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7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7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张光旭 [公元1898年-1973年]

  • 张光旭(1898~1973年),又名家聪,字位辐,英文名Michael,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罗源县飞竹乡洋头村人。8岁随父至古田,进入培英小学读书,成绩优异,为英籍教师所宠爱,授以英文,故少年时英语即能说得流利。宣统二年(1910年)入八年制福州汉英书院(即三一中学前身)就读。民国...[详细]

曾昭墟 [公元1915年-197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曾昭墟(1915-1973),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三军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信康赣雄游击大队政治指导员,湘粤赣边游击支队第四大队副政治委员、第七大队政治委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详细]

曾明 [公元1887年-1973年]

  • 曾明 (1887~1973年) 女,闽县人,家住东街孝义巷。生于官宦之家。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入福建省女子职业学校学习刺绣。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留校担任刺绣教师,从此与刺绣艺术结下不解之缘。曾明钻研刺绣工艺,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刺绣人才,创作许多精品。如《马》,...[详细]

于权伸 [公元1904年-197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于权伸(1904——1973年),原名于泉伸。1904年1月生于东辽县建安镇香泉村,先后任东北军排长、连长,晋察冀中军区人民自卫军大队长、团长,冀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后改名第七军分区)司令员,冀中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华北军区二0九师师长,绥远省军区参谋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详细]

余德兴 [公元1911年-1973年]

  • 余德兴(1911~1973年),原名余根济,罗源县中房乡柏山村白泉冈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松洋乡农民-。民国24年参加松洋民团起义。民国25年6月,加入罗源县工农游击队第7支队,任副班长。民国26年11月第7支队编入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3支队6团,余任6团3营4连3班副班长。民国27年...[详细]

原芜洲 [公元1903年-1973年]

  • 原芜洲(1903~1973)山西河津人。幼时在私塾和教会学校读书,15岁父亲病故后,家庭无力供他继续上学。他勤奋刻苦,第二年考上官费资助的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年期满,又考入山东曲阜大学预科。这时,他失去官费资助,家中又无钱接济,只读了一个学期就-退学;曾四处谋职,想积攒继续求学的费用。先在...[详细]

叶月升 [公元1931年-1973年]

  • 叶月升,县优秀农业领导干部。民国20年(1931)生于浦城县余墩村农民家庭。民国37年初中毕业。1949年5月浦城解放,9月他考入建阳师范,11月参加闽北干校学习。次年1月结业,分配到建瓯县税务局工作。1954年先后任水吉县税务局副局长、中共水吉县宣传部副部长。1956年调到松溪县,历任中共松溪...[详细]

姚若愚 [公元1901年-1973年]

  • 姚若愚 姚若愚,原名质馄,字耀如,浦城城关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民国8年(1919),在县立第一高等小学高年级读书时,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浦城学生组织国货维持会、学生联合会,姚均被推选为会长,他率领同学上街-,散发传单,在闹市演讲。同年,他考入设在建瓯的福建省立第五中学体育专科,毕...[详细]

杨之华 [公元1900年-1973年,近代的妇运先驱]

  • 杨之华(1900—1973),又名杏花、文君、杜宁,浙江省萧山光明乡三岔路村人。“五四”运动的革命风暴,使杨之华开阔了眼界,认识到军阀统治的 和社会的黑暗,在《星期评论》等刊物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开始投身于杭州新文化运动的洪流。1920年6月《星期评论》停刊后,她回到家乡萧山。不久,便...[详细]

薛增福 [公元1891年-1973年]

  • 薛增福,字绶宸,光绪十七年(1891年)四月七日生于河北省新河县一个农民家庭。民国5年(1916年)毕业于河北保定师范理化专科。民国6年(1917年)投身于教育事业,于北京京师第八小学任教。翌年远离家乡,奔赴东北边疆吉林省道立第二中学任教。民国9年(1920年)9月来到依兰。先于吉林省立第五师...[详细]

邢乐中 [公元1895年-1973年]

