年任钟山县教育科长。民国34年任钟山中学校长,他受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影响,决心为钟山的...[详细]
罗大嫂(1915一1974),生于南丹县罗兰乡拉教屯(现属八圩瑶族乡关西村)一个苗族农民家庭,原名吴连英。因她丈夫罗绍华排行老大,且她平日为人正直厚道,与周围群众的关系十分融洽,人们便尊称之为罗大嫂。罗家家境贫寒,靠租种地主的2亩田3亩地,辛勤耕耘,养家度日。由于生活贫苦,罗大嫂渴求翻身解放,...[详细]
柳聚英(1915~1974),山西离石人。1935~1937年在原籍参加过公道团和牺牲同盟会、农民协会。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脱产担任离石县公道团视察员兼乡农会秘书。1939年调中共离石县第三区区委会工作。1940年10月~1945年10月,先后担任离石县农民合作社区联社副经理、青年书店...[详细]
刘花子(1890~1974),祖籍平江县洪其洞,曾迁居湘阴、汨罗、岳阳等县。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行医乡间,是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草药郎中。 岳阳大明乡村民罗某,右臂生一大毒疮,红肿遍及胸背,延医诊治无效,生命垂危,他偶过罗家讨茶喝,见状后仔细检查患处,确诊为蜂窝疔,要来一个瓦罐,罐底凿一小...[详细]
李翰园(1902—1974),原名李毅安,曾用名李林,临夏市人。从导河(临夏旧称)联合中学毕业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后,入北平陆军军需学校学习,后任黄埔军校经济教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因失去组织联系而-。1928年在宁夏马鸿逵部任职,历任参谋处长、参谋长、民政厅厅长、建设厅厅长等。在电...[详细]
李涤支(1893~1974),名思溎,号涤之、涤支,天津市人,民进会员。民国“年(1922年)南开大学肄业至河北保定私立育德中学任教,继任训育主任。民国26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随校南迁河南省西峡口,改任总务主任。民国28年(1939年)春,保定育德中学同仁、共产党员王荫圃从延安到西峡口...[详细]
雷玲(1922~1974年)女。乐江乡光明村人,出生于行医家庭。 1932至1936年, 就读于本地一小学校,1936年下半年,入县城短师班学习。1937年5月考上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193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回龙胜工作。先后在县内泗水中心校,大同中心校任教师。其间,在县妇女会兼任组织和宣...[详细]
蒋剑涵(1899—1974)年,又名蒋昨非,湖南省邵阳县下花桥区新甲山村人。幼时家境贫寒,十岁方入私塾。民国10年(1921年)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回邵阳从事教育工作。 1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次年4月负责中共宝庆特委支部宣传工作,16年担任中共湖南湘西特委宣传部长,并兼任湘西南特委直...[详细]
胡识因(1893—1974),女,原名世英,化名吴式、郑耐冬,永嘉人。先后就读温州艺文女学、大同女学、杭州女子工艺师范学校,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上海女子体操学校,和郑恻尘结婚。历任杭州守清女学等教员。1920年,在温州创办新民小学,并在女子师范学校兼课。 1924年冬,由谢文锦介绍参...[详细]
黄翰庭(1905—1974),南丹县车河乡抗马陆洞人。家庭经营小手工业,家境清贫,靠父亲辛勤劳动来维持全家生活。他出生仅三个月父亲就去世,为谋生路,两岁时,母亲改嫁,翰庭随母下堂到莫家。在后父的关怀下,民国元年(1912)入南丹古观小学读书,生活和学业总算有了依靠。 民国15年后父去世,经友...[详细]
陈义(1900—1974),乳名柏根,又名瑞麒、宜丞,富阳湘主乡(今新登镇)人。家素清寒。父亦发,为本邑塾师,生四子,陈义居三。幼时随父读书。14岁入福光寺小学。1920年,考取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任中央大学助教。1932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五年后获国际理学博...[详细]
陈雄(1894·1——1974·2),原名德广,号杰夫。县底乡冠堂村人。国民党军中将。15岁入广西陆军小学,毕业后于1911年进湖北陆军中学。1914年入湖北南湖陆军第三预备军官学校。1916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在保定入伍半年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1919年毕业后,在广西马晓军部下...[详细]
覃炳璋(1903~1974),别字若海。乐民乡马突村人。1934年秋于上海法政大学毕业。 1935年筹建合浦县简易师范学校(寨圩中学旧址) ;同年8月正式上课,担任校长兼国文教员。 1938年10月,上级党组织在简师开始建立共产党支部. 并不断在师生员工中发展党员,他对此心照不宣,暗中...[详细]
庄志烈,又名庆德,惠安县山腰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家庭贫苦,三岁时,父亲往南洋谋生,因不得志,音讯鲜通。母郭氏,信基督教,因生活所迫,带志烈至泉州、永春,做缝补杂活、当保姆。志烈聪明好学,小时就读于教会学校,后进入泉州培元中学。毕业以后,考上泉州惠世总医院学医。五年学成,在泉州南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