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平清(1893-1971),修武县后雁门村人,出生于一个木匠世家。曾祖韩进全,精木工,尤善作耩地耧,世代相传,已历一百余载。 "门里出身,自会三分"。韩平清从小跟老人学艺,不仅继承了祖传技艺,而且不断创新改进,更使"雁门耧"名声大噪,远销豫北、晋东南、鲁西南及陕西、河北等地,每年订货者络绎...[详细]
顾水如(1890~1971年),名思浩,小名寄龙,枫泾镇人。9岁学奕,对家藏棋谱悉心研究。后渐悟棋理,便不再满足于读谱摆局。时枫泾某布店有一老者,棋艺甚高,他初与之奕,屡战屡败,但毫不气馁,回家后把棋盘画在帐顶上,反复推敲,复与老人奕,则每奕皆胜。老人称赞不已,时年14岁。两年后,他的棋艺在乡里...[详细]
郭宝珊(1904年~1971年) 原名郭宝,南乐县元村镇操守村人。1909年冬天以后的两年中,郭宝珊一家陆续逃荒到陕西洛川谢家峁村(今属黄龙县三岔乡)。 1928年8月,郭宝珊父亲郭大成与宝珊的弟弟郭二宝在驮粮食途中遭段茂功部下抢劫,奋起自卫,将一士兵当场打死,夺枪逃脱。段部连长韩凤子发誓...[详细]
高崇民同志(1891--1971年)是辽宁省开原县人,曾任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崇民同志立场坚定,襟怀坦白,刚直不阿,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他以民主人士身份努力为党工...[详细]
范连三,字子乾,号神亭,义马市千秋人,生于1898年,卒于1971年,享年73岁。 范连三幼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17岁便在村中学校教书,他看到穷苦人民求医治病处处为难,便刻苦学医,同时在不误教学的情况下,尽心竭力为人临床治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登门求医者络绎不绝。后来他弃学从医...[详细]
范泛红(1924-1971),女,原名常精艺,修武县张弓铺村人.曾随父先后就读于南京的小学,西安的兴国中学和兰州的西北师范学院。发生在她身边的"西安事变",使她从少年时代起就萌发了爱国思想。她在高中求学时,受一位女共产党员同学的影响,两人同人西北师范学院,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进行革命活...[详细]
陈魏(1885—1971),浙江绍兴人,自幼父母双亡,由姨夫马幼渔携往苏州抚养,后入中西小学堂就读。1901年,陈魏由苏州返回浙江,投靠时任宁绍台道的钱谷师爷的堂叔陈晴峰,被送往奉化龙津学堂求学。1902年,陈魏赴沪,入上海理化传习所学习。后来,王子余创办山后小学堂,陈魏被聘为教习,又任山会县学...[详细]
程远谋(1912~1971年),坡头乡泰山村人。1935年,在济源师范毕业后,先后在马住小学、县立泰山庙十六完小教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程远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任杜八联抗日自卫团文书、十六完小抗日文工团团长。他带领文工团,深人杜八联各个村庄,演出《放下你的鞭子》、《东三省的姑娘》...[详细]
左金魁 (1898—1971)乐陵县(今乐陵市) 人。西河大鼓演员。受叔父左玉玺(西河大鼓革新者)的影响,自幼喜好鼓书。12岁拜庆云县鼓书艺人李玉和为师,学唱西河大鼓6年。 学习的主要曲目有《金钟记》《三开案》等。出师后随叔父活动于惠民一带。左金魁继承了经叔父革新的被称作“东口改”的西河大鼓的演...[详细]
朱仲祥 (1919—1971)沂南县土山村人。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由地方武装调八路军主力部队。在山东和东北地区历经多次战斗。1961年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军需处处长。1971年7月任军政大学校务部副部长。...[详细]
朱维基 (1904~1971) 上海人。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1928年后历任南国艺术学院教师,上海正风文学院教师,上海建承中学及中国艺术学院教员,上海大同书店,华中建设大学教授,烟台外事办公所《英文报》,华东大学及山东大学教授,华东文化部艺术教育科主任,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30年开始发表作...[详细]
朱白兰 (1904~1971) 女。犹太裔。罗马尼亚人,1954年入中国国籍。1924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心理学院修习心理学,大学毕业后在巴勒斯坦和维也纳从事新闻工作,后曾在苏联从事创作兼任教师,在法国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47年到中国,历任上海同济大学教授,上海外语学院图书馆馆员,复旦大学、南...[详细]
庄寿慈 (1913~1971) 笔名吕洁。江苏扬州人。早年就读于扬州中学,后在镇江中学师范专科学习。曾任镇江县立实验小学教师。抗日战争期间,在桂林加入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从事翻译工作。后历任广西融县县立中学英文教师,桂林《文学译报》,桂林私立道慈中学、文山中学及融县长安中学英文教师,苏联塔斯...[详细]
支秉渊(1897—1971),浙江嵊县人。机械工程专家,近代中国机械工业奠基人之一,中国内燃机研制的先驱。毕生致力于农业机械、动力机械、起重机械、矿山机械、桥梁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和制造工作。1915年考进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电机科,被引为其家乡的一件喜事,不少乡亲往“长亭”送别,使弱冠之年的支秉渊...[详细]
赵树槐(1906—1971)农民烟草专家。临朐县纸坊乡西朱堡村人。建国初期任互助组长、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过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先后被选为山东省第二、三、四届人代会代表。是有名的“黄烟土专家”。1949年,西朱堡村的黄烟75%死于黑胫病(俗称腰烂病),他决心探索黑胫病的...[详细]
赵蓬珠(1903—1971)女。齐河县人。青岛市体委副主任。中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在全国篮坛颇有名气,被称为北京师范大学“篮球五虎”之一。曾入选中国篮球队,参加远东运动会。相关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同年(公元1903年)出生的名人: 杨中一 (1903~1963)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 ...[详细]
赵登勋 (1919—1971)曾用名刘润生。临邑县人。1939年6月任陵县五区动委会武装科长。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1月任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县大队大队长、县委委员。1944年底参加渤海区的整风学习后,调任中共三边县委宣传部长、临邑县委组织部长。新中国成立初期,任河北省杨忠县 (当...[详细]
张宗文(1903—1971)沂水县大罗章村人。全国先进生产者。1939年曾任八路军地下交通员。1943年春,响应抗日民主政府发出的“发扬‘南泥湾’精神,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带头组织村民成立消费合作社,并被推选为经理。1946年任杨庄区联合供销社主任。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调任沂...[详细]
张兴怀(1901—1971)又名怀德。女。微山县夏镇南门外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安排她在村里做地下工作。她积极组建妇救会、姊妹团,组织妇女做军鞋、救伤员,送情报,搜集日伪情报,还送两个儿子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新中国建立后,参加土改。1952年在本村办起第一个互助组。1953年...[详细]