  • 邢乐中(1895 — 1973.6),名默,谱讳曰中,嵊州长乐人。大革命时期,拥护孙中山的新-、拥护国共合作。1926年冬,加入国民党,为长(乐)开(元)太(平)区分部的发起人之一。1927年2月,任国民党嵊县县党部农工部农民委员。奔走乡村,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立农民协会,推...[详细]

谢德南 [公元1889年-1973年]

  • 谢德南,又名德,安溪县长泰里圆潭乡(今参内乡员潭村)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生。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福建优级师范,旋任安溪县立高等小学教职。武昌起义后,德南赴厦门联合有志之士共组北伐队。嗣以南北议和,清帝退位,乃止。民国元年(1912)任泉州公立中学教职。五年与陈昌侯、谢济川等创设私立...[详细]

咸乐诚 [公元1924年-1973年]

  • 咸乐诚,1924年出生于北京市昌平县上西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给地主放猪,十几岁就-去做苦工,在饥饿、贫困中度过了苦难的童年。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烧杀抢掠,蹂躏百姓,把中国人民推入苦难的深渊。咸乐诚的父亲、二哥都遭受过日军的拷打-,他的心里埋下了仇恨侵略者的种子。 1...[详细]

吴荣正 [公元1915年-197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吴荣正(1915—1973)四川省通江县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二十八团排长、连长,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副营长,第七十三团代营长。参加了长征。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七师五...[详细]

吴赋敏 [公元1913年-1973年]

  • 吴赋敏(1913~1973年) 吴赋敏,又名启民、福祺,福建长乐县人,生于民国2年(1913年)6月9日。民国16年,赋敏跟叔父到上海外国人饭馆当洋厨学徒。民国20年,他在上海法商电车公司当车务练习生。民国22年后,他白天工作,晚上到夜校就读,结识中共地下党员王烈豪、王烈帆等人,阅读进步书籍...[详细]

卫志毅 [公元1905年-1973年]

  • 卫志毅(1905~1973)陕西泾阳人。1925年考入国民军第三军杨虎城部在耀县开办的三民军官学校。1926年4月随军进西安参加反围城斗争。11月底,西安城解围后,转入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任政治保卫部部长史可轩的随从副官,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初入西安中山学院军事政治班学习,任校...[详细]

王子文 [公元1905年-1973年]

  • 王子文(1905~1973)原名王廷相,化名王海山,亦作王海珊。陕西绥德人。从小参加农业劳动。1927年,共产党员王士英从绥德高小毕业回村办冬学,帮助穷人子弟学文化。他积极参加学习,进步很快。1930年11月由王明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中共王家沟支部干事。1933年6月,参加由崔正冉...[详细]

王怀仁 [公元1914年-1973年]

  • 王怀仁(1914~1973),今靖边县红墩涧乡什拉他拉涧人。小学文化程度。民国二十五年(1936)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在区委、县委、地委任领导工作多年,最高职务为中共榆林地委副书记兼监委书记。 王怀仁在任靖边县委书记、榆林地委副书记期间,经常到市民和农民家里作客,攀谈家务,体验...[详细]

王冬青 [公元1917年-1973年]

  • 王冬青(1917~1973年),原名松龄,泉州人,民国6年(1917年)生。15岁时父亲病故,勉强念完初中。平时喜读郭沫若、谢冰心、茅盾、臧克家、法捷耶夫等作家的作品,开始学习写作。 民国23年,王冬青结识文学青年何应泉(又名司马文森),在写作上得到更大帮助,所写文稿常针砭时弊,引起国民党当...[详细]

孙谨臣 [公元1884年-1973年]

  • 孙谨臣(1884-1973),原名昕如,仪征十二圩人。15岁随父孙瀛莱学中医,后又师事儿科名医姜继臣。以善医儿病闻名,尤长治疗小儿麻、痘、惊、疳四大重症,并对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肺系等疾病有深入研究,善用外治疗小儿内病。有年十二圩天花流行,“痘毒攻心”的十居其八,孙谨臣运用“参附龙牡救逆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