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惠安人物

庄志烈

[公元1897年-1974年]

庄志烈为[公元1897年-1974年]

  庄志烈,又名庆德,惠安县山腰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家庭贫苦,三岁时,父亲往南洋谋生,因不得志,音讯鲜通。母郭氏,信基督教,因生活所迫,带志烈至泉州、永春,做缝补杂活、当保姆。志烈聪明好学,小时就读于教会学校,后进入泉州培元中学。毕业以后,考上泉州惠世总医院学医。五年学成,在泉州南街自开诊所。
  民国15年(1926),基督教英国长老会决定停办永春医馆。地方人士鉴于全县仅此一医馆,乃组织董事会筹资接办,聘请志烈为医务主任。一年后,因经费不继而关门。当时,永春疫病流行,患者甚多,求医无门,为状至惨。志烈于心不忍,出面与教会商议,由教会按月补助150元,维持开业,并改名为基督教永春医院,志烈任院长。他团结全院职工,勤俭办院,他与医师们每月各领白米三斗(合45市斤),职工每人领二斗半。
  自此以后,志烈不但负担院内的主要医务工作,而且经常利用下午或假日,应请出诊。业余时间,积极传授生徒。他行医30年间,先后授徒50多人,其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为县医院和乡、镇卫生所的主要负责人,有的经过刻苦进修而出国留学。
  永春医院曾于民国19年、23年两次被地方军阀占为营房。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5月底,又遭溃逃过境的国民党九十六军骚扰。在历次动荡倾危之际,志烈即挺身而出,奔走呼吁,使医院得以继续维持下来。
  抗日战争时期,沿海一些学校疏散内迁山区,缺医少药,志烈即亲自到蓬壶筹设分诊所,并定期到各校巡诊。在侨汇断绝期间,对一些来院看病的归侨、侨属,常减免其医疗费用,甚至赠钱给病者作营养费。
  志烈为人公正,思想开朗。30年代初,中共永春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的吴国清,曾利用与该院医护人员的朋友关系,长期食宿在医员楼,秘密开展革命工作。志烈不但不干涉过问,而且暗中给予方便。对一些来院治疗的伤病革命者,均给予医治,有的还帮助其及时转移。
  民国33年,县成立临时参议会,他作为医务界代表被推举为参议员。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接办永春医院,请志烈担任新永春医院副院长,共襄院政。1954年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政府委员。1958年,因年老坚请辞职,获准退休,第二年即举家迁往泉州,1974年病逝。
同年(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